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北約峰會結束後在其聯合公報中渲染中俄威脅,稱中俄合作的加深及兩國破壞規則的意圖,同北約利益及價值觀相衝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2日對此指出,中俄關係不同拼湊小圈子推進陣營對抗的北約體系。雙邊關係基於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底,兩國合作展現了大國合作的應有狀態。北約方面應終止對華挑釁言語,告別冷戰認知,遠離尋求絕對安全動作。中方不允許北約搞亂歐洲後,繼續在亞洲及全球製造動亂。
此次北約峰會上,美國主導下北約國家謀劃將俄烏衝突持續下去,並尋求建立新的區域防禦規劃。以進一步調動歐洲各國軍事能力,對俄形成更大威脅。
日韓澳新這亞太四國也連續第二年參會,北約也又一次將中國稱為所謂「系統性挑戰」。由此可見,北約及其背後的美國正以中俄為目標、藉口,促進自身繼續軍事擴張。中俄兩國深化各領域合作,具有必要性。面對美國召集三十多個盟友商議「對付中俄」的情況下,俄前駐華大使傑尼索夫日前透露,中國已對普京發出於10月訪華邀請,期間普京也將出席中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俄方主動放出這一消息,顯示俄方推進與華合作,在中國方向探尋戰略機遇的意願。烏克蘭危機發生近半年來,俄羅斯經濟情況在中俄協作下保持平穩。在與北約的交鋒中也暫時保持均勢,但顯然,北約仍在不斷對俄出牌。這在倒逼俄方在中俄合作上探尋更多增量,以對北約動作帶來的消極因素進行抵消。
美國驅動下,俄羅斯在面臨兩大新危險。一,美國向烏輸送集束彈。在此之前,英國已向烏輸送貧鈾彈。貧鈾彈和集束彈這兩大嚴重危害平民的武器登上戰場,表明烏民眾的今後前景更為不容樂觀。美英正以烏克蘭為代價,在尋求碾碎俄戰略空間上不遺餘力、不擇手段。二,土耳其在美西方進行利益交換下鬆口,瑞典或在短期內成為北約第32個成員國。芬蘭加入北約已經使俄與北約直接陸地接壤面積增加一倍,增加了俄方的陸上防衛壓力。瑞典如再入約,北約在北歐方向的軍事縱深將繼續增加。烏克蘭局勢已越來越棘手情況下,俄方面臨的防務壓力仍在增大。除此之外,卡霍夫卡大壩此前被破壞後,烏東糧食灌溉用水和克里米亞水源供應均受到損失。
澤連斯基也已透露,將把克里米亞作為下步反攻重點,烏國防部則認領了此前克里米亞大橋遇襲一事,暗示再次對該大橋發起襲擊。這些因素,均在迫使俄方與華加速走近。擴大連通聯合,正成為今後不短時間中中俄關係的主體脈絡。
俄海軍總司令葉夫梅諾夫近期赴華,並前往中國造船廠、軍事基地、訓練區域參觀。7月5日,兩艘俄艦到訪中國軍港,中俄兩軍彼此開放艦艇,中俄軍人相互進行技術及實務磋商。7月9日,俄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訪華加強中俄立法領域合作,繼續深化中俄戰略共識。由此可見,基於中俄彼此戰略相向的內生動力,兩國正陸續深化各領域合作。對北約帶來的消極因素形成回擊,維繫兩國戰略空間不受侵蝕。美國利用北約機制持續進行軍事擴張的形勢下,愈加有力的中俄聯合體系,也正持續發出洞穿陰霾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