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是金庸先生的誕辰。
金庸的武俠小說和武俠劇,對於70、80後來講,差不多是一代人大半的「童年娛樂記憶」。甚至自身人格成長的路上,也少不了拿劇中的主角作榜樣。試想啊!那個年代,哪個男孩子沒憧憬喬峰的豪情、楊康的帥氣?又有哪個女孩兒不羨慕黃蓉的聰慧,小龍女美麗?
沉浸在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裡,總有著感受看不完的傳奇故事、無盡的驚險和浪漫。
他曾經說過:「我一生喜歡冒險,喜歡過新奇的生活。」
現實當中,金庸先生本人的傳奇故事也不少,可以說像他的武俠小說一樣充滿了奇遇和變幻。
在他的一生中,為了冒險和新奇,曾經兩次被退學。事業有成後又曾先後退出過政壇、辭去過上市公司的董事會主席、退出學術界。
他曾神奇地把梁羽生、古龍、臥龍生等同時代武俠小說聚在一起建了一個「幫」,被稱為幫主。
為了追求心中的「小龍女」,他與第二個老婆情感破裂,高材生兒子為了抗議父親的背叛,從21樓跳下,造成他終身的遺憾。
都知道金庸家世顯赫,有多顯赫呢?
1924年出生的金庸原名查良鏞,查家祖上就是「進士翰林之家」,號稱「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康熙都曾給查家賜過匾額。
到了金庸的上一代,其父查樞卿娶的妻子葉門當戶對——是徐志摩父親的堂妹徐祿。而蔣百里、蔣英、瓊瑤都在他家的親戚譜系裡。
顯赫的家世,讓金庸從小就得以接觸《資治通鑑》等經典書籍。8歲時,祖父給了他一本《荒江女俠》,金庸閱讀後,一下子愛上了武俠小說。
16歲,金庸和同學合編了一本「小升初」的參考書,叫《給投考初中者》,據說,這是中國最早的輔導教材之一。雖然日後,金庸沒有再涉足過這個領域,但一個16歲的少年能標新立異去命題、編寫、出版這樣的書,足見他的想像力和膽識。
金庸在學校的表現非常出色,但是學業生涯卻並不順利——他也曾兩次被勒令退學,高中是因為一篇文章,大學是因為一封信。
第一次被退學時,他是嘉興中學的高中生。
他和同學們課間喜歡下圍棋,但訓導主任卻總是來干涉他們,金庸覺得不可理喻,便用筆名「騎馬仙」寫了一篇文章《圍棋與教育》,諷刺訓導主任,哈哈。
如果文章在同學間流傳一下也就罷了,教導主任也不會追究,但他把這篇文發表在《浙江日報》上了,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訓導主任氣得要命,堅持要把金庸開除。
第二次被退學,是金庸讀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之時。
這個專業很難考,能考上的學生大多數擁有正大光明的前途。但金庸卻因為一封信而惹禍上身。當時校內有些學生黨員搞派系鬥爭,互相攻擊和誣陷。金庸看不慣,就熱血地給校方寫了一封信揭露惡行。但「江湖險惡」,校方以「干涉黨務工作」為由,勒令金庸退學,並且沒收了他所有的書籍和資料。
金庸無奈之下只好離開重慶,在中央圖書館找到了一個掛職的工作。
金庸被退學兩次,但他的志氣和熱情卻越挫越勇。他在圖書館大量閱讀書籍,在文化、歷史、政治等方面積累知識和見解。後來他又進入上海《大公報》,從翻譯、記者做起,在新聞界嶄露頭角。1948年調往香港,《新晚報》副刊編輯、《明報》創辦人,他的「開掛人生」正按部就班地開啟。
金庸第一部小說是《書劍恩仇錄》,那是在他31歲時在《大公報》工作時,利用業餘時間寫的。
成為專欄作家後,他進入長城電影公司,開始成為一名專業編劇。這裡他還和夏夢有過一段「艷遇」,下段再講。
金庸集中創作的時間是在1955年到1972年(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他17年完成15部武俠小說,構建了一個至少是到現在為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武俠世界。
只是寫小說(數量、成就、影響力)的成就,金庸已經是令人望塵莫及了,但在這17年里,他不止干成了這一件事。
比如,1959年,他在香港創辦了《明報》。
《明報》不是一張報,而是包括月刊、晚報、周刊和馬來西亞的《新明日報》的「報業集團」,後來,金庸又成立了以「明」命名的兩家出版社。後來,這些企業打包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兩年後,他把「明報」賣了,並宣布辭去企業董事會主席。
