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戰「疫」】疫情面前勇擔當——記黃花店鎮黨委副書記戴淑海

2020-03-23     新武清

"今天出入人員多嗎?有沒有異常情況?這幾天氣溫不穩定,要多保重身體,疫情沒有全勝,咱們就不能有絲毫放鬆,有任何問題隨時聯繫我,我24小時開機。」

黃花店鎮黨委副書記戴淑海剛為五街村卡口一線人員分發完補給品,又急匆匆地奔赴下一個卡口。性格豪爽、說話利落、腳步帶風——這是戴淑海給人的第一印象。


關鍵時刻顯身手

戴淑海年輕時從消防部隊轉業,骨子裡仍是軍人那股風風火火的「急性子」。2月8日,12名密切接觸人員轉送到黃花店鎮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有個房間的馬桶浮閥壞了,需要馬上修好。」「暖氣摸著不熱,到晚上可怎麼睡覺?趕緊去找取暖設備!」細心的戴淑海轉一圈就發現了好幾個問題。

方法總比困難多,經過多方聯繫,終於在石各莊鎮緊急採購到一批電暖氣,馬桶浮閥也修好了。然而,「按下葫蘆起了瓢」,人員剛一入住,隔離點卻突然陷入了黑暗。原來,多台電暖氣集中使用超過了用電負荷,導致電源自動跳閘。「人員都已經入住了,這可怎麼辦?」現場的工作人員急得直撓頭。戴淑海當機立斷:「內部電不行,就從外部供電!」戴淑海迅速聯繫電力部門進行查驗,確定了在外牆上打孔,再向每個房間接入電源的供電方案。因為涉及到現場施工,為了做好解釋說明,戴淑海穿上防護服,挨個房間與密切接觸人員進行一對一交流,為他們加油鼓勁,減輕心理壓力。當戴淑海從隔離點裡出來的時候,護目鏡上已滿是霧氣、視野一片模糊,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他摘下口罩大口喘著粗氣,仍不忘囑咐現場的工作人員做好後續工作。「人是我接回來的,他們都認識我,我去效果最好。」戴淑海說。


勇當先鋒築堡壘

「在部隊里有句話是『支部建在連隊上』,這回我們把臨時黨小組建在了疫情防控一線,在每個卡口都掛上了臨時黨小組的牌子,組織黨員在一線『亮身份』『當先鋒』,既激勵了一線防疫人員,又讓群眾看到黨員沖在前面,增強大家戰勝疫情的信心。」戴淑海說。

疫情防控期間,戴淑海嚴格落實「四個戰時」機制,多次向各村、社區「一肩挑」強調 「九個帶頭、九個嚴禁」紀律,要求「一肩挑」幹部發揮好表率作用,帶頭扛起防控責任,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做到令行禁止、一貫到底,紮實築牢村、社區疫情防控陣地,讓黨組織成為疫情防控一線的堅強堡壘。

「隨著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部分機關幹部和『一肩挑』就紛紛給我發微信、打電話,主動要求參戰,有的『一肩挑』走在了前面,提前準備好了各種防疫物資,在村內採取了防控措施。前一段時間大家工作都比較辛苦,一線卡口每天都是『三班倒』,遇到惡劣天氣沒有一個人退縮,也沒有人喊苦喊累,全鎮幹部隊伍在政治上、作風上非常過硬!」戴淑海自豪地說。


心繫群眾知冷暖

了解戴淑海的人都知道,外表雷厲風行的他,其實在工作上「粗中有細」,面對群眾,他能下足「繡花功夫」,是不折不扣的 「好脾氣」和經驗豐富的「老師傅」。

黃花店鎮八里橋村幸福大院的老人們原本有每天中午集中就餐的慣例,由於疫情期間人員不能聚集,老人們怎麼吃上熱乎飯成了難題。戴淑海和市民政局駐村幫扶組多方籌措,聯合愛心企業共同努力,不僅將原來每天的一頓飯增加到兩頓,還由村幹部負責為老人們送餐到家,切實保障了老人們的日常生活。

疫情發生以來,戴淑海就沒回過家,每天除了配合鎮主要領導指導調度全鎮防控工作,其他的時間都在抗疫一線奔走,「南大街存在個別擺攤商販,不利於疫情管控」「『四季水果店』未要求進店人員掃碼登記、測量體溫」「甄營村、西田莊村、西后庄村個別村民未戴口罩或佩戴不規範,經過提醒後立即改正」,這是《黃花店鎮各村街疫情防控督導專報(第15期)》的部分內容,也是戴淑海每天必做的一項工作。「沒有比守護群眾生命安全更重要的事。有時候,我會特意把紅袖標摘下來,把自己當成一名普通群眾,通過角色互換,仔細推演每一道程序、每一處細節,反覆測試疫情防控還有沒有盲點和誤區,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

「你看這西紅柿長得多好,現在我們鎮的蔬菜可以說是供不應求,有的西紅柿品種能賣到10元左右一斤的好價格。」 戴淑海用手機展示著甄營村蔬菜大棚里的照片, 「目前,我們正按照市委、區委的部署要求,抓緊抓實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咬定全年目標不放鬆!」 戴淑海堅定地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1q8BnEBrZ4kL1Via4O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