離散和流水兩種作業方式的調度是有著不同的,具體如下:
(1)加工設備約束
傳統調度算法中一般認為零件的每道工序的加工設備只有一台,不存在加工設備組的問題。而在面向多品種變批量混線生產時,工序間工時普遍存在大量不同的現象,採用設備組並行展開一個工序以支持流水生產節拍是十分常見的。
(2)工序間約束
工序間約束主要分為零件內工序約束和設備內工序間約束。零件內工序間約束是指同一個零件相鄰工序間關於開工時間和開工先後順序的約束;設備內工序間約束是指在一台設備上相鄰的兩個工序之間關於開工時間和加工先後順序的約束。
離散生產方式的零件內工序間約束條件比較簡單,採用完工式工序間約束,即對於零件的第一道工序,其最早可開工時間是生產準備完成時間與工件下達時間中較晚的時間;對於除第一道工序以外的工序,則以其零件內前驅工序的完成時間作為最早可開工時間;流水式生產下的零件內工序間約束就更加複雜,工序間排產具有一定的重疊,即體現為工序間的壓件關聯,因此將其命名為壓件工序間約束。
設備內工序約束則比較簡單,無論是採用離散生產方式還是流水生產方式,一台設備在同一時間智能進行一種零件的生產,因此設備內工序間約束的最早可開始時間為當前工序的設備內前驅工序的加工完成時間。
(3)待調度工序選擇與工序選擇設備約束
為了保證混線生產中流水式作業零件生產的連續性,在谷器零件的首道加工工序進行調度後,應儘早對後續工序進行排產。同時,在選擇加工設備時,也儘量將後續加工工序與首道工序安排在同一個邏輯製造單元內進行生產,即具有設備選擇上的優先控制,以保證流水作業零件生產的連續性。
(4)交貨期約束
離散和流水作業方式的交貨期約束較為一致,只要生產任務中的零件能夠在交貨期之前完成加工即可。為了保證生產任務能夠及時完成,採取餘量控制方法,為交貨期約束設置提前期。在離散型作業方式中,生產的零件為生產工藝方案不成熟且生產批量小的產品,生產中可能出現的異常事件也比較多,因此為離散型生產方式提供一個較長的交貨提前期,一般為加工時間的10%;在流水型作業方式中,生產的零件為生產工藝成熟且批量較大的產品,生產的節拍性較強,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異常事件比較少,因此為流水型生產提供的交期提前期較短,一般為加工時間的3%~5%。
(5)生產準備約束
生產準備約束是制約零件最早可開始加工時間的重要約束條件。無論是離散還是流水生產方式,只有做好生產準備的零件才是可以開始進行加工的零件。生產準備約束主要包括刀具、工裝、生產物料、數控程序以及生產工藝文件等。生產準備約束的處理思路為:在所有生產準備工作完成的時間或預計完成的時間,零件的首道加工工序只有在這個時間之後才可被選入可執行加工工序集,零件才有可能被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