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台同步發布,謝絕轉載。
美元明明面對著許多問題,但是美國官方卻多次的選擇視而不見。
現在全球的去美元化大潮越來越厲害,現在美債被拋售,並且不斷下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美國的財政部長耶倫卻多次強調,美元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統治力,其他貨幣想取代美元非常的難。
但我們卻看到許多的數據和事實,證明真相正好相反,在很多方面,人民幣已經取代了美元。
尤其明顯的是,中俄之間的貿易不斷的增加,正是建立在去美元的基礎之上,顯然,這必然推動全球貨幣新秩序的建立。
01
Swift最新公布了國際支付份額數據,我們驚喜發現人民幣的占比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3.71%。
此前人民幣的占比突破3%的時候,我們曾經在文章中分析過,並且指出,美國正在自毀牆角,不時將一些國家踢出Swift組織之後,導致對應的這些國家不方便使用美元結算,反而推動了去美元化。
在9月份的數據中美元的占比下降了1.45%,其他的幾個主要貨幣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這本身就顯示美元,並不是不可取代的,日元,歐元,英鎊以及人民幣都正在逐步的取代美元的支付份額。
02
而且以上的數據僅僅統計了SWIFT體系,我們還有自己的CIPS體系。
這個體系自從2015年10月份開始運營以來,目前網絡已經擴展至全球的170個國家和地區。最新的進展是,工行在緬甸仰光的分行開通了CIPS體系,從而將緬甸也納入了這一體系之內。
而就在10月初,中國銀行開始為巴西企業提供人民幣信用證貼現服務,可以實時的兌換成巴西雷亞爾進行入帳處理。
完成這一步之後,中巴的貿易中,計價,結算,融資,兌換,整個流程完全可以用人民幣閉環操作,完全不需要美元的介入。
類似的例子越來越多,只不過是從多個角度證明,美元並非不可替代。
03
更直接的例子來自中俄的貿易。
最近俄羅斯總統普京來訪,他在一帶一路的高峰論壇期間指出,2023年的中俄的雙邊貿易將超過2,000億美元。
這裡所說的2,000億美元,只是以美元進行換算而已,實際上兩國的貿易早就已經基本上不再使用美元,而主要是以盧布和人民幣進行結算。
自從美元取得了全球霸主地位以來,各國的貿易普遍的使用美元結算,這也讓美元誤以為,不使用美元貿易將無法正常的進行。
現在越來越多例子說明美元需要清醒過來了,俄羅斯的貿易並沒有因為去美元而減少,反而向全球各國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案例,導致越來越多國家有信心,有底氣在貿易中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包括使用本幣。
不僅僅在中俄的貿易,在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貿易中,人民幣的使用占比也越來越高,並且在今年初就已經超過了美元。
事實證明,一個多元化的全球貨幣體系正在慢慢形成。
PS:寫一篇文章需要2-3小時,閱讀只需2-3分鐘。
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花2-3秒,給本文「點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5a13ae67b37bb5583a31f5b2960cf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