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北京四中名師,發現「差生」混得並不差,孩子成才有早有晚

2022-06-29     看見不如不見

原標題:我曾是北京四中名師,發現「差生」混得並不差,孩子成才有早有晚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519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嵩哥,1978年出生於北京。23歲大學畢業後,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師。

執教十餘年,我親眼看到學生拿到通知書那一刻選擇自殺,才明白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也見識到很多差生混得並不差,只因孩子的成長有早有晚;更接觸了很多焦慮型家長,搞得孩子也不高興,最終大家在教育中內卷,只會捲走安全感。

最終,我從號稱「清北收割機」的北京四中離職,也在培訓機構當過講師,才發現當教育跟市場掛鉤時會有更多弊端,老師更像演員……

(2018年我在澳門崗頂前地)

我家是雙職工家庭,爸媽都是工人,每天上班都很忙,我基本上算是被爺爺帶大的。小時候都是爺爺接送我上學,在家沒事時會教我背唐詩、練毛筆字和一些基礎的英語。爺爺96歲時去世了,在那之前我們一大家子一直住在一起。

爺爺是天津人,曾經在南開中學讀過書,自學了英語,二十多歲來到北京,解放前在洋行里打工,英語水平很高。

爺爺一直工作到86歲才退休,只不過他做的是圖書進出口工作,時間相對來說空閒一些。我上大學時碰到不認識的英語單詞,拿去問他,不管多麼生僻的詞,他都能脫口而出告訴我答案。

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沒有輔導班,爺爺對我的要求並不高,他只有一個硬性要求: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家庭作業,之後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爺爺的教育對我的幫助特別大,上小學時我的成績一直在班上保持名列前茅,離不開他對我的悉心培養。直到現在,我都保持著先完成工作再去玩的好習慣。

(我在北京四中時,數學組的集體照)

我的整個小學時期基本上都過得比較順利,但即使是好學生也會遭遇一些不公平的對待。

當時我們學校有一個規定,連續三年評上三好學生的孩子可以保送去區重點學校。我成績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學生,四年級時卻因一個同學家長走後門,原本屬於我的三好生被班主任直接送給了那個同學。

六年級時,我們換了一個班主任,班上轉來一個新同學。班主任竟然不給任何理由,也沒讓同學們選舉,直接擼掉我的大隊長一職,轉身交給了新同學。

雖然這兩個老師的教學技能都過關,但在這種事情上處理得讓當時的我心裡很不舒服,不像另外一個數學老師那樣,受到了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同學的尊重。

這個數學老師不僅上課上得好,而且對所有學生都很和藹親切,從不勉強我們做什麼事情。即使偶爾他也會批評我們,但被他批評的每一個學生,心裡都清楚,他這麼做是真心為我們好。

(四中運動會,我和學生在看台)

在我印象中,還有一個姓宮的音樂老師也非常好。有一次我作為合唱團一員代表學校去參加合唱比賽,下台時不小心崴了腳。身材瘦弱的宮老師二話不說,背起我這個一百多斤的小胖子,爬坡時都沒把我放下,一直把我背回學校。

那個年代的大部分老師是真好,發自內心地疼愛學生。哪怕不好的老師也不是那麼差,他們的教學能力都很不錯,只不過偶爾的不公平也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所以,我當老師的時候特別注意這些細節問題。從不干涉學生評班幹部這件事,頂多會從旁引導一下。

對於成績特別好,但其他方面不突出的孩子,我會引導大家選他做當別的班幹部,而不是當班長。但絕不會因為個人意見,或者別的因素,直接撤掉工作合格的班幹部。

(身為老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

身為老師,我始終提醒自己,對學生犯下的每個錯誤都可能會造就人格的畸形、心靈的痛苦和磨難。當孩子走進學校大門,成為你的學生時,他就無限相信你,每一句話都是至理名言。對於他,你就是智慧、理性和道德的楷模。

每一個老師都應該珍惜來自學生的信任,因為那是他們對老師的愛。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學校從來不是僅僅用來傳授知識的冷冰冰的地方,教師的工作也不單是智識工作,更是情感工作。

小學時的數學老師讓我對數學有了好感,而初中時的數學老師,卻讓我既愛又恨。

(1997年高中畢業去雲蒙山遊玩)

91年我考上重點初中時,計算機還沒有普及,但我的數學老師在這方面特別有先見之明。他告訴我們,計算機將來一定大有前途,鼓勵我們現在開始學習計算機知識,甚至每周專門拿出一節數學課給我們上計算機課。

