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植物學家嘮東北:劉冰、肖翠、鄭寶江、周繇、​張鳳秋 | 2023年自然大講堂

2023-12-08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五位植物學家嘮東北:劉冰、肖翠、鄭寶江、周繇、​張鳳秋 | 2023年自然大講堂

五位植物學家聊東北植物:

茫茫的大東北,除了林海雪原,還能給人什麼印象呢?

植物學家們會自豪地告訴你:東北這旮旯不單有感染力十足的東北話,還擁有無比豐富的植物資源。這些動人的精靈絲毫不遜於南方的花草,在北方的山林和原野上別有一種風姿。

為了尋覓分布在野外各處的植物資源,植物學家常年奔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一手影像資料。備受廣大讀者備受矚目的《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叢書,繼《衡山冊》《苔蘚冊》《祁連山冊》《荒漠冊》《北京冊》之後,又增添了新近推出的東北三卷《大興安嶺冊》《吉林冊》《遼寧冊》,一舉囊括了整個東北地區。

東北有哪些特色植物?東北三省在植物分布上又有哪些異同?

「植物小白」如何更好地利用植物手冊來了解豐富多彩的植物界,進入植物科學的殿堂?

12月11日晚7點到9點,商務印書館「自然大講堂」邀請《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叢書主編、編委會成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冰博士和肖翠博士,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同時連線東北三冊的主編們,為讀者全面介紹東北植物分布特徵,及其珍稀和特色種類,同時聊一聊植物學家們在野外考察中最難忘的經歷。

「三個東北人一台戲」,五位植物學家聊東北植物,又會展現出怎樣的精彩呢?

機會不可錯過,快來參加2023年年底這場不可多得的聚會,與多位植物學家一起交流關於植物的困惑和興趣吧!

線上直播

時間:

12月11日(周一)下午19:00—21:00

主講人:

劉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植物分類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類群為樟目和檀香目,目前為「中國生物物種名錄」植物名錄負責人。在國內、國際雜誌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在Nature、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Phytotaxa等SCI刊物上發表論文19篇。主編《中國常見植物野外識別手冊》山東冊和北京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面上項目,及中科院、科技部等項目,並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境外機構建設項目。

肖翠,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專業博士,國家標本資源共享平台辦公室主任助理,北京生物多樣性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理事,《海島花開》《北京自然筆記》《雄安草木行》作者。長期從事我國植物分布資料庫建設和不同尺度的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主張和探索將「監測儀器—數據自動收割—人工智慧—智慧平台—行業需求」一條線打通,通過儀器自動收割數據,解決行業需求,支持政府決策。發表相關論文20餘篇。

鄭寶江,博士,東北林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IUCN-中國專家組成員,黑龍江省植物學會副理事長、東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項目專家。研究方向種子植物分類學和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主持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自然資源調查項目等10餘項。培養研究生近30人。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50餘篇,其中SCI論文10篇,編寫教材專著10部。獲得國家級和省級教學成果各1項,多次獲得學校教學質量一、二等獎,榮獲東北林業大學「學生最喜愛的十佳教師」光榮稱號;2020年獲得梁希科普獎。

周繇,著名植物學家,現任通化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二級教授,為中國植物圖像庫簽約攝影師。主要從事東北地區植物資源的研究,共拍攝植物照片45萬張,有50餘張被用作了《植物分類學報》《中草藥》《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等刊物的封面。出版了《中國長白山植物資源志》《東北濕地植物彩色圖志》《中國東北藥用植物資源圖志》(榮獲第八屆中華優秀圖書獎)等八部學術專著,兩次榮獲國家出版基金,三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出版基金。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吉林省首屆十大最美教師」「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

張鳳秋,滿族,現就職於錦州市林業草原保護中心,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0年開始考察並拍攝醫巫閭山地區及省內外植物,為中國植物圖像庫簽約攝影師。力求把家鄉的花草樹木拍得真實唯美,十餘年的執著追求,激勵她走遍家鄉的田野山巔,共拍攝植物照片十萬張。著有《醫巫閭山地區野生植物原色圖鑑》、《中國藥用植物》30冊叢書的第21、27、28冊。

推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f9a56e9d499b2434791791c6af6e95.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