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炎炎夏日,這些疾病高發!

2022-07-20     小哥哥說事

原標題:病從口入!炎炎夏日,這些疾病高發!

說到夏天,

你會想到什麼?

海邊、度假、啤酒,

再配上小龍蝦?

吃喝玩樂雖好,

一定要做好疾病預防哦!

除了新冠肺炎,

重點預防疾病還包括:

登革熱、季節性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急性傳染病,細菌性(特別是沙門菌和副溶血弧菌)食源性疾病以及水產品(尤其是小龍蝦)相關橫紋肌溶解綜合徵。

01新冠肺炎

隨著高考結束以及暑假的到來,人群聚集和流動頻繁,出現零星散發病例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市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

要保持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使用「健康碼」等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在人員密集的密閉半密閉場所、與他人小於1米距離接觸時,要佩戴口罩。

特定人群,例如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在密閉公共場所工作的營業員、保安員、保潔員、司乘人員、客運場站服務人員等以及就醫人員都要佩戴口罩。

同時,減少開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減少到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公共場所活動。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公共場所、公共運輸工具等要落實清潔、消毒等衛生措施。

工廠、學校等集體單位,以及醫院、密閉公共場所、農貿市場、車站等為重點防控場所,要按照相關工作指引要求,落實健康監測、重點地區人員篩查、分區分類管理、環境通風消毒和宣傳教育等防控措施;一旦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疫情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健康部門。

市民若計劃在暑假出遊,要在做足個人防護情況下安全遊玩,若旅途中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

02登革熱

登革熱是登革病毒經蚊媒傳播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突發高熱、皮疹和頭、肌肉、關節疼痛為主要症狀。

最近天氣變化頻繁,市民預防登革熱要「翻盤倒罐清積水」,尤其在下雨後必須及時清除居家(花瓶、盆栽托盤)和周邊環境(儲水容器、閒置器皿)的積水等蚊蟲孳生地。

此外還要做好防蚊措施,例如掛蚊帳、裝紗窗、噴洒防蚊水等。如出現突發高熱、皮疹,頭、肌肉、關節痛等症狀,應到正規醫療機構就醫並配合醫生治療。

03季節性流感

季節性流感並不是普通感冒,主要通過患者咳嗽和打噴嚏等以飛沫方式傳播,典型的季節性流感大多突然發病,可出現以下症狀:高熱、頭痛、喉嚨干癢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孩子容易表現為哭鬧、黏人。年幼者(尤其是2歲及以下的嬰幼兒)、老年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有嚴重疾病患者為需要重點預防的人群。

預防措施:

1. 講衛生,重細節,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病人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給他人。

2. 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戴好口罩。

3.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4. 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5. 接種流感疫苗(這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6. 學校、托幼機構、養老院等集體單位為重點防控場所;要做好環境通風消毒和接種流感疫苗等防控措施;一旦出現疑似季節性流感聚集性疫情要及時報告當地衛生部門。

0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傳播,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腫痛為主要特徵,有時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還有發熱、畏寒、咽痛等症狀,常見的併發症有病毒腦炎、睪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1. 接種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是預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手段,適齡兒童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預防接種門診接種疫苗。

2.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

3. 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並隔離治療。

4. 學校要加強晨檢,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發熱、腮腺腫痛等情況,需要儘快隔離,並進行疫情處置。

05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皰、結痂為特徵,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嬰幼兒和學齡前、學齡期兒童發病較多,易感兒童感染後發病率可達95%以上,因此水痘極易在人群密集的學校等集體單位傳播擴散。

1. 接種疫苗(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2. 開窗通風。

3. 勤快洗手。

4. 學校要加強晨檢,一旦發現學生出現發熱、出疹等情況,需要儘快隔離,並進行疫情處置。

06食源性疾病

7月份正值暑期,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易引起細菌滋生而引發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細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於吃了含有大量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是食源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類。引起疾病發生的常見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為主要特徵。

1. 集體單位食堂以及餐飲業應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從業人員應注意食品操作衛生,刀具、餐具、砧板等生熟分開,清洗、加工食品時避免交叉污染。

2. 注意飲食衛生,勤洗手,喝開水;食品要燒熟煮透;少吃或不吃剩飯剩菜,如需食用,需要徹底加熱。

尤其要提醒的是,7月,農貿市場和餐飲行業紛紛熱賣小龍蝦,食用小龍蝦是引起水產品相關橫紋肌溶解綜合徵的原因之一。

烹飪小龍蝦時應去除腮部及腸道,蝦殼用刷子刷洗乾淨並應煮熟煮透。吃小龍蝦時建議適量有度,只吃小龍蝦的肉,避免吃其頭、內臟、蝦黃。

如食用後24小時內出現全身或局部肌肉酸痛者,要及時到醫院就醫,並說明食用史。特別提醒對於食用小龍蝦容易引發過敏症狀的過敏體質者、痛風病人、已明確對蝦過敏的人群應謹慎進食或避免進食。

07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導致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功能障礙,夏季高發。

中暑的症狀有輕重之分,輕症中暑可出現頭昏、胸悶、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體溫升高等。一旦發展為重症中暑,則會出現大量出汗、血壓下降、暈厥、肌肉痙攣,甚至發生意識障礙、嗜睡、昏迷等現象。

1.在高溫天(日最高氣溫≥35℃時),老年人、患有基礎性疾病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和戶外作業人員(如快遞員、建築工人等)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2.及時補充水分、適量補鹽、飲食清淡、保證能量充足,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飲料。

3.儘量待在涼爽的室內,可以開啟空調降溫,如果不具備條件應前往有空調的室內公共場所避暑。

4.避免正午時段外出。外出時,應著輕薄、透氣、淺色的衣物,佩戴遮陽帽、太陽鏡等,並塗抹防曬霜。

5.高溫條件下作業和白天需要長時間進行戶外露天作業的人員應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並注意合理休息。

溫馨提示

? 起居有常,適度運動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作息時間要作一些調整,適當晚睡早起,最好定時,讓生物鐘準點運轉。 運動要適度,室外活動最好選擇早晚較涼爽時段,不宜長時間運動。運動出汗量大,應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可選擇白開水、淡鹽水、綠茶、綠豆湯及其他清涼飲料。

? 防暑降溫不貪涼

在高溫環境中,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容易中暑。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過度勞累。若出現頭暈、心悸、噁心、嘔吐等中暑先兆,應速至陰涼處,解開衣服,冷敷頭部,飲用清涼飲料。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應及時送醫院救治。

高溫是細菌最喜歡的繁殖環境

正確的疾病防控態度很重要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2e24445ec64d54fa0ccb583f7c99e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