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街被4個中年婦女圍著欺負」,自從有了孩子,你認了多少慫?

2020-06-07     CC爸媽

原標題:「我當街被4個中年婦女圍著欺負」,自從有了孩子,你認了多少慫?

1

周末,帶孩子們出去玩,人多到爆,停車位更是一位難求,轉了3圈,誒,正巧有一個車走了,我趕緊示意C爸:「快,前面正好有一個。」

一家人大喜,總算是可以停下車了,CC早就等得不耐煩了。

C爸放慢車速,準備倒車入位。

車尾巴剛要進去,後面一個車車頭先入,立馬搶停了進去。

我開窗理論:您好,我們這正往裡倒呢。

對方車上下來4位中年婦女:「是麼?不知道你們倒車呢,你們再去前面找找吧。」

「明明是我們倒了一半的車位,您這麼搶不太合適吧。」 (我)

「怎麼不合適了,這車位是公用的,誰停了算誰的。」 (司機)

「我們倒車入庫肯定沒你們車頭直接進快啊。」 (我)

「那誰讓你們這麼停了。」 (司機)

此處,容我來個旁白:

自打我學車開始,我爸教給我的停車道理就是「倒車入位」。

原因一:因為你不知道一會兒他人怎麼停,如果你車頭朝外,等你走的時候怎麼都好走,但如果車尾朝外,如果別人停的不規範,就很難倒出來;

原因二:如果是去親戚家做客或者與他人聚會,親戚朋友都有送你上車、目送你離開的習慣,讓人家等著你一把把倒車不禮貌,所以車頭朝外,上車、道別、開車走人,不耽誤別人的時間。

後來去很多場所停車,有些保安也會指揮倒車入位車頭朝外。

所以這麼多年,我停車都是這個習慣,後來影響的C爸也一樣了。

所以聽到對方這麼說的那一瞬間,我這火氣騰就上來了, 合著我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停車方法,倒成了給你鑽空子的原因了。

所以我接著理論「合著我們倒車入庫還有錯了?不管怎麼停,你看到別人停到一半搶車位是不是太沒道理了。」

對方車上的其他人倒是沒司機那麼沖,一個接一個的勸:

  • 「她也沒看清,這樣,你們再去找一個吧,大熱天的為這麼點事兒爭執值不當。」
  • 「是啊,你這麼停,她那麼停,都沒錯,你們帶倆孩子出門不容易,別吵什麼,趕緊停了車玩去吧。」

我心說你們這說和的倒是里外分的門兒清:「您也知道我們帶倆孩子不容易,又不是我們錯,憑什麼要我們再去找一個?」

「你愛找不著,我就停這兒了。」 (司機)

嘿,我這火爆脾氣:「行,你停這兒,我也停這兒,我就擋你車後頭,反正我不走,你就別想走。」

被我這麼一激,對方徹底怒了,我心裡葉門兒清,到這個份兒上,誰都沒退路了。

於是我們停車走人,對方被我氣到炸,要跟我們干架,C爸下車護著我們娘兒仨,她打C爸一掌,C爸給她一拳,我怕倆孩子被牽連,把老二放進推車,讓老大把他推遠,以免受牽連,去幫寡不敵眾的C爸。

赤手空拳可還行?

我眼見帶的零食兜里有一個玻璃瓶飲料,一把抄起、把瓶底敲碎、沖了上去……

想啥呢?真如此,我現在還能坐這碼字?後半段腦補一下過過癮得了……

對方的另一個同伴,見我實在不是軟柿子,趕忙去前方4、5個車位的地方給我們占了一個車位,勸到「消消氣,別跟她 (司機)一樣,我們給你們找到了一個車位。」

轉頭跟C爸說「為這麼點事兒不值當,挪下車吧,也不遠。」

「不遠你怎麼不勸她挪?」本來我要衝出口的這句話, 還是被C爸一個眼神、一句話勸住了「今天帶著孩子們呢。」

擱年輕時候的我,遇上不占理還較勁兒的主,我是絕對不會有半分退讓的!

但有了孩子之後,我開始學會讓步。

我並不善良,只是為了孩子,學會了另一種形式的妥協。

2

後來實在意難平,忍不住在群里吐槽。

才知道,原來我不是個例,照他們的話說:你這才到哪啊?

有個朋友說他表哥,特有節操,從前最恨託人送禮的勾當,他的人生信條是: 這輩子都不靠關係,能辦成的事就辦,辦不成的事就算不辦也絕不送禮,就不助長這種社會不正之風。

確實,他一路打拚過來全靠自己,考公務員的時候,憑第一名的成績秒殺了所有「關係」。

可是活到38歲這年,他不得不打臉了。

照他的性格,人生也算步步為營,幾年前買的學區房,算準了正好能趕上孩子上小學。

可是千算萬算,算不過政策。

原來片區的落戶年限是3年,今年突然變5年。

一下他就蒙圈了,孩子上不了小學怎麼辦,全家人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你也知道這年頭,整一個學區房多不容易。

沒辦法,堅守了38年原則的七尺男兒也只能「認慫」,為了孩子,平生乾了第一件「托關係」、「送禮」的事兒。

後來人們問他,打破自己的人生原則憋屈麼?

