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還值得新能源車企押注嗎?|投資派

2024-06-26     36氪

作者|耿宸斐

編輯|宋婉心

被中國新能源車企集體押注的墨西哥市場正在發生變化。

從事中國-墨西哥段物流供應工作的Anitata告訴36氪,「最近,國內的企業計劃發配件來墨西哥組裝,但由於產能嚴重低下拖慢進度,都變成發了半組裝件進墨西哥。也有些會選擇直接在本地加急採購來滿足交期,可成本也會上漲很多。

整車零部件眾多,供應鏈效率對車企生產顯得尤為重要。出於保障供應、降低物流及關稅成本和庫存風險等因素的考量,零部件廠商往往選擇跟隨主機廠就近建廠。

然而,在墨西哥,不少車企卻面臨著因供應鏈問題導致的產能困擾。

據路透社此前報道,由於當地勞動力短缺導致供應商產量下降,豐田汽車位於墨西哥蒂華納的工廠在2月和3月期間共停產19天。

豐田在4月末的一封信函中對其北美供應商坦承了當前供應鏈所面臨的嚴峻考驗,並表達了對「頻繁停產」所造成的「不便與憂慮」。信中指出,供應商端的員工流動性增強不僅導致了技能水平的下滑,還因人力、設備及原材料供應的瓶頸,使得整體生產能力遭受減損。

Anitata表示:「墨西哥本地人比較散漫,技術上不熟練以及物流段不穩定性等各方面因素都導致了當地工廠產能不足。

去年以來,墨西哥成為地緣政治背景下新能源整車廠出口美國市場的供應鏈中轉站,同時也是中國自有品牌的出海重地。

根據墨西哥聯邦經濟部的數據,2023年時中國還沒有躋身墨西哥十大投資國之列,但從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中國已升至墨西哥第四大外國直接投資(FDI)來源國。

墨西哥市場當然也存在阻力,中國車企和工廠為了尋求新增量扎堆建廠一年半後,挑戰和問題接踵而來。

01 搶占墨西哥

一位在蒂華納工作的人員告訴36氪:「基礎勞動力需求短缺是墨西哥工廠普遍都會遇到的問題。當地工廠招工分兩類,一類是從南部批量招工,但這些工人往往難管理;另一類是找勞務外包,不過流動性非常強,腦子活泛的工人往往會選擇去美國打工,這樣能拿到更高的工資。

但這擋不住中國車企趕來的腳步。

上月中旬,比亞迪旗下新能源皮卡品牌「BYD SHARK」在墨西哥正式上市,成為比亞迪首款在海外首發車型。與此同時,比亞迪也在為墨西哥進行建廠選址考察。

比亞迪美洲區總裁 Stella Li(李柯)曾對彭博社表示,比亞迪正在墨西哥尋找地點設立工廠,旨在提高該公司在當地市場的份額。公司預計將在年底前選址建設該工廠,該工廠的產能將達到年產15萬輛汽車。

比亞迪方面告訴36氪,比亞迪在墨西哥推出了一系列新能源車型,已布局轎車、SUV等車型,涵蓋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在墨西哥,比亞迪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兩條腿走路,插電混動是新能源汽車重點技術路線,實現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平穩過渡。

事實上,對墨西哥市場看好的中國車企不只是比亞迪。英國《金融時報》此前報道稱,上汽名爵(MG)和奇瑞汽車去年都在與墨西哥官員商談工廠選址事宜。

一名熟悉談判情況的消息人士說,其中MG正在籌建的工廠投資總額將達15億-20億美元。此外,還有一家中國公司計劃斥資120億美元在墨建設電池廠。

墨西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已有12家中國車企、39個品牌入駐墨西哥市場;2023年墨西哥新車總銷量136.1萬輛,其中超五分之一源自中國進口。

蜂擁而至的不僅是車企,還有不少汽車零部件廠商。

2023年3月,特斯拉宣布計劃在墨西哥建設一座超級工廠,該工廠可能發展為特斯拉最大的工廠,不僅將生產汽車、電池和半導體,還將開發軟體。為承接特斯拉產能,一眾中國零部件廠商聞風而動。

據報道,特斯拉工廠的規劃已促使新萊昂州加速成為電動汽車產業聚集地,特斯拉正鼓勵其供應鏈夥伴遷移至此。目前,該地區已吸引了約30家特斯拉供應商落戶。

根據公開信息,岱美股份、均勝電子、新泉股份、三花智控等均已在墨西哥布局產能。

圖:國內零部件企業在墨西哥已有產能情況 圖源:信達證券

不過,特斯拉墨西哥超級工廠官宣已經超過一年,但該工廠目前仍未正式開工建設。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會上,馬斯克表示,出於對全球經濟的擔憂,特斯拉正在暫停墨西哥工廠的建設。

據騰訊科技此前報道,一家中國供應商表示,在得知特斯拉的計劃慢於預期之後,他們和其他幾家中國公司可能會推遲在尚未建成的特斯拉工廠附近開展業務的計劃。

02 墨西哥還是最佳汽車生產基地嗎?

