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軍中頗有來頭,邊打仗邊喝酒,號稱「軍中酒仙」。有一次將士們被迫向外轉移,他卻坐在城門上旁若無人喝酒,司令員看到後責問他,後來見他打仗有頭腦,還重用了他,此人就是李福澤。
1946年4月,「三保本溪」戰打響後,敵軍向遼東軍區松樹嶺、大河沿、下虎把式溝一線發起大舉進攻,四縱部隊兵力嚴重不足,副司令員胡奇才只好讓將士們轉移,撤離本溪市區。
此人就是李福澤,四縱十一旅旅長。他在部隊確有些來頭,用現在話來評價就是富二代+學霸。他出生在山東昌邑一個工商業資本家,家境富裕。他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因參與進步組織被學校除名,轉到大夏大學繼續求學,並加入了「上海學生救國聯合會」。
可現在敵軍馬上就要進城,形勢萬分危急,李福澤在部隊撤離的緊張氣氛下,還在痛飲。這時胡奇才非常生氣詢問李福澤,他所在的十一旅隊員和傷員有沒有全部撤離?李福澤沉聲靜氣地告訴他們,所有的人員全部撤離,沒有丟下一人一物。
胡奇才和李福澤的相遇,讓胡奇才對李福澤有了別樣的感受,他覺得李福澤和別人不一樣,軍情如此急迫,他卻能氣定神閒地開懷暢飲,還真有一番大將風範。
1950年,抗美援朝戰役打響,李福澤又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屢立戰功。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胡奇才和李福澤分別被授予中將和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