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真、劇情實,職場劇為何越來越好看了?

2023-06-10   深度文娛

原標題:人物真、劇情實,職場劇為何越來越好看了?

近年來,職場劇憑藉對不同行業生態的呈現和對職場生活的描述,已成為國產電視劇的熱門類型。一些優質劇集為醫生、警察、律師及建築造價師等一些大眾熟知但不甚了解的職業,提供更廣泛想像空間同時,也豐富著螢屏上的電視劇題材。

今年二季度,都市職場輕喜劇《平凡之路》的熱播,再次引發行業對於職場故事表達的探討。這一次,我們將結合幾部講述職場故事的典型作品,分析此類劇集創作理念的疊代,希望為行業提供一些可借鑑思路。

人物「落地」

人物「落地」

劇情真實不懸浮

每一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屬性,吸引著觀眾的好奇,而職場劇可以為觀眾與不同職業間的相互了解搭建起橋樑作用。十一年前,一部都市醫療行業勵志題材電視劇《心術》播出,該劇在豆瓣平台斬獲8.3分,不少人對霍思邈那句經典台詞「我有兩把刀,一把用來拯救病人的生命,一把用來剖析我自己的心靈」印象十分深刻。

這部劇不僅還原了真實的醫院工作環境、復刻了棘手的醫療事件,而且對外科醫生劉晨曦、霍思邈等人的家庭情感生活進行了側寫反映。可以說,這樣一部反映醫患關係和醫療工作者真實情感的作品,它的成功源於讓真實的醫生形象落地,在仁愛、仁心、仁術的理念之下,他們與每一個普通人一樣,體味著生活的百態與離合。

相對寫實的職場故事,往往是從主人公的忙碌與疲憊開始寫起的。2021年播出,講述造價師蘇筱成長故事的都市職場劇《理想之城》同樣收穫了不錯的評價,整部劇集的開篇是主人公蘇筱在地鐵座位上打瞌睡,平日裡留著整齊短髮、穿軍綠色襯衣、背雙肩包的她,走起路來步伐很快,常常忙碌於用手機和同事溝通工作細節。與過去職場劇常常一味走高大上的路線有所區別,這類作品往往更重注對主人公生活場景、情緒談吐等細節的呈現,讓「精英」人物落地,在故事開篇即奠定了全劇的現實主義風格。

從都市職場輕喜劇《平凡之路》的劇集定位,便可看出其敘事方式明顯更加年輕化。開篇長鏡頭是潘岩、舒一男兩位實習律師不同家庭生活狀態和求職路徑上的對比:潘岩去新公司面試不僅被直接錄用上班、被迫加班,還在剛入職時就發現同事們集體辭職,不由擔心起公司前景;舒一男去律所面試,則發現新人職場50個人競爭兩個職位,頓時壓力倍增。這部作品體現出的是律師職業在大眾光鮮印象之外,一些艱難的境況,比如小律所因為資源少接案子是比較難的,杜律師始終秉持著「客戶是上帝」的觀念,觥籌交錯間滿是這位中年男人的無奈。

可見,職場劇關注的目標群體的變化,是為故事建立信念感的第一步。相較於早前此類作品多關注時尚達人、娛樂行業明星等「高大上」的行業,現在的作品明顯更關注貼近大眾生活的普通行業。而這些作品對於人物性格的細化呈現,一方面讓律師、警察、工程師、醫生等職業更鮮活,另一方面,也為整個劇集打造出可觀可感的故事肌理,以強化觀劇吸引力。可見,抓住職場人的「真」,就能抓住觀眾的心。

飽滿的群像建立

憑藉人物關係打造亮點

縱觀那些優秀的職場劇集,其收穫認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物群像構建的成功,不僅主角形象立體豐滿,群像互動也真實自然。例如《平凡之路》中善於變通、幽默樂觀的潘岩;自信樂觀、想憑藉自己的力量闖出新天地的舒一南;清醒冷靜、不放棄爭取機會的左娜,他們都是現實中實習律師的縮影。