他嘆口氣: 「我也以為自己肯定會憋屈,但是也沒想像的那麼不堪,至少,我兒子終於有學上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3

還有一位朋友,他家孩子從小都是保姆帶,那天跟我們抱怨,保姆前三天請假回老家,第三天的時候發簡訊說可能不能繼續乾了,家裡忙不過來。

朋友說,一看就是變相的要求漲工資。

我們都勸他:該漲漲唄,現在的保姆市場就是越來越貴啊,要不能逼的白領們都辭職回家帶孩子麼?

一句話讓她打開了話匣子。原來孩子之前換過好幾個阿姨,都不合適,像投緣似的,就跟現在這個阿姨親。

這個阿姨確實也不錯,性格好,愛說笑,也愛逗著孩子玩,就是三天兩頭的請假:老家有人結婚要請假、有人去世要請假、春天播種要請假、秋天收割也要請假、七舅姥爺家的兒子娶媳婦她也得請假。

這也就罷了,還三番五次的要求漲工資,三個月前就說,都半年沒漲工資了,後來漲了3百,每月還多了2天假,這才過了三個月,又要漲。

「我在單位都呆了快8年了,也沒漲過幾次工資呀!」看著她如此義憤填膺,我們又勸她,不行可以換啊。

她又不肯,覺得因為之前換阿姨太過頻繁,孩子已經安全感缺失了,好不容易跟現在這個阿姨親近了,不能再換了。

於是故事的結局就是,工資不但要漲,話還得讓阿姨聽著舒服。

用她自己的話講,不然我這錢不是白漲了,於是她回復了這樣一條簡訊「阿姨,我跟孩子爸爸這兩天正有給你漲工資的想法呢!你今天回來吧,晚上咱們談一談。」

4

一個人什麼時候才算真正地成長,一定是當了爹媽以後。

有了孩子之後,就有了軟肋,遇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少了幾分年少的浩然正氣,多了幾分圓滑妥協。

從前的錙銖必較、以牙還牙,變成了現在的不拘小節、犯而不校。

從前再耿直的性子,也學會了能屈能伸,因為身後的孩子讓你知道,爭一時之氣,遠不如護孩子安穩。

你少了從前的潑辣,甚至是正直。

說起來C媽曾經從小偷手裡追回過錢包,因拒絕理髮店的強制消費,眾目睽睽之下舌戰全店理髮師,那時我剛二十出頭。

但是現在,身邊有兩個孩子,那些伸張正義的事,我想都不太敢想。

與人起衝突的時候,也沒了從前魚死網破的決心和勇氣,因為肩上多了更多擔子,因為看到了太多的「摔嬰事件」、「踢孩子事件」,我不再敢逞一時之勇,讓孩子在衝突中受到牽連。

是的,我就是慫了。

我不怕我自己遍體鱗傷,但我怕他們傷我孩子分毫。

所以學會了忍讓和妥協,明白了什麼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一身刺兒,貧賤沒能移,威武沒能屈,唯獨為了孩子,情願一根根收起。

今天講的都是從前的熱血青年為了孩子認慫的故事。

我亦見過不少,從前溫厚純良,當了媽之後,為了守護孩子的權利,盾牌加身,變得所向披靡的逆襲媽媽。

無論是何種改變,都不過是為了護一人周全。

因為孩子,我們變得既有軟肋,又有盔甲。

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這也許才是當媽後最好的狀態吧。

為人父母終將是一場自己的修行。

這修行,穿過肌理、透入骨髓。

其中的改變,唯有當了爹媽才懂。

如果某一天,你覺得一個母親/父親低到了塵埃里,千萬別責備TA怎麼那麼沒骨氣。

TA不是「慫」,只是對孩子的愛遠遠超越了個人的榮辱得失。

你呢?有了孩子之後,有什麼變化?為孩子做過哪些妥協?亦或是,有過哪些逆襲?

(本文插圖來源於網絡)

C媽說:

這段經歷我在群里吐槽時,閨蜜說:人家搶你車位是不對,不過你堵人家車也夠潑的,不愧是你。不過,你跟我們牢騷牢騷得了,可別寫去公號嚷嚷……

為啥?

不符合高風亮節的博主人設啊,人家博主都是完美人設,遇見這事應當是以德報怨,你這睚眥必報的,讀者還不脫了粉。

哈哈哈,我說你太不了解我們的讀者了,我們從不搞完美人設好不?立人設,人設會崩,還是做自己真誠。

雖未曾謀面,但你們都是雲閨蜜,不管是家庭還是生活瑣事,我還是想跟你們吐槽的。

老朋友都知道我啥德行 (請讀2聲),能關注的,想來必然也都是志同道合的。

就像這兩周,好多人給我私信:C媽啊,微信改版了你們知道不?人家別的號都在號召粉絲 加精選、點在看呢,說是如果不加「精選」、「在看」數太低就不展示、看不到公號了,你們怎麼啥操作都沒有,這麼佛系啊?

其實,我此前是真不知道改版了 我還說發完之後咋經常第一時間刷不到自己的文章呢

我自己關注的公號並不多,都是喜歡的,每天都會看,也沒覺得哪個排名靠前,哪個排名靠後了。

我只知道,喜歡你的人,永遠不會跟你走散,不喜歡你的人,天天去眼皮子底下刷存在感也不會看你一眼,你們說,dei不?

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科大學碩士;C媽-報社育兒編輯,新時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兒需要雞湯,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嬰幼兒養育、疾病、心理知識。原創公眾號:CC爸媽(cc-bama)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1PujnIBd4Bm1__YhrK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