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產劇的創新經驗,這場論壇總結清楚了

2023-10-25     影視獨舌

原標題:京產劇的創新經驗,這場論壇總結清楚了

2023年10月25日刊| 總第3399期

昨天下午,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京產劇創新發展論壇在中國大飯店舉行。

本次京產劇創新論壇以創新表達與敘事拓展為主題,全面總結京產劇取得高速發展的新方法和新經驗。

張蘇

論壇伊始,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鄧凱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張蘇發表致辭。張蘇提到,希望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的論壇,能為創作者打造一個深入、專業的溝通平台,為文藝創作提供更便利、更優良的交流環境。

中國文聯電視藝術中心副主任趙彤,發表了《京產電視劇:在守正創新的大道上砥礪前行》的主題演講。

他在演講中回顧了京產劇四十多年來的發展。從京味濃郁的《四世同堂》《鐘鼓樓》,引發收視熱潮的《渴望》《我愛我家》,到如今展示新時代風貌的《心想事成》《一路朝陽》等,京產劇呈現地域風貌但不局限於地域,持續探索多元題材和融合類型,滿足了觀眾不斷更新的審美需求。

京產劇選題始終貼合時代脈搏,對重大事件、紀念節點都能做到提前規劃、及時籌備。2023年初,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緊扣「三個重大」題材策劃選題,公布了百餘部重點文藝精品項目。

完美世界影視作為紮根北京多年的老牌影視公司,一直致力於主流劇集的精耕細作,參與、發掘重大題材的策劃生產。

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曾映雪,在論壇中分享了幾部重點劇目的籌備情況。

展現中國援非醫療隊的《歡迎來到麥樂村》目前已殺青,上周剛剛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專題論壇亮相。同樣作為「一帶一路」題材重點項目的《幸福草》,也在最近殺青,劇集以菌草專家林占熺為原型,講述我國菌草專家深入其他國家和地區推廣菌草技術,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

曾映雪

除此之外,完美世界影視還有兩部重大歷史題材劇正在籌備。《紫禁宮辭》講述了心懷熱忱的建築人如何跨越十四年修建紫禁城。《雲雀叫天錄》以京劇演員譚鑫培跌宕起伏的一生為主線,通過其個人蛻變經歷映射京劇發展史。

曾映雪表示,近年來,京產劇重大題材通過風格化、類型化的創作博得越來越多年輕觀眾的喜愛,「我們將選題視野從當下拓展到過去,力求實現主流敘事與市場需求的自然銜接,讓主流選題與年輕觀眾形成深度互動。」

如今,劇集網台聯播已成常態,然而視頻平台與電視兩種渠道的觀眾口味有顯著差異,因此一部劇集往往面臨兩種數據評價體系。在本次論壇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影視信息網絡中心應用推廣處處長曹志,發布了北京大視聽融合傳播綜合評價體系,打破了大屏與小屏的數據隔閡,構建起全域視角的綜合評估,呈現一部劇的融合傳播價值。

曹志

評價體系的客觀評價部分從傳播力、融合力、滿意度三個維度出發,重點考察節目在電視大屏、微博、視頻平台、豆瓣等多渠道融合傳播效果。主觀評價則專門組織行業專家力量,對參評作品從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三個方面進行打分。

曹志公布了今年1-9月共20部電視劇的評價結果,其中綜合指數榜單前三的作品分別為《夢中的那片海》《父輩的榮耀》以及《追光的日子》。

第一場圓桌對話圍繞京產劇的地域文化與年代表達展開。導演康洪雷,編劇馬繼紅、王之理,演員果靖霖,學者戴清參與討論。

《父輩的榮耀》導演康洪雷表示,雖然《父輩的榮耀》受到了很多年輕觀眾的喜歡,但劇組創作時並沒有刻意考慮年輕觀眾的接受程度。

「我們創作的方向主要是呈現父輩人的思想與精神傳承。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細節,一個地區有一個地區的味道,這種細節和味道的拿捏決定了一部劇的生命力。」

編劇馬繼紅分享了《鯤鵬擊浪》創作時地域文化與情節的融合。《鯤鵬擊浪》講述的是1918年毛澤東從湖南第一師範畢業,到1921年參加黨的一大的心路歷程。

「這部劇的京味很足,裡面重點呈現了很多毛澤東來北京勤工儉學的地點,比如他剛來北京所住的三眼井胡同,他曾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北大紅樓,他第二次進京向政府請願時所住的福佑寺等等。這些地方都是北京的標誌性建築,見證毛澤東思想與觀念的轉變,同時也記錄了他的北漂生活。」

第二場圓桌主題是「拓展現實題材京產劇的廣闊空間」。導演趙寶剛、劉江、曹凱,編劇吳楠,製片人張妍,學者呂帆參與討論。

最近剛完結的國安反諜都市劇《特工任務》,將VR遊戲與現實反諜活動融合讓很多觀眾眼前一亮。導演趙寶剛分享了《特工任務》塑造線上虛擬世界的初衷。

「劇中的虛擬世界象徵著我們現在的網絡世界,能帶來刺激和快感,但也有危險存在。數據技術的發展讓犯罪手段層出不窮,就像劇里的很多玩家,都是不知不覺就掉進了間諜的陷阱。

《龍城》編劇吳楠談到了家庭類型劇的改編。「我們總是強調創新,但與其說求新不如說求真,想要做到『真』,需要對生活有足夠細緻、足夠深入的反映,這個過程往往是反類型的,如果拘泥於類型劇的敘事框架,創作者的思維就會被困住。」

《一路朝陽》導演曹凱分享了自己對塑造人物的看法,「想讓觀眾跟隨人物進入到故事當中,我個人認為導演要做好三件事。首先導演要有足夠的生活閱歷,以判斷激烈的衝突中人物行為是否合理,是否足夠真實;其次要發自內心相信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

「第三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幫助演員找到正確的人物狀態,角色不能只在導演心裡活下去,更要在演員心裡活下去,才能最終得到觀眾的信任。」

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音視頻辦主任呂帆,分享了自己對現實題材劇集受眾的觀察。

「我平時和學生打交道比較多,我的觀察是,年輕觀眾什麼都看,他們甚至會找我們父母那一輩的劇來看。決定現實題材劇生命力的除了環境細節和人物,還有情感,有些故事可能發生在五六十年前,但並不影響年輕觀眾喜歡和共情,關鍵還是看劇集本身的寓意。」

論壇最後,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余雷等人,為22部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電視劇資助項目頒發了證書。獲資助劇集有近兩年口碑熱度雙收的作品,如《覺醒年代》《父輩的榮耀》;也有待播的現實主義大劇,如《鯤鵬擊浪》《南來北往》《歡迎來到麥樂村》《上甘嶺》《大江大河3》。

文/葵涌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c078b601ad95d0b982827a544e4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