也就是說,金庸成功的創辦了一家上市公司,並進行過非常漂亮的資本運作,稱他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那個年代的「報業巨子」,一點也不過份。
在政界,金庸也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下面這段文字是我國領導人對金庸在政壇之成就的評價。
擔任香港《明報》總編輯期間,他曾參與香港回歸談判和基本法起草,他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有著深切的關注和支持。
1981年8月,金庸先生應邀訪問北京,提出了會見鄧小平同志的請求。鄧小平同志也是他武俠小說的愛好者,他欣然答應了金庸先生的請求,並在中南海接見了他和他的家人。
金庸的政界之旅在1989年結束,那一年,他辭去了「基本法草委、咨委」等職務。
有人說金庸的小說太通俗,不登文學的大雅之堂。但他小說文字雖通俗,內涵卻不淺顯,其中蘊含的文化、歷史、哲學、情懷,所謂的很多名作也「高攀不起」。
因為在文學上的成就,以及為浙江大學捐款100萬港幣資助貧困生,設立「金庸人文基金」的壯舉,1994年-1995年,漸大分配聘請其為名譽教授、博導和人文學院院長。
但在金庸83歲的時候,也把這些職業都辭去了。
金庸果然如自己所說,喜歡新奇的生活:一生當中體驗了政界、企業界、商界的三種生活,相當於普通人三個人生。
有人說作家筆下的人物和人生,常是自己身邊人和生活之縮影。
金庸小說的男主幾乎全部都有大俠意識、家國情懷,這大概與金庸本人很像。而他筆下的女主卻常常是風情萬種的,這大概影射了他多情的內心。
他一生經歷了4段情史,其中3段婚姻,一段苦戀,每一段都是完全不同的女性類型。
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是個富家千金,對標他的「武俠女主」,有點像王語嫣或郭芙。
二人相遇時都正當妙年,杜是金庸同事的朋友,家世顯赫、容顏也脫俗,二人一見鍾情,是典型的才子佳人類型。婚後,正好是金庸的事業發展期,因為長期兩地分居,女方提出了離婚。
第二任妻子朱玫是對金庸幫助最大的女人,也是金庸最虧錢的女人。
他在晚年時,曾公開說過對不起朱攻:
「別人怎麼看我不管,但我對不起她。我的愛情觀不夠道德。」
朱玫雖然沒有杜治芬家世好,卻是位學霸,香港大學畢業後又去西方留學,後來到《明報》工作愛上了金庸。
朱玫應該像黃蓉、趙敏或沐劍屏,後來金庸創辦《明報》,朱玫成了他最忠實的合伙人和助手,既擔任採訪、撰稿,也幫助金庸搞經營,報社經濟不好時,她還變賣了自己的首飾貼補。
可是,金庸有了黃蓉趙敏還不夠,他還想要「絕世姿容」的小龍女。
結婚第二年,金庸因愛上了長城電影公司的電影明星夏夢,就離開了《大公報》跑到夏夢的工作單位上班,給她量身定做劇本《絕代佳人》。
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金庸向夏夢表白,但夏夢以自己已婚為由拒絕了,金庸見「情人之夢」未果,只好離開長城電影。
金庸是1959年創辦的明報,而和夏夢這段發生在1957年,所以,朱攻是完全知道金庸的心思的。後來有人問及此事,朱玫只是淡淡一笑——「他在做夢」。
從夏夢那裡碰壁歸來,金庸沒有收斂,後來他又遇到了小自己29歲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
林樂怡是一個餐廳服務員,二人的結緣,僅因上菜時聊了幾句天。
吃完後金庸給了林樂怡小費,而林樂怡卻追出餐廳,說「寫作不易,這筆錢還你。」
林樂怡是金庸感情生涯中唯一身世悽苦的女子。在金庸小說里也有這樣的女子,比如小龍女、雙兒,她們或是孤苦無依,或是遭受背叛,或是身陷囹圄,或是命運多舛……也許對於金庸來講,於林樂怡結婚,又是一次新奇的「冒險」,只是這一次代價太大了。
因為父親與母親朱枚離婚,金庸和朱玫的兒子——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查傳俠,奉勸無果後不能接受這個事實,從21樓跳下。
金庸與朱玫結婚有四個孩子,但這個孩子的輕生,造成了夫妻之間永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更讓二人的感情無法彌合。
朱玫雖然此後一生未嫁,但卻不願意再見金庸。
金庸先生的人生充滿了矛盾和戲劇:他在文壇上獨領風騷,堪稱一代宗師。在政壇上高屋建瓴,在企業界瀟洒如同陸小鳳。但在情場上卻惹人詬病,被稱為「渣男」!
令人唏噓也,金庸!他是我們崇拜的偶像,也是令人憐憫的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