之後我的同學裡學計算機的人很多,遺憾的是,後來我並沒有學這個專業。我喜歡他超出時代的新鮮觀念,可有時也會對他的一些做法非常不滿。

上初中後我變得貪玩起來,一開始成績還很好,期中考試考了全年級第一。當時他認為這是因為抓到我貪玩後請了家長的緣故,結果到期末考試時發現我的成績退步了,把我好一頓批評。

誰知下一次我的成績更差了,又被他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到最後我乾脆生出了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成績一路往下掉,以至於高考失了手,沒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學校。

客觀來說,我需要對成績的退步負起一半責任,但另一半也跟他當初種下的種子關係很大。老師一味地批評,沒有鼓勵和引導,真的能毀掉一個孩子的自信心。

(2001年大學畢業合影)

2001年大學畢業後,我也成了一名數學老師。可是我始終以此為戒,經常反省自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有沒有犯下同樣的錯誤。

從自信心被摧毀的角度來講,我其實挺恨他的。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雖然因為太年輕,他處理問題的方式過於簡單了一點,但對我們這些學生的確是滿腔熱忱。

在我辭掉學校工作,創業非常不順利的那段時期,還曾經接受過來自他的指點和幫助。雖然沒有掙到大錢,但至少維持了基本生活,還有餘力繼續發展事業。

但錯過的時光再也無法彌補,初中那幾年,我的成績雖然退步了,卻也達到了保送高中的資格。只可惜那時候我已經泄了那口努力拚搏的氣,高中幾年有了一點混日子的感覺,最後只考上了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系。

(2007年離開西城外國語去了北京四中)

大學畢業後,我去參加一個招聘會。招聘會上有來自各個區的教委領導,西城區來的是一個人事辦公室主任,特別傲慢,看人的時候鼻孔朝天,一副瞧不上我們學校的樣子。

我不喜歡他的做派,沒看西城區的那些重點學校,最後進了西城外國語學校。西城外國語雖是一所民辦公助學校,可工資比一般公立學校要高一些。2001年我每個月的工資已經達到4000元了,而周圍房價才6000元一平。

參加工作以後,我幸運地遇到了一個很好的師傅。而且剛好趕上他退休前最後三年,跟著他完整地走了一遍從初一帶班到初三的過程。

我跟著他學到了很多東西,還被他推薦到區里,擔任了一些職務。由於我自己想要彌補之前那十年浪費的時光,特別努力地工作。那幾年,我取得了一些成績,慢慢有了一些名氣。

(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好的習慣)

那會我托師傅的福,在區里認識了一個領導,他很欣賞我,希望能把我調到區里工作。我在西城外國語學校乾了6年,正好帶了兩輪學生,很想去區里做教研工作,可是學校這邊卻不肯放人。

雖然我很感激當初外國語學校能收下我。但這幾年學校一直讓我當班主任,班主任當久了,沒時間鑽研教學,讓我非常苦惱。

我兩次爭取離開都沒成功,為了留下我,學校領導對外說我工作不認真。聽到這個消息後,我越發渴望立刻離開這裡,這個願望在我遇到第二個師傅後,終於實現了。

第二個師傅是個從四中退休後被學校返聘的老師。那年四中剛恢復初中部,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我,讓我去應聘。由於知道消息的人少,很多人錯過了這個機會,最後我成功應聘上。

成功通過面試後,我沒有第一時間簽合同,而是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希望和外國語學校好聚好散。然而希望再一次破滅,我和外國語學校最後還是不歡而散,2007年離開這裡去了四中。

(在四中,帶過的學生邀請我合影)

跟外國語學校一樣,我在這個學校再一次遇到了好師傅。他對年輕的老師特別無私,把自己所有的技能和經驗傾囊相授,可是由於要求太嚴格,反而招來了很多人的反感。

而我因為自己的經歷,特別能理解他的做法。這些年我見過很多老師,有的老師教育技巧未必很高,但卻有一顆赤誠的心;還有些老師教育技巧很高,但並不是發自內心對學生好,只是很會做人,跟學生相處很融洽。

兩者兼有的老師畢竟是少數,年輕時的我和師傅都屬於第一類人,因此願意真心地向他學習。而一個老師對學生是否真心,也許孩子年齡小的時候不明白,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成年以後都能分辨出來。

好老師皆有一副熱心腸和一雙冷眼。熱心腸,意指其完整而豐富的人性素質,對教育、對學生有誠摯的愛和真正的理解;冷眼,則指他於教育的習以為常處,能靜觀默察,觸機生悟,從容應對日常教育生活中各種棘手的事情。

(要維護好學生的尊嚴)