劇集《理想之城》在構建了女造價師蘇筱之外,還塑造了同樣業務能力卓越的天科建築有限公司主任經濟師夏明、權衡各方勢力的贏海集團董事長趙顯坤、接地氣、愛惜人才的天成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汪煬、精緻毒舌的人力資源總監瑪麗亞以及不懂拒絕的職場老好人吳紅玫等,他們共同構成了真實全面的職場眾生相。我們注意到,這些職場人物的塑造,果斷捨棄了主角人物的光環路線,他們多數是從零開始奮鬥的,既沒有空降背景與關係,也沒有莫名其妙的好運氣,更加貼近現實生活。

如果說,職場群像的建立,可以讓故事更真實可信,那麼憑藉人物關係來打造故事亮點,則是頗值得稱讚的巧思。例如講述四位見習警員在「警情高發」的八里河派出所工作故事的《警察榮譽》,新警員與諸位師傅的對手戲,為觀眾留下了不少強記憶點。

這四位新人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個人性格,差異都十分明顯,分配怎樣的師傅,對於他們融入警隊、提升業務能力至關重要。陳新城帶李大為,是希望師傅的嚴謹克制住李大為的冒失;程浩搭配烈士子女夏潔,是希望新人女警察結合自身實際,在更適合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楊樹搭配曹建軍,是一場理論派與實踐派之間的權衡;「社區百曉生」張志傑帶趙繼偉一起在社區工作,更是「群眾工作無小事」的具體體現。《警察榮譽》的師徒情因此看點頻出,老警員的沉著與老練對比新警員的熱情與耿直,戲劇效果瞬間拉滿。

我們生活於人情社會之中,而這些反映現實真實的職場故事和奮鬥人物,使熒幕上的形象不再僅僅是靚麗風光的一面,劇情也不再懸浮脫離實際,而劇中的情節將職場較量與生活冷暖實現融合,也能讓觀眾感受生活不易的同時,擷取更多人生智慧。

愛情線不再是必選

故事反而更真實好看了

職場劇作為現實主義題材,這一類型劇的首要元素是寫實。可以想像的是,如果為了追求矛盾與劇集張力,而加入過多的感情線,刻意營造曲折困難,就會導致人設崩盤,整個故事走向變得懸浮。但是縱觀上文提到的幾部職場劇,均可以發現它們的愛情線都在為職場戲主動讓步,因此作品也更加真實。

首先,職場劇中職場元素已被視作一種核心敘事要素,近年來,隨著內容的豐富,此類劇集也在不斷拓展著與之相關的題材創作邊界,例如商戰等內容的融入,部分作品在試圖將敘述視野向更廣闊的社會領域延伸。

其次,劇集內容已經不僅僅停留在探討某種職業本身,而是更關注職場相關人的生活、工作狀態,例如《平凡之路》中離婚案件背後不同性別對於情感需求的探討、對網絡暴力的抵制以及撫養權爭奪案件背後對兒童心理狀態的關注;公安題材電視劇《警察榮譽》則通過基層民警偵破各種各樣案件,傳遞出基層工作的真實感受,即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需要兼顧理、法、情三者的調和,這都是作為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價值升維。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優秀的職場作品,故事主人公往往都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熱愛,甚至是憨勇的理想主義色彩,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劇集進行藝術渲染的過程。於是觀眾看到了《理想之城》中的蘇筱在明知美術館是一個「陪跑」項目的情況下,依然在辦公室熬了幾天,完成一份漂亮的標書並投標成功;《平凡之路》左娜與潘岩加班一整夜加急準備客戶資料,他們的職業素養疊加了刻苦與不放棄的精神,成為扭轉職場局面的關鍵因素。

總體來說,職場劇作為講述職場故事、展現現實生活的重要載體,它在敘事流變中,已明顯更加注重職業精神的刻畫、強調更廣泛的社會價值關照,其對於主人公生活戲的強化目前已成為一種切實可行的創作思路,觀眾有理由相信未來將會湧現更多優質作品,續寫更多元的職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