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的疫情事件基本已經到了尾聲,但這次事件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如果你現在到街上隨便問一個人,今年你最缺什麼?
95%以上的人一定會說:缺錢。
不是故意要扎你心,而現實就是如此,這次事件正在消耗了很多人的大部分積蓄,如果你不想活得太辛苦,就得多賺錢。這年頭,沒錢的日子真的很難過:
租房時,為了能省幾百元的房租,寧願每天轉七八次公交地鐵,連續通勤5小時;買東西時,貨比18家,只為省下幾塊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來說,領導脾氣再壞,公司再壓榨剝削你,你也不敢換工作,不敢生病,不敢停下來……
為了賺錢,你上班不敢遲到,做事不敢怠慢,有事不敢請假,加班不敢拒絕,甚至連對老闆說話的語氣都不敢大聲了。
可為什麼很多人還是缺錢呢?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你沒有:「理財觀念」。
什麼是理財觀念?簡單說就是,除了各種賺錢,還得想怎麼增加你的「睡後收入」。
李嘉誠有一句名言:「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或許比較注重自己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升職加薪的潛規則,不可否認,在這個時期個人能力的增長,所帶來的工資收入,的確在進入社會初期,是遠遠大於理財所帶來的收益的。
但是,如果你只依靠工資收入,是萬萬不行的,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職場黃金時間就20-50歲這30年,如果你在IT或網際網路行業,或許這個時間更短,只有10多年,職場人過了40歲就會不可抗的開始走下坡路,如果單純靠人力來賺錢,不做任何的理財,單不說賺錢的速度比不過「錢生錢」的速度,通貨膨脹也會不停的把你辛苦賺來的工資收入會腐蝕掉。
大家知道我們國內每年的通貨膨脹是多少嗎?你以為只有1%?錯!這個數據說出來會把你嚇倒,即使在不考慮房產增值速度的情況下,都有5%以上,如果算上房產增值速度,我們的通貨膨脹率有驚人的10%以上!
所以,就像巴菲特說的一樣:人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駕馭金錢的能力。當你睡覺、什麼都不幹的時候,你的收入還在增加,這才是賺錢最好的方式,也是實現財富快速積累的唯一方式。
可悲的是,你給很多人講理財,大多數人都想著一夜暴富。但是先不說這個機率有多小,比如就算真的把李佳琦的那一整套業務給你做,讓你有一夜暴富的機會,你能搞得定嗎?即使真的一夜變富之後,你又懂得如何對待這大筆資金嗎?
就拿我一個表弟來說,表弟從小在農村長大,在他25歲前都還只是一個普通農村二代,但就在他25歲這年,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表弟家的農村房屋拆遷,分到了3套房,價值過千萬,其中一套本來在鐵路旁邊,後又被徵收賠償了幾百萬,這下表弟心裡暗爽:「這近兩千萬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了!」
這麼有錢了,何必去受領導的氣?何必再出去拚命工作被人剝削呢?於是表弟很快就辭職了,從此生活也開始由簡單變得複雜了,像表弟所說,他除了違法的事不做,其它基本都試過了。
很多人看到上面說的,先別急著羨慕嫉妒恨,因為好景不長,表弟開始以為的一輩子都花不完了的錢,在他每月、每日的盲目投資,胡亂消費下,很快就面臨被用光的境地,更嚴重的是,表弟的老婆受他的影響每天也在外面胡亂高消費,欠下了一屁股債。
表弟越來越吃不消了,拆東牆補西牆,追債的電話對他窮追不捨,老婆也跟別人跑了,過去和他一起稱兄道弟的好兄弟,這個時候全部人間蒸發不見了蹤影。
