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7時30分,城市開始喧囂。在蘭州地鐵1號線氣象局站,人們魚貫而入,刷卡過閘。上班族龔洋拎著公文包,從容地走進車廂。短短一個月,龔洋的生活軌跡似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起床時間由原本的6時調整到了6時30分,在通勤車上隨便吃一片麵包的習慣,也被馬路對面那家老字號牛肉麵所取代。
龔洋清楚記得,這一切改變是從6月23日開始的。這一天,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試運營,城市的張力開始漸漸釋放。每天,不同的人群從不同的站點進出,刻畫著屬於自己的生活軌跡。但相似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都不約而同地被這條鐵路軌道改變了。
速度快了,生活慢了
龔洋的家在城關區二熱附近,上班地點則在安寧雪花路的一家公司。穿梭於城市的東、西兩端,是龔洋每天都必須做的事情。在地鐵開通之前,龔洋需要乘坐56路公交車到天水路,然後再乘坐通勤車到單位。
坐地鐵出行已是蘭州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來一回,我至少要花3個小時在路上。」龔洋說,最讓他頭疼的是,由於路程較遠,他經常會趕上早高峰的擁堵。原本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往往會被拉長至兩個小時。「每天都感覺自己匆匆忙忙,真的太累了。」
地鐵1號線的正式開通,徹底改變了龔洋的生活軌跡。「從氣象局到海關,13個站點只需要31分鐘,從海關出站後,再換乘157路公交,全程只需50分鐘左右。」終於,龔洋不再為工作和生活的空間距離而感到擔憂。
和龔洋一樣,在地鐵1號線全面開通前,上下班堵在路上的時間,讓肖勇很是痛苦。「每天交通高峰期都堵在西站什字,太遭罪了。」肖勇說,從七里河到馬灘,不遠的距離,往往因為堵車而變得格外遙遠。地鐵1號線開通後,肖勇終於從痛苦的日子中解脫出來。
談到地鐵對自己生活的影響,肖勇說:「我不再步履匆匆,早晨可以悠閒地吃一碗牛大,晚上還有時間帶孩子出去遛彎。」在肖勇看來,地鐵幫他省下的時間,足夠讓他更從容地面對生活。「地鐵時代,速度快了,但生活慢了。」
選擇多了,成本低了
地鐵1號線開通後,被解脫的遠不止「公交族」。家住省商務廳附近的吳琦告訴記者,地鐵開通前,她每天開車到秀川上班。有了地鐵後,她便「棄車從鐵」,開始了「地鐵+公交」的出行方式。
「每天不僅可以晚出門半小時,連油錢也省了。」地鐵開通一個月來,吳琦明顯感覺到生活成本降低了。「以往開車,油費、停車費,每個月出行成本至少要800元—1000元,而現在地鐵+公交,每個月成本就300元左右。」
由於從事物流工作,在東崗附近上班的陳先生經常要奔走於蘭州的大街小巷,打車和坐公交成了他的最主要的出行方式。「打車速度是很快,但是打車費基本都在20塊錢以上。公交車雖然便宜,但是太慢了。」陳先生說,隨著地鐵1號線開通,他基本都選擇先乘地鐵,然後再轉公交或打車。時間進一步壓縮的同時,出行成本也大大降低。
「地鐵開通後,就成為人們出行的『第一選擇』,明顯感覺到路面上的車少了。」計程車司機徐晨東真實地感受到了地鐵開通後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徐晨東說,自從地鐵開通後,自己幾乎再也沒遇到過從城關打車去西固的乘客。
即便如此,徐晨東仍然看到了地鐵給計程車運營帶來的便利。「地鐵固然會分流一部分乘客,但也減輕了路面壓力。道路順暢了,我『拉活』的效率自然也高了。」地鐵時代,徐晨東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計程車生存方式:「做好地鐵接駁,提供點對點、門對門的服務。」
時間短了,距離近了
從最西邊的陳官營,到最東邊的東崗鎮,蘭州地鐵1號線全長25.9公里,距離不算近,但花在路上的時間卻比起傳統出行方式省了不少。地鐵帶來的便利,將市民從低效率的出行中解放出來,擁有了更多時間體會生活中的幸福。
王子涵對地鐵的期盼,還有另一層原因:自己一家三口住在東崗鎮,而父母則住在西站。地鐵的開通,讓兩個家庭可以時常享受天倫之樂。「由於距離遠,以往帶孩子回趟爸媽家需要專門騰出一天的時間。」王子涵說,有時候工作忙,可能小半個月都不能和父母團聚一次。
地鐵開通後,20分鐘的路程,讓王子涵和父母的距離大大拉近,帶孩子回父母家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感覺回到了小時候,生活在父母身邊,隨時都能見到。」時常相聚的狀態,亦帶給王子涵無以言說的幸福感。
而地鐵開通帶給大學生丹丹的幸福,則是生活圈的更遠延伸。地鐵開通前,丹丹的生活圈受制於交通不便,顯得非常狹小。「以前從不敢去西關、蘭州中心逛街,路上『堵不起』。」而如今,地鐵開到哪,丹丹的生活圈就可以延伸到哪。
在城東生活,去城西購物、聚會、休閒,都不算遠……如今,在許多像丹丹一樣的市民看來,地鐵改變的不僅是空間上的距離,更拉近了心理距離。正如丹丹所說:「感覺城市變小了,距離不再是問題,搭乘地鐵,我可以走到任何一個地方。」
地鐵來了,生活變了
地鐵1號線開通一個月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地鐵站,享受地鐵帶來的便捷和高效。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市民的出行將不約而同地朝地鐵集中、向地鐵靠攏。將有更多的市民依地鐵而重新設計上下班和日常出行計劃。
一位參與地鐵1號線規劃建設的專家表示,地鐵的出現,大大壓縮了市民出行的成本和時間。未來,「高鐵+地鐵」、「公交+地鐵」、「單車+地鐵」……以軌道交通為主要元素的多元組合將成為蘭州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
而在蘭州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宋鋼看來,地鐵網絡的發展,也將重組城市的功能布局。宋鋼認為,蘭州主城區公共資源豐富,音樂廳、圖書館、中心書城、市民廣場集聚,地鐵1號線開通前,能享受到這些資源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西固的居民只能望而卻步。
「隨著地鐵1號線的開通,將惠及沿線百萬市民,這對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使用,商業資源的開發等都大有裨益。」宋鋼坦言,當地鐵逐漸成為城市交通主體,其對其他功能片區的輻射力也將不斷增強。
已經開通的地鐵1號線,正載著我們走進「地鐵時代」。如今,生活在擁有地鐵的城市中,我們再也不用擔心因為聚餐到太晚支付高昂的打車費回家,再也不用擔心和朋友約會可能被堵在路上的尷尬,再也不用擔心公園景點距離市中心太遠而止步。地鐵時代下的我們,正迎來煥然一新的美好生活。
文|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劉瓊
圖|甘肅新媒體集團·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裴強
編輯|蔣學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K_HWwBmyVoG_1Z3_6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