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沱長江大橋成功合龍

2022-03-16     港渝網HCM

原標題:郭家沱長江大橋成功合龍

本報記者 侯靜

郭家沱長江大橋合龍。 記者 崔景印 攝

合龍儀式現場。 記者 郭旭 攝

3月15日,隨著最後一塊鋼桁梁的成功吊裝,國內最大跨度公軌兩用懸索橋——郭家沱長江大橋合龍。該橋預計2022年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兩江新區駕車到茶園,將從現在的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

當天上午10點左右,郭家沱長江大橋最後一節段、重量為470噸的鋼桁梁(S8),在1台設計額定吊重為800噸的纜載吊機牽引下,緩緩提升至S7與S9梁段中間,與兩邊鋼桁梁精準連接,順利實現主橋鋼桁梁合龍。

據悉,郭家沱大橋項目是重慶市級重點工程項目,屬我市中心城區快速路六縱線跨越長江的重要節點工程。項目北起江北郭家沱,南接南岸峽口鎮,全長6.2公里,由花紅灣立交、郭家沱長江大橋、峽口立交三部分組成。其中,郭家沱長江大橋全長1403.8米。

郭家沱大橋項目經理吳寶初介紹,主橋鋼桁梁採用67.5m+720m+75m三跨連續體系,主跨跨徑720米,這是目前國內跨度最大的公軌兩用懸索橋。大橋採用單孔懸吊雙塔三跨連續鋼桁梁懸索橋設計,上層橋面寬41米,雙向八車道,為城市快速路過江通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下層橋面寬17米,為軌道8號線預留過江通道。主塔設計為「門楹納水」理念,將水元素融入傳統門式橋塔之中,與重慶這座山水之城相得益彰。

鋼桁梁吊裝過程中,項目團隊創新技術、因地制宜,完美解決了複雜水域環境下大跨度懸索橋大噸位鋼桁梁架設的難題。這一過程中,合龍節段的吊裝,則是對項目團隊最大的考驗。

由於鋼桁梁呈不規則「Z」字形,上下橋面板端頭縱向相差2米。其他鋼桁梁吊裝到位後,給最後一節鋼桁梁的預留空間非常狹小,直接垂直起吊無法到達指定位置安裝。因此,合龍時,該段鋼桁梁必須要邊提升邊牽引。近500噸的鋼桁梁,在百米上空實現精準對接,連接的螺栓孔誤差必須控制在1毫米內,這個難度可想而知。為實現這一目標,項目團隊不斷細化合龍方案,嚴把各項工序,嚴控安全質量,全面落實進度及安全生產保證措施。同時,團隊還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了最優化的配置,通過BIM建模,考慮現場實際風、溫度等因素,經過數十次模擬,驗算受力情況,最終採用預偏起吊和千斤頂對拉的施工方式,實現毫米級合龍目標。

重慶中建郭家沱大橋建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繞表示,「大橋的成功合龍,為接下來的橋面及附屬設施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0%,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預計今年年底,郭家沱長江大橋就能具備通車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853554ff3e6dcc2b48c07c2a10cd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