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努科維奇,烏克蘭人民心中的罪人

2021-01-31     枕貓

原標題:亞努科維奇,烏克蘭人民心中的罪人

烏克蘭「廣場革命」已經過去7年了,2019年,烏克蘭的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又一次出現在了媒體的視線當中,經歷了數年的流亡時光之後,這位烏克蘭前總統回憶起5年前那場烏克蘭危機時,表示歐洲大國欺騙了他,他們把他當傻子。

自1991年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之後,歐洲局勢一直變幻莫測,「冷戰」的陰影還在這片古老的大陸上空籠罩著。它又給今天的我們留下了哪些教訓?亞努科維奇被「欺騙」的背後,實則是兩方勢力的博弈。

事實上,2013年至2014年的那場烏克蘭危機帶給烏克蘭的傷痛還在繼續,曾經的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留下的財產,在歐洲眾多國家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今天的烏克蘭卻面臨著經濟和政治的雙重打擊。

烏克蘭這場聲勢浩大的廣場革命究竟是怎樣發生的?亞努科維奇究竟為何會說自己被歐洲大國所愚弄?烏克蘭的明天又在哪裡?

亞努科維奇

廣場革命始末概況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場廣場革命的經過。

2013年,時任烏克蘭總統的亞努科維奇決定拒絕簽署與歐洲的自由貿易協定,這一決定使得烏克蘭國內爭議不斷。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作為蘇聯加盟國的烏克蘭在見證了蘇聯的隕落之後,放棄了蘇聯道路,進行民主改革,成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員。

但是烏克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投入西方的懷抱,亞努科維奇本人其實是親俄派的一員。由於他的拒絕,國內反對派勢力趁機對亞努科維奇發起攻擊,要求更換烏克蘭總統,罷免現任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

曾經「橙色革命」的領導者、烏克蘭前總理、典型的親西方政客季莫申科發表演說,呼籲公眾發動遊行和抗議示威活動,抗議現任總統亞努科維奇突然改變其對西方的態度。這一切仿佛是曾經那場「橙色革命」的複製,亞努科維奇面臨著他繼任以來最大的政治危機。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場抗議示威活動愈演愈烈。短短几個月之後,這場抗議活動就演變成了一場規模巨大的武力衝突。這場幾千人的暴力衝突導致了20餘人喪生,800人受傷。這場暴力衝突的範圍也已經從首都基輔擴散到全國的其他城市,烏克蘭這場危機已經一發不可收拾。

為了儘快解決國內這場動亂,亞努里科維奇等政府領導人做出了妥協,在西方勢力的介入之下,亞努科維奇簽署了——「二月協議」。這也就是後來讓亞努科維奇認為自己被歐洲國家所欺騙的原因。

在這場危機發生的最初階段,亞努科維奇仍然希望能和平解決這場衝突。烏克蘭走上西方道路其實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時間,這個時候的烏克蘭民眾心理是十分脆弱的。為了維持烏克蘭社會的穩定和統一,亞努科維奇本人在一開始並不希望使用強硬手段來鎮壓抗議示威者,以免刺激到烏克蘭的普通民眾,使他們對國家當前的道路和方針產生懷疑。

亞努科維奇

因此烏克蘭政府在這場危機前期,保持了極大的克制。由於烏克蘭局勢越發不可控制,暴力活動越發猖獗。為了遏制這場社會動亂,亞努科維奇想要採用強硬手段儘快解決這場動亂。但是,他想採用強硬手段的打算被歐洲國家所制止了。

據烏克蘭當時的高層回憶,德國和波蘭都曾經與亞努科維奇進行過交流,而真正促使亞努科維奇放棄原有計劃的原因是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建議。最終他接受了歐洲方面的意見,與反對派和解,簽署了「二月協議」。

亞努科維奇曾經天真地以為波蘭和德國是歐洲民主國家的代表,他們會秉持民主、公正的原則兌現他們的承諾。但是,事實遠比他想像的殘酷。19日兩方在德國與波蘭的見證之下簽訂了所謂的「停戰」協議之後,僅僅在3天之後,亞努科維奇就不得不緊急離開烏克蘭,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烏克蘭也就此一蹶不振,陷入了更深的泥潭當中。