其實有權威機構做過調查,那就是一夜暴富的人破產機率是普通人的兩倍以上,絕大多數的人並沒有因為一夜暴富而過上更好的生活。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些人表面上是有錢了,思維卻跟不上,還一直停留在窮人思維,這些人有了錢也不善用,德不配財,不僅守不住財富,反而以最大代價又返還了這些財富。
因此,你要想正確的理財,首先要遠離「一夜暴富」的窮人思維,然後是「改變消費觀念」,畢竟一直月光,一直胡亂消費,什麼理財產品也買不了,得先有錢才能去投資呀。每個人只有把理財的思維、技能、方法和策略等綜合提升上去,你才能駕馭財富,才能讓財富真正為你所用,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有過炒股經歷的朋友應該都明白一點,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道理,對於已有資金的規劃也是一個道理,通過我這10幾年股票和基金的投資經驗,我認為可以把你的現有資金分為三個帳戶類別:
第一,緊急備用金帳戶
一般可以拿出你所有資金的10%-30%,這個錢主要應對突發性的事件,比如你家裡有人生病要用錢,結婚要用錢,突然換工作要用錢等等,這個帳戶的主要作用就是以備不時之需,是你的現金流,通常可以存到貨幣基金或活期帳戶里。
第二,保障帳戶
主要就是用於各種保險的支付,人壽險,財產險,意外險,甚至包括社會保險,這些保險資金帳戶是我們能撬動和支配的最大資金槓桿,因為財務安全是優先於財務增長的,就比如你在30歲時得了一場大病,需要支付10幾萬的費用,如果你正好買了「重疾險」,那麼這個錢,保險公司就會賠付你大部分的金額,如果沒有買,這個錢就得你全額自費,如果你當時沒有這麼多錢,你就得去借錢,這會讓你還沒開始理財就已經陷入窮困階層了。
因此,這類的保障帳戶,雖然不能讓你的帳戶增值,但卻可以間接起到保護你其它帳戶的作用,在你遇到危機時,不至於讓你掉落到窮困境地。你得優先配置了以上第一,和第二兩類帳戶後,再來考慮財富的增值。
第三,增值帳戶
這個帳戶的主要目的不用多說,就是為了讓錢生錢,以實現最終用被動的「睡後收入」就可以滿足我們的日常生活支出,從而獲得相對財富自由。這個帳戶是大部分人財務奮鬥的目標。
先說理財總的原則,也是最重要的原則:不懂的千萬不要碰!
我們在馬路上開車之前,都還要先考個駕照才能上路,其實理財也是一樣的,你得先通過學習和實踐才能操作,在理財之前,要先熟悉市面上常見的各種投資品及其風險差異,從金字塔底部到頂尖,越往上走風險越高。其實定期存款也是一種投資品,只是利率比較低罷了。
這裡限於篇幅,我就不把所有品種的概念列舉出來了,如果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行,那就把錢放在貨幣基金、債券、國債逆回購中,這幾乎不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的事,如果你不滿足於此,那常見的理財方式就是股票和基金。
但是在我這10幾年的投資理財生涯中,我並不認為股票適合大部分職場人去投資,原因有2點,一方面大部分職場人並沒有專業的技術能力去分析判斷,另一方面大部分人的心理素質都不行,大部分人都是屬於從眾心理和賭博心理,可能錢還沒賺到,你人就已經不行了。
當下全球投資者的信心已經崩了,尤其是美股歷史上的4次熔斷,這個月就有3次,都是被美聯儲嚇的。把現在的美股和2015年的A股進行對比,就能看出走勢高度雷同。美股未來一段時間的走勢,一定是暴漲暴跌,但總體趨勢向下。
幸運的是,中國是全球第一個遏制新型冠狀病毒的國家,成為了全球最安全的避風港,而A股也成了全球最安全的避風池。危機的另一面,是危中有機。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中國,都是從這次危機中火中取栗機率最大的國家。而適合多數人在國內投資的品種,指數基金是最理想的,為什麼這麼說?
