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燦芯股份暫緩審議,淺談半導體設計服務業特性和IPO審核流程

2023-10-19   皮海洲

原標題:從燦芯股份暫緩審議,淺談半導體設計服務業特性和IPO審核流程

10月18日,燦芯半導體(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迎來首發上會審核,晚間交易所官網顯示對公司「暫緩審議」,需進一步落實事項聚焦無實際控制人認定是否準確、關聯交易定價公允性問題。作為10月以來滬深北交易所第一單上會企業,筆者近期也在持續關注燦芯股份,也看到一些討論,有幾個點和大家分享。

首先看基本面,這是一家業務規模和利潤增速表現優秀的半導體設計企業,處在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1、全球第五,中國大陸第二。行業地位不俗,這個數據來自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燦芯股份在全球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市場的份額為4.9%,也是前五大里唯二的中國大陸企業。

2、2023年上半年利潤超去年全年,近三年年均營收增速60.42%。2020年-2022年度,燦芯股份營收分別為5.06億元、9.55億元、13.03億元,復合增長率達60.4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58.54萬元、4,361.09萬元、9,486.62萬元;2023年上半年,公司歸母凈利潤更是達10,864.57萬元,已超去年全年,盈利能力突出。

3、全定製服務營收占比攀升至55.38%,推動整體毛利率接近行業均值,且保持持續上升。至於毛利率,得益於晶片定製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以及系統廠商客戶需求的增加,燦芯全定製服務營收占比過半,且全定製業務毛利率在上半年達到35.31%,驅動公司整體毛利率快速上升,接近行業平均年水平。

在上述「亮眼」的業績數據之外,大家討論的核心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交易所所說的會後事項,即「無實際控制人認定是否準確、關聯交易定價公允性」,二是如何正確認識「暫緩審議」。

第一個問題最為核心,涉及半導體晶片設計服務行業特殊的行業發展模式。目前來看,外界對這個行業的認知還是不夠深入,導致很多說法似是而非。

首先,按照行業慣例,晶片設計服務公司普遍採用Fabless模式,必須依靠晶圓代工廠進行生產,這是全球範圍內晶片業的主導模式。這一模式將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委託給專業的晶圓代工廠商、封裝測試廠商完成,能夠大幅提高設計服務公司的開發效率,保障客戶快速、低風險地實現產品設計及量產。全球範圍內,晶圓代工業一直呈現出高度集中態勢,在先進位程中則尤為突出,目前僅台積電、三星、中芯國際擁有先進位程代工能力。因此,有志於發展先進位程設計能力的Fabless公司,基本只能選擇其中之一進行合作。

其次,作為完整的半導體生態圈的一環,晶圓廠也需要設計服務公司的支持,因此台積電、聯電等世界領先晶圓廠均戰略投資了從事晶片設計服務的企業。這裡需要特別指出,股權投資不是就一定代表「綁定」,例如聯電投資的設計服務公司智原科技,在其規模比較小時主要也是通過聯電進行晶片製造,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其晶圓供應商中也逐步擴展了三星電子。

燦芯的選擇是中芯國際,這也帶來了大家對公司獨立性、關聯交易質疑。那燦芯股份對中芯國際是依賴關係嗎?從整個集成電路產業鏈分工來看,設計服務公司作為半導體生態圈的一環,這更傾向於是一種強強聯合的關係,能發揮出更好的效益。這一點翻閱招股書、問詢答覆都能找到詳細答案和解釋。公司也反覆表示:對中芯國際關聯採購符合行業慣例、具有商業合理性,不影響公司的經營獨立性、不構成對中芯國際的依賴。行業慣性帶來的誤解實屬無奈,看公司後續如何進一步和監管解釋。

第二個問題相對就簡單很多,只需要對IPO基本審核流程有正確認知。其實暫緩審議企業在2020年以來開始不斷出現,暫緩審議不是對前期審核的否定,而是在前期審核的基礎上認為還存在需進一步落實的事項,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也是為了更好實施更加嚴格、透明、審慎的發行上市監管,完全屬於正常的審核流程。

從另一組數據看,剔除暫緩後撤回企業,2020年以來二次上會的28家暫緩企業通過率達79%,由此可見暫緩並非「折戟」,且後續通過率較高。

說句題外話,現在二級市場悲觀情緒和一級市場相互傳導,投資者和大眾觀點也越來越保守,近期上會企業和監管的壓力可以想像,這也是市場註冊制的必然要經歷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