我剛參加工作時,班裡出現了一起失竊案,有一個學生丟了5塊錢的零花錢。02年的5塊錢不算太少,既然學生報案了,我們自然要幫著找。

找了好久沒找到。學校主任、年級組長和我一起商量,放學後把所有學生留下來,等在教室外面,然後一個個進來,把講台當作拿錢的孩子來批評。一個老師坐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表情,最後基本鎖定了三個嫌疑最大的孩子。

我們分別跟這三個孩子單獨談話。在開口詢問前,與孩子約好了,如果你主動承認,這件事我們不會追究,也不會跟家長告密或者給你一個記過處分。

有個孩子很快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但是讓我驚訝的是,他是在沒有任何證據的前提下坦白的,因為那5塊錢已經被他丟進廁所沖走了。

儘管我不是一個嘴很嚴的人,但時至今日,我們三個老師依然保留著這個秘密,從來沒對其他人說出過孩子的名字。即使他並不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也要給他一個改過重來的機會。

(2018年我在《財經》雜誌)

這件事之後,班上再也沒發生過同樣的事情。後來我聽說這個孩子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心裡很欣慰。從這個學生身上我發現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上學時表現不好的學生,將來都一定會過得很差。

後來我採訪過一個當初上學時不太努力,最後中考成績不理想的孩子。後來,他家出錢送他出國讀書。但去了國外以後,他沒有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樣吃喝玩樂,反而開始奮發圖強,用父母給的一點創業基金成功創業了。

聽了他的故事後我有些感慨,古人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但現實生活中卻不乏看走眼的時候,每個孩子成才的時間或早或晚,各有不同。

孩子是一顆蘊含生命力的種子,有自己的發展使命和成長方式。不同的種子,其發芽、開花、結果的時間、方式都不同,家長有時真的不必過於焦慮,拔苗助長。

(不要以考試成績論英雄)

只要孩子沒有走上歪路,將來什麼時候成才,甚至是否「成才」,都不應該是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孩子的潛力充分地挖掘出來,把他的個性充分地張揚出來,而不是用統一的考試、統一的評價,把本來具有多樣性和無限可能性的人培養成單向度的人。

當了十幾年的老師,我教過很多學生。其中一個被家長逼得最嚴的孩子,已經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卻因為抑鬱症主動選擇離開人世。在那之前,他嘗試過三次自救都沒成功,最後一次跟幾個好朋友聚完會後,毫無徵兆地走了。

生命和教育是一體的,教育本來就是為生命的成長而準備的。教育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一個人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同時拓展他的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幫助每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2018年我在馬爾他)

記得,我在四中的一個學生在考上大學後特意來感謝我。他告訴我,因為成績屬於中等,他經常被父母逼著好好學習,考上最好的大學,壓力特別大。

而我作為他的班主任,沒有一刀切地要求所有的學生都以清華北大為目標,相比較而言,減輕了他一部分的壓力。雖然我對這個學生的印象並不深刻,但不代表我是個不負責任的老師。

我在四中帶了五年的初中畢業班,接著又帶了兩年高中。那時學校規定,高中班主任要在三年內對班上每個同學至少進行一次家訪。

有的老師並不看重這件事,而我卻認認真真地挨個家訪,結果卻發現自己憑良心去做的事情,學校根本不在乎,頓時感到有些寒心。而最讓我寒心的,還是學校的過河拆橋。

(2014年我和妻子在北海道)

原本我之前一直在教初中,而且在初中老師這個圈子裡已經小有名氣,在同齡老師中可說是已經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了。然而學校當時缺高中老師,安排我去當高中班主任。我接受了挑戰,還把班級的總成績提高到數一數二的位置。

誰知教完高二,學校不讓我教畢業班,又安排我去教初中,還找了一堆站不住腳的理由敷衍我。看到學校領導的蠻橫態度後,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再一次生出了離意。

既然已經跟領導之間產生了齟齬,與其等著將來被人趕走,不如自己主動離開。學校領導的風格,對一個學校的影響太大了。現在很多家長朋友問我怎麼給孩子選擇學校,我的答案都是先要了解學校領導的風格。

學者型或者致力於提高孩子分數的領導,一般來說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學業成績。但是如果是那種一門心思只考慮如何提升業績的領導,在我看來不是個很好的選擇。

(2019年去美國學英語)