作為全球第七大汽車生產國、第四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國,墨西哥已經形成相當程度的汽車產業集群,被譽為「南部底特律」。輻射北美以及拉美的天然地理位置,多項自由貿易協定的加持,讓墨西哥成為極佳的汽車生產基地。

長期以來,墨西哥一直被視作北美汽車工業的天堂,成功讓包括日產、寶馬、大眾、馬自達等在內的多家國際汽車製造商在其境內設立生產基地。

正因如此,中國車企想要在墨西哥汽車產業中分一杯羹,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不論是本地汽車市場還是出口至美國的市場份額。

「中國車企現在一窩蜂全部來墨西哥了,但是並沒有考慮好本地的實際情況。」Anitata對此評價。

一方面,墨西哥本地汽車市場主要由歐美日韓等品牌主導,市場份額基本由日產、通用、大眾、豐田等占據。

據方正證券研報,隨著中國車企出口發力墨西哥市場,2023年,中國車企在墨西哥銷量13萬輛,市場份額10%,主要參與者為上汽、奇瑞、江淮、長安、吉利等。

圖:中國車企在墨西哥汽車市場情況 圖源:方正證券

從各品牌銷售情況來看,墨國家統計局(INEGI)數據顯示,今年5月,日產和通用仍占據墨市場第一、第二名的位置。具體而言,日產售出20825輛,通用售出16562輛。而在墨西哥銷量最好的中國品牌名爵只賣出了3853輛。

另一方面,為了繞開向美國出口汽車的關稅壁壘,墨西哥正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中轉站。據經濟觀察報,有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出口到墨西哥的汽車為41.5萬輛,其中在墨西哥國內的銷量為13.2萬,差額為28.3萬輛。即每年出口到墨西哥的中國汽車約有68%轉道去了北美其他國家。

但容易被忽略的一個數據是,在美墨加協定中,美國給墨西哥設定了每年的260萬輛的汽車免稅出口配額。這意味著,關稅紅利被設定了天花板,中國車企要同一眾在墨西哥深耕多年的頭部車企分割這塊此消彼長的蛋糕。

按上述數據計算,中國汽車僅拿到出口配額的一成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汽車」,指的是在中國生產的汽車,而非是中國品牌,中國汽車出口數量中,還有部分是外資車企貢獻的,例如特斯拉。

在墨西哥,賣得好的往往是低檔的小型轎車、緊湊型SUV以及小型皮卡等A級車。據Marklines數據測算,墨西哥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僅為1%左右。這讓墨西哥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大潛力市場。墨西哥也在推進電動汽車的普及,目標是到2030年將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提高到50%,到2035年達到100%。

車企們瞅准了機會。中金研報稱,2022年以來,Stellantis、福特、日產等車企宣布擴建墨西哥工廠,通用、大眾馬自達等車企也調整產線用於生產電動車車型。

但墨西哥並不能承載如此多關於新能源汽車的想像。「墨西哥人還是更喜歡性價比高又抗造的油車。」Anitata說。

Anitata解釋稱,墨西哥的電車十分貴,這是大部分墨西哥人承擔不起的。此外,墨西哥本地的基建落後,就算買得起電車,充電樁、電費以及後續電池保養都是一大筆開支。

更重要的是,墨西哥並不能稱得上是傳統意義上的「成本窪地」,其水、電、氣價格都要高於國內。EqualOcean分析師李嘉祺表示,墨西哥如今的人力成本和深圳不相上下,且當地人的工作效率不高,無形中拉高了成本。

曾經的政策優勢也在美國施壓下有了收縮跡象。據新華社報道,墨西哥政府正被迫與中國車企保持距離、暫停接觸,還將取消此前在土地供應和稅收減免等方面的優惠措施。

03 中國車企為何而來?

福特CEO吉姆·法利曾提到,「墨西哥市場銷售的所有汽車中,有25%來自中國」。

雖然從很多角度看,墨西哥已稱不上是最佳的汽車生產基地,但為何還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車企和供應鏈廠商依然漂洋過海來到這裡?

「墨西哥算是一個比較優質的市場,這幾年,墨西哥的政治、貨幣都很穩定,這對於出海企業而言很重要。」外派到墨西哥工作的Juan表示。

更重要的是,它們眼光所瞄向的,從不單是墨西哥市場本身。國內汽車市場內卷日益加劇,價格越打越低,利潤越來越薄,車企和供應鏈廠商們亟需出海,尋找新的市場。

去年,中國一共賣掉了3009萬輛汽車,其中有491萬輛被賣到海外。如果算上二手車,海外的數字還要多出31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以及東南亞,去年美國市場出口量占比低於0.5%。

「畢竟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Juan說,「這對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EqualOcean分析師李嘉祺告訴36氪,因為中美貿易的關係,一些企業會將墨西哥作為進入美國市場的跳板。

5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將於8月1日起對包括電動汽車和鋰電池在內的一批中國進口商品大幅加征關稅,其中,針對電動汽車的關稅將由25%提升至100%。

但利用「美加墨協定」的政策紅利,中國汽車產業鏈在墨西哥建廠不僅可以獲得關稅優惠,並在地理上更貼近客戶,弱化中國車企直接出口北美市場高成本、高關稅等不利影響,開拓北美市場。此外,2022年美國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案》規定,在北美生產的清潔能源汽車可享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

與此同時,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價格戰的背景下,車企在國內的利潤被一再擠壓,相比之下,海外市場盈利能力顯然更強。以長城汽車為例,去年其國內業務的毛利率為15.5%,而國外業務的毛利率則達到了26%。

可以推測,短期內中國汽車出海的熱潮不會冷卻。

不過去年以來,二級市場對一眾企業在墨西哥建廠的舉措反應冷淡。

2023年6月20日,三花智控發布公告,擬發行GDR募資不超過50億元,用於公司在墨西哥年產800萬套智能化熱管理部件項目等投資。此後三花智控股價接連下挫,近一年股價跌去30%。

2023年3月28日,旭升集團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分別成立子公司、孫公司最終投資建設墨西哥生產基地。當年5月24日,其正式啟動位於墨西哥薩爾蒂約市的投資項目。自公告至今,其股價已經跌去超55%。

關注獲取更多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3a6d1bedc113562a5d1bda6b6f298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