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誰在盯著核電站?

2024-10-10     觀察者網

【文/經濟學人 翻譯:劉冶】

「核噩夢!」

1979年4月9日的《時代》雜誌,在頭版頭條發出了這樣的吶喊。這一年的3月28日凌晨4時,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的兩個反應堆之一發生了事故。由於放射性氣體泄漏,州長下令核電站周圍五英里內的所有居民撤離。

最終,這起事故並未造成人員傷亡。20年後,《經濟學人》雜誌社前往賓夕法尼亞州的內陸地區,發現未出現事故的第二個反應堆仍在正常運作,並得到了當地的大力支持。直到2019年被封存之前,這個反應堆源源不斷地生產了大量的能量。但它的封存並非是出於安全考慮,而是由廉價頁岩氣的競爭導致的。

三里島核電廠,右方是兩個反應堆的圓柱體保護殼,四座高聳的建築物為冷卻塔維基百科

三里島核泄漏事故發生後,工作人員在清理放射性污染維基百科

如今的三里島已經起死回生。9月20日,科技巨頭微軟與電力公司星座能源(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協議,將反應堆重新投入運營。該電力公司將在2028年前投入16億美元修覆核電站,而微軟將會買下之後20年核電站生產的無碳電能。

根據反應堆年齡統計的世界核電產能(TWh) 世界核協會;國際原子能機構

在經歷了90年代和00年代的嚴重衰退之後,全球新核電站生產的核能份額重新開始上升。儘管美國有94座傳統核電站,約占全球總數的五分之一,但近幾十年來美國新建造的核電站很少。全球目前有超過60座正在建設中的核電站,主要分布在中國和俄羅斯。其他地方的在建核電站數量也在增加。今年7月,捷克敲定了一個價值170億美元的核項目計劃。與此同時,人們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畢竟這更便宜也更容易建造。一個核能新時代,可能正在拉開帷幕。

微軟、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都在競相尋找足夠的清潔能源,為繁榮的人工智慧數據中心提供支持,這大大加速了核電產業的復甦。微軟總裁布拉德·史密斯解釋說,在AI出現之前,微軟就雄心勃勃地承諾要讓自己的公司達到「碳平衡」。現在,多虧了人工智慧,預計到2030年,微軟使用的電量將是2020年制定目標時的五到六倍。

2024年,中國、俄羅斯、日本、美國計劃中和正在建造中的核反應堆數量統計(*是傳統反應堆數量;+是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數量)世界核協會

對此,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戴維·維克托指出,核電非常適合數據中心,因為它能全天候提供可靠的清潔能源,比風能和太陽能更加穩定。運營一座AI數據中心可能需要千兆瓦級別的電量,這使得規模龐大的核電站更有競爭力。

遺憾的是,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科技巨頭能夠「復活」的核電站數量很少,因此需要建造新的核電站。這些核電站建造計劃吸收了大量資本,並且對長期延期和利率波動非常敏感。雪上加霜的是,在當前的環境下,超支的風險非常高,至少在中國和俄羅斯以外的地方是這樣,而且歐美建造核電站所需的供應鏈和專業知識都已經大幅萎縮。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美國近年來新建的第一個核電站:喬治亞州的弗格核電站(Vogtle nuclear plant)。這座最近才投入使用的核電站花費了350億美元,超出了最初預算的兩倍,而且還晚了7年才建成。

科技巨頭降低風險的一個方式是引入外部投資者。上個月,微軟與資產管理公司BlackRock以及其他投資者,共同發行了一隻30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基金,專門用於人工智慧。微軟總裁史密斯希望這個基金能夠為核項目提供資金,並表示一旦增加債務,這個基金的融資額可達1000億美元。他呼籲其他科技公司也能發行三到四個類似的基金,並暗示微軟「可能會參與所有這些基金。」

與此同時,科技大鱷對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的興趣也水漲船高。目前只有兩個SMR正在運行,分別在中國和俄羅斯。西方能源設備生產商通用維諾瓦(GE Vernova)和羅爾斯·羅伊斯(Rolls Royce)以及許多初創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研發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的模型。由比爾·蓋茨資助的SMR初創公司TerraPower的第一個反應堆,今年8月在懷俄明正式動工。另一家由OpenAI的老闆薩姆·奧爾特曼參與投資的初創公司Oklo,計劃在2030年前將數座小型核反應堆投入使用。今年早些時候,Oklo與數據中心運營商Equinix簽署了協議,為他們提供500兆瓦的核電。協議中包含一筆預付款,可以為核電站的建設提供資金。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設立的小型核反應堆(SMR)公司Terra Power將首次建設核電站,圖為Terra Power CEO克里斯·列別斯克

美國計劃或正在建設的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多,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科技行業的熱情。上個月,軟體巨頭甲骨文發布了一項計劃,計劃建造一所由三座小型模塊化反應堆供能的千兆瓦級別的數據中心,並且已經獲得了批准。10月3日,谷歌老闆桑達爾·皮查伊也表示,谷歌將考慮由SMR為數據中心供能。

儘管如此,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背後的技術仍未得到大規模的驗證。但與此同時,建造傳統核電站高昂且不確定的價格,仍在拖累該行業的增長,也讓想給AI革命供能的同時不產生大量碳排放的科技巨頭們苦惱。擁有喬治亞州核電站的南方公司(Southern Company)認為,公眾的支持也許會有幫助。他認為,「政府必須提供一些成本超支保險」。精簡冗長的報批流程會更好。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冷淡之後,政府對核電站的態度有所回暖。上個月在紐約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周上,官員們重申了去年在杜拜舉行的世界氣候行動峰會上由20多個國家做出的承諾:在2050年之前使全球的核電產能翻三倍。阿聯核能公司(Emirates Nuclear Energy Corporation)的老闆穆罕默德·阿爾·哈馬迪表示:「我們見證了整個核能行業勢頭的重大變化」,意指來自AI行業激增的需求。要讓這種勢頭延續下去,就需要技術智慧、財政魔法和支持性政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88edf4921089fdafa2c1d195d3072c1.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