2014年一時衝動離開四中後,我沒了方向,先後進了幾個教輔機構,成了他們的名師招牌。我上課的時間並不長,別人一天上10個小時,我一天最多上3個小時。

畢竟人的精力有限,上課時間長了,教學質量必然會下降。雖然我也想掙錢,但掙這種錢會感到良心不安。

由於我的底薪比普通老師高,很多機會我都讓給了年輕老師,有時間時還義務指導一下他們。可是後來我發現,當教育跟市場掛鉤時,真的會出現很多弊端,尤其是在大機構里。

如果機構領導人是教育出身的還好,至少他們真的懂教育。不論是尋找真正有實力的名師,還是致力於提高老師的教育水準,起碼在教育上用了心。

(最希望自己帶過的學生能成才)

可很多機構的老師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像老師反而更像是演員,對著鏡頭照本宣科背台詞,跟學生沒有太多的互動和答疑。在我這種正統教育出身的老師看來,這其實是教差生的一種方式。

而且在機構里教書的老師,為了提高業績,還得學會自我營銷去招更多的學生,從而壓縮了很多提高自身水平的時間。這種做法和我內心的理念產生了一些衝突,讓我拿著高薪也沒法踏踏實實地做下去,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

這些年我一直在嘗試著創業,和朋友合作一起做一些良心的產品,東西都做出來了,結果遇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只能擱淺了。

在教育行業待了這麼多年,我深深體會到一個道理。

以前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成績不好,花錢報個班就能解決問題。他們不明白的是,不僅僅孩子需要成長,家長也特別需要成長。

(2019年我在美國)

近幾年我接觸過很多家長,發現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在教育方面的能力正在下降當中。他們缺少一些最基本的教育方法和思路,完全依賴於老師提供各方面的幫助,比如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動力等等。

教育其實是一件需要三方合力才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時間各占一半,回到家裡以後,其實在很多學習問題上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可有的家長卻特別希望老師替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這種想法不太現實。

還有另一種家長正好相反,他們心裡已經想好了要怎麼教育孩子。之所以跟我交流,其實是只是為了得到我的贊同,實際上該解決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2020年我在C羅老家徒步)

老師和家長都有同一種困惑,那就是雙方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該如何合作的問題。

在我看來,家長需要找到專業可靠的途徑,通過學習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如果自己並不是專業人士,最好不要過度自信,也不要盲目崇拜那些已經成功培養出考上名校孩子的家長。

教育不具有複製性。成功的家長能教出一個成功的孩子,不代表可以照搬到別人家孩子,哪怕是他自己家其他孩子身上。不管是盲目迷信老師,還是崇拜成功家長,企圖用一套模板一勞永逸地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都是不可取的。

向別人請教也罷,向老師求助也好,家長們都需要學會分辨和鑑別,同時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

還有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很多家長經常問我,要不要讓孩子學奧數。

這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學奧數的經歷。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一直上的是數學實驗班,每升一個年級篩選一次,錄取率是50%,完全靠成績說話。而且學費非常低,不以盈利為目的,只是一種選拔數學人才的模式。

(2021年我去烏蘭察布看火山)

那時選出來的都是一些有數學天賦或者願意學數學的孩子,不像現在的奧林匹克學校,只要有錢就能上。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考入名校,不得不逼著孩子參加奧數班,或一些五花八門的選拔比賽,到頭來家長和孩子都很痛苦。

我認為如果奧數成了一種必要的升學通道,家長要送孩子學習奧數,也要看看是否滿足兩個前提。一個前提是孩子是否有數學天賦,另一個前提是就算孩子沒有很高的數學天賦,但比較喜歡,至少不討厭數學。

否則的話,家長強迫孩子學習奧數,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不過當奧數並不能成為升學通道時,我們不如選擇一些孩子相對來說更感興趣的東西去學習,不用非逼著孩子跟奧數較勁。

事實上在教育孩子時,家長更多時候應該是一個協助者。幫助孩子做好全面規劃,了解所在地區的入學政策,發現孩子的興趣,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2021年我去蘭州旅行)

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上了初中的孩子,家長一旦幫他確定了學業的基本路線後,不要輕易地修改。因為人云亦云而搖擺不定,只會浪費時間和生命。

小到報什麼課外班,大到將來是否準備出國留學,都需要家長自己多學習,多做準備,始終跟隨孩子成長的腳步。同時也要給孩子一定的放鬆空間,不能逼得太緊。

因為家長的每一點成長,不僅屬於自己,也屬於整個家庭。人的一生如果能遇到若干好老師,是一件幸事。但如果還能遇到願意成長的家長,那麼他從一開始就已經擁有了世間最寶貴的財富。

【口述:嵩哥】

【編輯:安幼魚】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採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5912c4b1314a4e8d0958d6a627f6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