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盡頭的?

2022-05-13     皮皮寵PPPet

原標題: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盡頭的?

楊玉環本是壽王妃,公公唐玄宗卻強占了她。人生盡頭,她尊嚴盡毀,壽王卻抱著嬌妻,帶著兵馬,冷眼旁觀。

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人生際遇是真慘。

她本來是壽王妃,有著「羞花」的容貌。結果,公公唐玄宗盯上了她,最終,她進了宮,成了楊貴妃。

如果說「扒灰」,是指公公和兒媳發生不正當的關係的話,那麼唐玄宗是「扒灰」的鼻祖。

的確,唐玄宗很寵楊貴妃,但這只是寵,不是愛。

在楊玉環地位攀升之際,她的死路,也不遠了。

大家都說,楊玉環紅顏禍水、禍國殃民,馬嵬坡之死,是她咎由自取。

如果有選擇,她願意和壽王過一輩子逍遙日子,而不是在前夫面前,尊嚴盡毀,含淚自盡

楊玉環是怎麼一步步走上死局呢?

這一切,都要從她被公公李隆基盯上時說起。

壽王:親爹給我戴綠帽

壽王,是唐玄宗的第18個兒子,他的母親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武惠妃。

武惠妃有多受寵?

這麼說吧,如果她不是武三思的侄女,她就是當時的皇后了。

唐玄宗一直想讓她當皇后,只是群臣害怕武則天的事件再次上演,拚死進諫,最終唐玄宗放棄了封后。

不過,雖然沒有皇后的名分,但武惠妃掌管六宮,有著皇后的實權。

為了武惠妃,唐玄宗還廢掉了當時的太子,如果不是武惠妃突然去世,壽王或許就是下一任太子。

母親去世後,壽王的苦日子就來了先是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沒了,後是父親聽聞妻子貌美,強行叫去一看,然後搶走了……

《新唐書本紀第五睿宗玄宗》: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親爹要給自己戴綠帽,能怎麼辦?

壽王含淚咽了這口惡氣,而楊玉環則在唐玄宗的要求下,以給母親竇太后祈福為由,去道觀出家,法號太真。

唐玄宗也知道對不起兒子,連忙給他找了個豪門貴女當正妃。

幾年後,唐玄宗將道觀里的楊玉環接回宮,冊封為貴妃。

盛寵之下,得罪群臣

唐玄宗通過一番操作,順利將兒媳變成妃子,但這種操作,也就瞞瞞普通的老百姓,滿朝文武,人盡皆知。

皇權威嚴,大臣們不敢罵皇帝,但在心裡,早已將楊玉環劃入紅顏禍水、禍國妖女的範疇了。

如果楊玉環真的是禍國妖女就算了,偏偏她胸大無腦,空有美貌,沒有半點政治敏感度。

唐玄宗要封她為貴妃,她還真敢受,要知道,武惠妃爬到貴妃之位,用的是青梅竹馬的情誼、熬上了十多年的資歷,並且還生了兒子

而楊玉環呢?入宮不到1年,也沒有生下子嗣。

在後宮,越是受寵,越是容易樹敵。

更別提楊玉環這種沒來由的盛寵,基本上,大家提到她,都只能用「妖女」來形容了。

後宮,沒朋友;前朝,沒盟友。

楊玉環的死局,從受寵之際,就已經註定了。

唐玄宗自從得到了楊玉環,就開始連上朝都懶得去了。他每天和楊貴妃一起,聽聽音樂,搞搞娛樂,吃點荔枝,看看美女。

《資治通鑑》上晚年自恃承平,以為天下無復可憂,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
  • 早期,唐玄宗為了治理國家,兢兢業業,勵精圖治;
  • 晚年,唐玄宗沉迷酒色,追求藝術,奢靡浪費。

唐玄宗做了很多荒唐事,比如大肆選樂工,親自教樂工唱曲,和樂工們一起玩笑。

《資治通鑑》又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謂之:「皇帝梨園弟子。又教宮中使習之。又選伎女,置宜春院,給賜其家。

楊玉環是個才女,她擅長音律和舞蹈,會吹簫,但不懂政治

《楊貴妃傳》: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

她陪著唐玄宗沉溺歌舞,卻不知道,別人將唐玄宗的不思朝政,盡數安在了她的頭上。

哥哥禍亂朝綱,妹妹出面背鍋

楊國忠,是唐朝著名的奸臣宰相,受萬人唾罵,而他,是楊玉環的族哥。

楊國忠確實不是個好人,在禍亂朝綱這件事情上,他是個王者。

他舉薦將領攻打南詔,做的全是禍國殃民的事:

  • 贏了,他會誇大軍功,只為多得一份賞賜;
  • 輸了,他會誇大損失,只為多得一批補給。
  • 到了地方軍隊,他甚至會盤剝軍費,把平民百姓組成軍隊充數。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六》:猛將精兵,皆聚於西北邊,中國無武備矣。

