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致癌?被美國認為是安全甜味添加劑,竟然會讓人上癮

2023-06-30     怪羅科普

原標題:阿斯巴甜致癌?被美國認為是安全甜味添加劑,竟然會讓人上癮

據《紐約郵報》報道,有2位知情人士透露,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 (IARC)可能在7月14日,將人工甜味劑阿斯巴甜列為「可能的致癌物質」,目前,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正在積極調查,也將在7月14日公布調查結果。

阿斯巴甜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甜味劑,它作為添加劑廣泛應用於各種食物和藥物中。可口可樂零度、健怡可樂、百事可樂等等我們比較熟悉的,主打「無糖」的產品,幾乎都有使用阿斯巴甜。

如果傳言屬實,將阿斯巴甜列為致癌物質,那麼全球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商,很多大公司將面臨危機,必須重新制定配方,尋求新的甜味劑;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很難買到無糖可樂了。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學名是天門冬醯苯丙氨酸甲酯,1965年12月,美國的科學家Schlatter在合成抑制潰瘍的藥物時,不小心手上沾染了合成物,他知道這些都是胺基酸類物質,是無毒的,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嘗了一口,意外發現這種物質是甜的,口感還不錯。就這樣,原本是個中間產物的阿斯巴甜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在後來的研究中,人們發現阿斯巴甜的甜度比一般的蔗糖要高,但能量卻更少,1g阿斯巴甜的能量只有4卡路里(1g蔗糖17卡路里),這意味著,一杯飲料只需添加一點點阿斯巴甜就能變得好喝,而這種糖的能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在人們熱衷於「低糖」和「無糖」時,這種甜味劑很快就取代了蔗糖,成為當時使用最廣泛的添加劑。

普及到什麼程度呢?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在使用阿斯巴甜,使用的產品超過6000多種,銷售額高達10億美元/年。

它的應用更是涉及了各行各業,無糖口香糖、兒童藥物、飲料等,都使用了阿斯巴甜,有的飯店也會為客人提供阿斯巴甜代糖。

但是,阿斯巴甜在高溫環境中會水解,80℃以上就不甜了,因此無法在高溫加工的食品中使用,這限制了它在烘焙業的使用。

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阿斯巴甜分解後會產生苯丙氨酸,因此苯酮尿症患者是不可以攝入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真的致癌嗎?

1974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將阿斯巴甜定義為「安全的甜味添加劑」,並批准使用。

之後,人們對於阿斯巴甜的使用,有爭論有質疑,至今沒有停止過。

有人質疑阿斯巴甜的安全性,認為當時的調查審核並不真實,涉及利益輸送;也有很多科學家也提供了阿斯巴甜對人體不健康的研究證據。

但在2007年,美國還是堅持:「憑現有的科學證據顯示,在遵循標準量的情況下,阿斯巴甜作為一個非營養性添加甜味劑是安全的(苯酮尿症患者一類的遺傳性疾病患者除外)。」

其中阿斯巴甜的標準量,歐盟限定是每千克體重40毫克,而美國的限定標準是每千克體重50毫克。按照這個標準,一個成年男性攝入量要達到極限,大約要喝21罐無糖汽水。

最早認為「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是在1996年,由約翰·奧爾尼主張,他認為,他阿斯巴甜和腦腫瘤有關聯。

後來,歐洲一癌症研究中心也提供幾項研究,認為在小鼠實驗中,阿斯巴甜增加了小鼠患癌機率,因此認為這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

但這兩項指控均被美國相關機構推翻,認為實驗存在缺陷,不予以採納。

除了患癌,對於阿斯巴甜的指控還包括毒害神經、引起偏頭疼、中風、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徵等等,但均以「缺乏證據和科學引用來支持這種說法」否定。

但有一點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那就是長期食用阿斯巴甜,是會讓人上癮。

阿斯巴甜會上癮?

全世界有很多人對無糖汽水有癮,有人甚至認為,戒無糖汽水比戒煙還要難。

美國佛羅里達州61歲的艾倫深受其害,她一起床就要喝一杯,用來喚醒自己,上班路上喝一杯,到公司後桌子上放著的也是無糖汽水。

據統計,她一天至少要喝掉2升的汽水。每次購物,她一次性購買至少是10瓶(2升容量的汽水),她害怕供應不上,因此每次都大量補貨。

有一天,她意識到自己對無糖汽水的渴望是異常的,想戒掉喝汽水的習慣。

然而,僅僅堅持了2天,她就經歷了頭疼、噁心等多種不適的症狀,整個人處於焦慮之中,情緒也很差。

難道人也會對無糖汽水上癮嗎?

雖然專業的醫學中並沒有這麼定義無糖汽水,但現實中,很多科學家認同人對無糖汽水依賴的觀點,而且依賴的主要成分不是咖啡因,而是阿斯巴甜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只是鍾情於咖啡因,那麼攝入大量咖啡反而更滿足,但很多無糖汽水重度愛好者根本不喜歡咖啡,由此推斷,主導的還是阿斯巴甜這樣的添加劑。

被認為是「健康零卡」的東西,為什麼會出現成癮現象?

科學家認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心理上的,一個是生理上的。

在心理上,由於人們普遍認為無糖汽水能量低,不會帶來肥胖煩惱,因此就會放鬆警惕,毫無節制地一杯接一杯,內心的想法是:「反正不會胖,多喝幾口沒關係!」

在生理上,則和大腦有關。

很多人無法區分汽水的甜是甜味劑還是正常糖,但大腦是可以精準區分的。

喝了正常糖分的汽水,我們大腦會產生足夠量的愉悅感,但如果喝了甜味劑的汽水,那麼這種愉悅感是不足的,強大的落差會加強了大腦對真糖的渴望。

但這個時候,你喝的是無糖汽水,正常汽水你喝不到,那麼作為補償,大腦只能讓你不停喝無糖汽水來滿足。

這個原理也適合其他代糖的代謝,同時也說明用代糖來控制體重是不可行的。

最後

其實,人們對這個消息的主要爭論點在於阿斯巴甜是否真的致癌,IARC如此定義阿斯巴甜是否科學合理。

我認為像阿斯巴甜這樣的添加劑是有安全隱患的,尤其是在過量食用的情況下。

雖然現在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證據表明它一定是致癌的,但是,種種跡象表明它對人體是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的。

如果它真的被定義為「可能致癌」,那我們也不用恐慌,「可能致癌」在IARC的5級評判標準中屬於中間的2B類。

手機輻射、鹹菜、燒烤等等,這些都是可能致癌的東西,它們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是逃不開的。少吃少喝少接觸,才是關鍵!

至於為什麼一個添加劑爭論了這麼多年,還沒有一個定論,或許確實存在為了利益攪局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1b7266382e79922e3f330f289b1b5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