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掃碼被獲取個人信息商家賠5000,要如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2023-11-21     科技生活快報

原標題:顧客掃碼被獲取個人信息商家賠5000,要如何維護自己合法權益?

近日,一則關於顧客掃碼被獲取個人信息,商家賠償5000元的消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據報道,孔某在某餐飲公司用餐時,店員未告知可以人工點餐,孔某通過手機掃碼方式進行了點餐並結帳。然而,事後孔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註冊為某餐飲公司的會員。

即使取消關注後,其個人信息依然停留在該餐飲公司內無法刪除。孔某因此將對方告上法庭,法院經審理認為,處理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徵得該自然人或者監護人同意。最終法院宣判後者刪除孔某個人信息,並賠付5000元。

有律師認為,面對「商家強制關注公眾號」的行為,消費者可以向消協、市場監管部門投訴,也可以以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強迫交易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然而,鑒於個人維權成本較高,消費者協會可以提起公益訴訟,為消費者爭取權益。

這種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和知情權,更是在無形中強迫消費者接受某種交易行為,讓人感到十分無奈和不滿。因此,消費者應該勇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打擊這種不法行為。

這一事件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現在這些掃碼被迫留下個人信息的事情太多太普遍了,真的需要好好整理這個亂掃碼的行為。同時,也有一些網友對孔某的行為表示讚賞,認為他敢於維權,捍衛了自己的隱私權。

有網友表示,這個消費者是不是律師?然後手上剛好沒有案子,閒得很。普通人誰有這個閒功夫花這個時間去處理這樣的事情?處理下來得多少個工作日?成本這麼高值得嗎?

有人認為,所有app和小程序貌似都是這樣的,不同意不授權你就用不了,個人信息不都是這麼出去的嗎?真的太噁心了,還說不會泄露個人隱私,這樣事經常會遇到,都快麻木了,商家這樣做違法成本很低,真的要好好管管了!

這一事件不僅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也提醒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謹慎地處理個人信息。在掃碼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不要輕易將個人信息提供給不信任的商家或機構。同時,商家也應該更加注重保護客戶的隱私信息,避免過度收集、使用和泄露客戶的個人信息。

總之,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謹慎地處理個人信息,不要輕易泄露給不信任的商家或機構。只有保護好自己的隱私,才能更好地享受數字化的便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8bf37868038e330ed2cc38f233798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