華爾街流傳著一句話:「要在市場中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因此,可以這麼說,即使知道了這次中國股市是個避風港,但依然沒人能準確預測出短期市場的走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採用分批買入的方法,就可以克服只選擇一個時間點進行買入和賣出的缺陷,不僅可以均衡成本,也能避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我們國內市場都是牛短熊長,用定投的方式可以攤低成本,獲得更多的籌碼。
很多人根本沒有定投基金的概念就在操作,這完全不可取,比如:朋友小張聽說同事買了點指數基金能賺錢,他也跑去買了5萬塊的基金,後來漲了,漲到了7萬,小張一看能掙錢,心想那就再多買點吧,於是找親戚朋友又借了5萬買了同樣的基金,後來卻反過來虧了6萬塊錢。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就是小張買的基金籌碼越來越貴,他買在了高點,掙錢機會自然不多了,市場再上漲也是有一個度的,所以虧錢也在所難免。
正確的操作應該要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結合自己的帳戶,確定自己的理財額度
前面說到過緊急備用金帳戶和保障帳戶的重要性,所以小張應該先保證這兩個帳戶後再投入,比如小張一個月掙1萬元,那麼分配到這兩個帳戶以後,再除去日常開銷,那麼他可以投入5000元。
第二,學會看指數的估值情況,確定自己的定投頻率
接下來就是涉及到什麼時候買的問題,你得先學會看指數的估值情況,如果你不懂原理也沒關係,現在大多數平台上都有估值表,可以選取自己習慣使用的平台做參考。
然後對照估值表,選擇低估值區域的基金買入,幾乎所有的指數估值表都會根據息的衡量標準給指數估值做一個評價,綠色為低估,黃色為正常,紅色為高估。
一般來說,在你有了一定看盤經驗之後,結合估值表來看,每當指數下跌5%時,定投金額可以追加10%,而指數上漲5%時,定投金額應該減少10%,這個買入頻率完全要根據你的盈利和市場漲跌情況來變化。
第三,基金賣出時機
中國股市由於牛短熊長,波動特別大,很多基金定投者,根本沒有止盈的觀念,每次都是來來回回坐電梯,有的還會出現由賺錢到虧損的情況,其實最簡單的判斷什麼時候賣,除了和買入時一樣看估值表以外,就是你可以觀察周圍人的情緒,當你周圍大多數人都在談論股票和基金的時候,就是市場情緒過熱的時候,這時的金融泡沫已經比較多了,你就應該選擇賣出一部分,就算賣早了也不要後悔,因為一旦虧起來真是沒人能擋得住。
另外,你也可以用目標止盈法,就是你設置一個盈利點,比如20%,如果投資的目標已經賺到了這麼多,就堅決賣出,當然,你不能把目標設置得過高,可能永遠賣不出去,同樣你也不要把止盈位設置得太低(比如3%),不然剛賣就來行情了,基金投資不同於股票,你的投資時間周期至少不要低於1年。
一般來說,年化收益率在15%以上就可以陸續賣出了,這時你可以想像把自己的基金分成10份,一個月賣出一份,這樣即使是在牛市中,你依然能有籌碼把市場上漲價的部分都享受一遍,最後會是一個不錯的平均值。不要想貪到全部賣在最高點,巴菲特都做不到的,年化滿意就行了。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說了下初級的理財思維,每個職場人都應該要有理財思維,以後我會寫更多高級的乾貨,你要知道,投資理財回報最高的,依然還是投資自己。投資理財,如果你做到了年化20%以上,已經可以算是一個高手了,然而要是你能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收入增長的速度可要比這20%快多了。
理財作為一種財富增值的技能和手段,和學習任何知識一樣遵循刻意練習的法則,多學,多練,多思考,和比自己掌握得更好的人討論,這些都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通路。我們在30歲之前最重要的是「自我成長」而非「財富積累」,而30歲之後,你就得儘快開始理財,讓錢生錢,正視你的人生風險,敬畏這個世界的所有不確定性。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