在楊國忠的帶領下,南詔大獲全勝,順利脫離唐王朝的控制。

楊國忠還是個心眼很小的人,朝中大臣只要和他不是一條心的,都要想盡辦法陷害,最不濟也要讓他邊緣化。

每年,到了選官的重要時刻,楊國忠都會會把胥吏定好名單,招募的全是自己人。

《新唐書》:國忠則召左相陳希烈隅坐,給事中在旁,既對注,曰:「已過門下矣。

但偏偏,唐玄宗就是信任他。

於是,大家又把這筆帳,算到了楊玉環的身上。

事實上,楊玉環和楊國忠,只是族兄妹,還不是親兄妹。

而且,在楊國忠之前,唐玄宗信任的李林甫,同樣是個禍亂朝綱的種子選手。

由此可見,唐玄宗信任楊國忠,可能只是因為這一類溜須拍馬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剛好對了他的胃口。

君王沉迷享樂,妃子來背罵名

唐玄宗和楊玉環,真的是愛情嗎?

仔細讀史書,你就會發現,這壓根就不是愛情,只是恰好楊貴妃被拎出來當了靶子。

晚年的唐玄宗,那叫一個荒唐:

他不止寵幸楊貴妃,還把楊貴妃的姐妹都叫來後宮,一起並承恩澤

《舊唐書》楊貴妃傳:「(楊妃)有姐三人,皆有才貌。……並承恩澤,出入宮掖。

姐妹四人,共侍君王,倒也還好。

問題是,楊貴妃的3個姐姐,可都是有夫之婦。

《馬鬼志》卷二引《綱鑑正史約》:「貴妃姊三人,皆有才色,帝呼之為姨,出入宮掖,並承恩澤。

許多史書都記載了這件事,由此推測,唐玄宗大概真的乾了這麼荒唐的事。

《國史補》為了遮羞,找了個表面過得去的理由:約為兄弟

安祿山恩寵寢深,上前應對,雜以諧謔,而貴妃常在座。詔令楊氏三夫人約為兄弟,由是祿山心動。(取自《國史補》)

所謂的「約為兄弟」,是上古姊妹共夫的遺存,目的就是為了延續香火。

唐玄宗帶有突厥血脈,在與楊家姐妹「約為兄弟」之後,讓她們「並承恩澤」也就不過分了。

但是吧,這個遮羞理由,實在是有點一言難盡。

馬嵬坡之亂,貴妃成靶子

楊貴妃死於馬嵬坡之亂。

這是一場由安祿山、史思明主導的叛亂,也是唐朝建國以來,第一次皇帝被逼到要離宮逃命的叛亂。

很不幸,楊玉環成了平息這場暴亂的靶子。

事實上,在每一次生死存亡時,大家都會把矛頭對準某個人、某群人,天真地認為只要解決掉這個人,就能解決生存危機。

楊貴妃這個胸大無腦,沒有半點權勢的女人,再一次成為了最好的靶子。

  • 是她,禍亂後宮,讓唐玄宗不思朝政;
  • 是她,讓楊國忠禍害軍隊,殘害忠良;
  • 是她,讓安祿山見色起意,起兵謀反……

可事實上呢?

  • 唐玄宗不思朝政,是因為他晚年昏庸;
  • 楊國忠殘害忠良,是因為他本性就壞;
  • 安祿山起兵謀反,是因為他野心勃勃……

這一切,和楊貴妃有什麼關係呢?

若她真的是禍國妖女,此時,她絕對權柄在握,還會給別人可乘之機?

但事已至此,推楊貴妃出來背鍋,是最好的選擇。

馬嵬坡之上,唐玄宗帶著隨從和護衛逃亡。太子李亨從中挑撥,激化矛盾,士兵們當即舉兵,要求誅殺楊家一干人。

最後,楊家人盡數死絕,楊國忠被凌遲,只留了楊貴妃。

為了平息士兵的怒火,唐玄宗賜死了楊貴妃,而此時,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正帶著兵馬,抱著嬌妻,冷眼旁觀。

寫在最後

楊貴妃的一生,是個悲劇。

當唐玄宗染指她時,她沒有半點反抗能力,只能被命運裹挾著,一步步走向死局。

有人說,如果楊貴妃能勸說李隆基當一個明主,或許情況會不一樣。

但我想,大家高估了楊貴妃的影響力。

唐玄宗把楊貴妃放在風口浪尖,卻並沒有給她保護,這真的是愛情嗎?

如果真的是愛情,他如何能和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暗通款曲呢?

或許,帝王之愛就是這樣:寵很多,愛很少,一旦遇上利益糾葛,就會毫不猶豫地放棄。

而壽王,是個聰明人。

他知道皇家無親情,當父親看上楊玉環時,他急流勇退,忍了這份屈辱。

後來,他和京兆韋氏的女兒結婚,關起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不想著皇位,不想著權勢,反而守住了富貴,還生了20多個孩子。

這人生的際遇,還真是說不清楚好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021aca284beee950188b8a3e122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