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若出現4種異常,可能是肺癌的信號,是時候做一下檢查了

2023-12-20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頭部若出現4種異常,可能是肺癌的信號,是時候做一下檢查了

2019年,一位72歲杭州老人病逝的消息,受到眾多醫務工作者以及網友的關注,這位杭州老人是誰呢?

他叫樓欽元,上世紀80年代初從浙江醫科大學畢業後,留校培育醫學生。90年代初赴美並進入大型醫藥公司,從事腫瘤相關的醫藥研究工作。直至2010年退休,他才回到中國頤養晚年。

樓欽元的前半生都奉獻在癌症腫瘤事業,他因此被稱為「腫瘤專家」。

一、腫瘤專家不幸患癌,抗癌一年離開人世

1、持續半年且鍛鍊無效的咳嗽,竟是癌症信號

2017年,樓欽元開始頻繁咳嗽,不過咳痰以後,嗓子倒是舒服一些,所以並沒有在意。

可是在這之後,咳嗽症狀仍然持續,甚至喉嚨一癢就想咳,而且到了後期粘痰增多。雖然不少人提醒樓欽元要就醫,但他並仍沒有在意,並選擇加強鍛鍊的方式來強肺治咳。

2、連做兩次CT提醒患癌,大意和自信耽誤診斷

九月初,加強鍛鍊並未達到強肺止咳效果,咳嗽反而越發厲害。在學生要求下樓欽元才到醫院就診,胸部CT顯示左肺、心包少量積液,右肺疑似炎症改變。並沒有考慮是肺癌,所以治療方案是服用抗生素,一個療程後黏液的確減少,但咳嗽依舊。

十月,樓欽元咳嗽加重,被同行要求再次就醫。這次CT檢查距離上次不過40天,結果卻顯示左肺積液增加,肺門陰影擴大,後續腫瘤標誌物檢查異常,提示肺癌。

3、緊急赴美治療,確診肺的非小細胞腺癌

樓欽元緊急赴美並住進兒子工作的醫院,再次接受CT等檢查,第二日從左胸腔抽取積液525毫升中發現了癌細胞,初步確診肺癌。

後續全身PET-CT結果顯示,肺門、胸上部雙側淋巴、肝、右盆腔迴腸已發生轉移。

最後通過對胸腔積液中的癌細胞進行分子生物學檢查,最終確診非小細胞腺癌。

4、接受K劑免疫療法和藥物臨床試驗,逐漸好轉

癌症晚期,樓欽元已經失去手術機會,只剩下K劑免疫療法這一救命稻草。

11月9日,靜脈注射第一針K劑,當天他的身體恢復了不少。然而第二天病情又恢復原樣,K劑治療的第18天,樓欽元因呼吸困難再次入院。

K劑攻擊癌細胞時也會攻擊正常組織,副作用大,醫生決定暫停K劑治療,再找尋其他有效治療手段。

5、不幸對新藥產生耐藥,抗癌一年後遺憾離世

總算等到了精準靶向治療藥物BLU-667的臨床試驗,2018年3月樓欽元開始新的治療。服藥兩周後樓欽元的身體情況有所好轉,第四個月CT顯示病灶縮小至1.6cm,他也能逐漸恢復體能鍛鍊。

但誰也沒想到,僅過去兩個月樓欽元體內腫瘤就突然變大,2019年1月CT檢查腫瘤又大了一倍。他開始對BLU-667產生耐藥了,他不得已退出了臨床試驗。

最終,2019年2月,樓欽元病逝,享年72歲。

二、腫瘤專家說出2個後悔,希望引以為戒!

樓欽元確診肺癌後十分後悔,自己一生都在研究腫瘤,卻因為粗心和過於自信而敗給了它。

1、後悔忽視肺癌早期症狀

樓欽元在六七月份就出現頻繁咳嗽症狀,但當時都沒有往肺癌方面想,而單純的以為是支氣管炎或肺炎。

肺癌早期症狀的確不明顯,但也並非無法察覺。咳嗽是肺癌早期最常見正常,多是刺激性劇烈乾咳,若無明顯感染灶且治療不改善,應當考慮肺癌。其次為咳痰帶血,多間斷性出現。最後則是呼吸受阻,胸部出現疼痛感,聲音變得嘶啞。另外,肺癌還有隱匿症狀,如體重減輕,晚期轉移可引起骨痛,頭痛等。

2、後悔對自己的身體盲目自信

樓欽元從不吸煙喝酒,平日注重鍛鍊,加上自己身體還算強壯健康,而這些表面現象也蒙蔽了他的雙眼,讓他從未考慮過自己會患癌。

其實,我們身邊就存在導致肺癌的危險因素:

外因:吸煙,吸二手煙也有同等效應;職業暴露,比如長期接觸石棉、煙灰等;空氣污染,包括廢氣,汽車尾氣等;電離輻射也可能引起肺癌,還有就是日常飲食,常吃煎炸而少吃蔬菜,也可能提升肺癌風險。

內因:遺傳因素,家族中若有肺癌相關病史,則容易攜帶易感基因。另外,若曾有過肺部病史,也與肺癌的發生有相關性。

由此可見,即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外在污染和內在基因等因素,也可能導致肺癌的發生。

三、肺癌除了咳嗽,頭部還會出現2種異常

說到肺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胸部不適症狀,但殊不知,肺癌也可能引起頭部不適。

1頭面部水腫

武漢市第六醫院李主任介紹:肺癌發生時可侵犯或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頭面部血液回流受阻,繼而導致頭面部和上肢淤血水腫。

2頭暈頭痛

肺癌肺外胸內擴散往往會累及肺動靜脈以及心臟,引起心臟回血不足和泵血減少,全身的供血供養亦會受累。特別是腦部組織對缺氧十分敏感,一旦供氧停止3s就會感到頭暈目眩,10-20s則可引起暈厥。另外,肺癌腦轉移時也會引起顱內高壓症狀,比如頭痛頭暈以、噁心嘔吐以及癲癇、運動障礙等。

肺癌如果早發現早治療,仍有較好的預後,特別是對於高危人群,更應該儘早完善篩查:

•長期接觸二手煙的人群

•吸煙≥20包/年以及戒煙<15年的人群

•存在職業暴露史的人群

•有過COPD或肺結核等肺部疾病史的人群

•有過惡性腫瘤或肺癌家族史的人群

我們總會以為癌症離自己很遠,但其他它就可能在我們身邊。癌症的確很可怕,但也並非不能預防,這就要求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做好癌症篩查工作,特別是對於身體出現的異常症狀,都應該就醫排查,而不要自下定論。

參考資料:

[1]《貝殼創始人因肺癌去世,年僅50歲!這些不起眼的早期症狀,一定要重視…》.科普中國.2021-05-21

[2]《警惕頭暈,有可能是肺癌!》.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2022-03-31

[3]《男子一覺醒來臉腫成包子,一查竟是肺癌!有這個症狀,一定警惕》.杭州日報.2018-10-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