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肥才更科學?這部權威指南告訴你→

2024-10-18     海報新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17日印發《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這是國內首部肥胖多學科診療的權威指南。

目前,我國的肥胖症患病率如何,呈現出哪些特點?

《指南》指出,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成年人的肥胖症患病率達16.4%。肥胖症已成為我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在6-17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11.1%和7.9%。6歲以下兒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別為6.8%和3.6%。

我國人群肥胖症的流行病學特徵呈現以下特點:

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比例,均高於女性;

男性肥胖症患病率在35-39歲達到峰值,而女性則為70-74歲;

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北方地區普遍高於南方地區;

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較高,男性則相反。

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超重和肥胖症導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8%,上升至2019年的7.2%。

如何減肥更科學?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作為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肥胖症已成為我國第六大致死致殘主要危險因素。到底該如何科學減肥?這部權威指南,對規範我國肥胖症臨床診療,又有哪些作用?

《肥胖症診療指南(2024年版)》明確了肥胖症的治療原則,指出:

1

肥胖症治療的主要目的

減少蓄積在體內過多的脂肪

降低肥胖症相關疾病的發生風險

2

減重過程中需關注

脫水、肌少症和內分泌系統的變化

建議每3—6個月,對減重效果和代謝指標進行評估。

3

減重目標應進行分層設定

對於大多數超重和輕度肥胖症患者,可設定為在3—6個月之內,至少將體重降低5%-15%並維持;

對於中、重度肥胖症患者,則可設定更高的減重目標。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紀立農:我們在臨床中也見到過很多的女性,出於臨時目的,比如她的小孩要結婚了,想穿裙子,穿更好看的衣服,所以臨時用幾個月的藥。她的主要目的是在這件事之前把體重減下來,之後可能就沒有動力了,但是對體重的控制會有不良影響。如果體重反覆波動,目前的臨床的研究顯示,它可以讓壽命更短。

肥胖症的病因複雜,因此,干預治療手段多樣,包括:心理干預、運動干預、臨床營養治療、藥物治療等。《指南》指出,對於肥胖症的診斷和治療,應當積極倡導「以患者為中心的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 張鵬:從肥胖的治療來說,有運動康復、精神心理、營養、內分泌甚至還有減重手術,把不同科室放在一起,提供一站式的、以患者為中心的一個綜合化的管理。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 張忠濤:肥胖病人到了醫院,不知道看哪一科,我們特彆強調,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未來可能會在一些大的醫院建立體重管理中心,更方便肥胖患者的診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133d47e442c3b7197aada52fd1e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