烏克蘭

革命背後——美俄勢力的激烈對峙

上面我們提到,烏克蘭危機爆發的原因是由於亞努科維奇拒絕了歐洲的自由貿易協議。表面上看起來是烏克蘭某一項決策的失誤,但是事實上,這同樣是烏克蘭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問題,是選擇歐洲還是選擇曾經的老大哥俄羅斯。

蘇聯解體之後,歐洲的兩大勢力集團就變成了俄羅斯與西歐各國,除此之外,位於大洋彼岸北美洲的美國也將自己的手伸入歐洲,企圖用各種手段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以遏制俄國的再次崛起。烏克蘭在蘇聯解體時分到了僅次於俄羅斯的家產,繼承了蘇聯強悍的軍事力量,在當時的歐洲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大國。

烏克蘭對歐美雙方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擁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面積,橫跨亞歐大陸。儘管有著遼闊的國土,但是由於俄羅斯領土的的亞洲部分自然環境相對較差,人口稀少,氣候嚴寒,所以俄羅斯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都在其國土的歐洲部分,也就是東歐平原部分。

俄羅斯

東歐平原地勢低平,法德兩國如果與俄羅斯之間發生武裝衝突,法德兩國幾乎可以長驅直入,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在俄羅斯歷史上,拿破崙和二戰時的德國軍隊也曾經進攻過莫斯科,歷史的教訓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在建立一個能夠起到緩衝作用的地區。

由於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俄羅斯東部的一部分國家加入了歐洲國家的陣營,此時俄羅斯東部能夠阻擋歐洲國家打擊俄羅斯的就只剩下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當然,烏克蘭的作用 不僅如此,它還是俄羅斯與地中海溝通的重要通道。除了地緣政治的原因,烏克蘭也曾經是蘇聯的重工業基地和糧食生產基地。

為了壓制俄羅斯的勢力,西方各國始終在找各種途徑瓦解俄羅斯和它的周邊國家。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國家,但是白俄羅斯的強大政治使得西方勢力找不到下手的時機,此時,烏克蘭就成了重要的突破口。

東歐劇變

烏克蘭國內自身矛盾十分突出。烏克蘭與俄羅斯有著民族、歷史等的多重牽絆,但是受到「顏色革命」的影響,其國內親西方派近年來逐漸猖獗,2004年烏克蘭曾經爆發「橙色革命」,親西方派的季莫申科迫使烏克蘭重新選舉。烏克蘭長期以來在東西方兩條道路中搖擺不定,使得國內意識形態不穩定,民心不齊。

與此同時,國內的腐敗、貪污等問題愈發嚴重,社會矛盾逐漸累積。這就給西方國家以可趁之機。在西歐國家的操作之下,烏克蘭連續簽署了多份協議,甚至放棄和銷毀了其核武器,實力進一步削弱。亞努科維奇之所以在五年之後會後悔當初的決定,就是因為西歐國家沒有兌現當初承諾給烏克蘭的眾多援助和便利,從而使得烏克蘭經濟每況愈下。

烏克蘭危機後期,俄羅斯覺察到了烏克蘭方面態度的變化,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克里米亞宣布脫離烏克蘭,加入俄國,而失去克里米亞之後的烏克蘭其國內局勢依然沒有得到好轉。

克里米亞

廣場革命之後的教訓與反思

烏克蘭危機之後,西歐各國和俄羅斯的勢力達到了一個新的平衡點。我們再回過頭來審視烏克蘭危機,分析一下,烏克蘭在這場危機之中是否受到了西方的欺騙。

烏克蘭危機之後,經過歐盟批准,歐盟與烏克蘭之間的關係得到加強,烏克蘭放棄其原本不結盟的地位和立場,向著加入歐盟這個方向進行社會經濟、政治和價值觀的全方面改造。而近年來歐盟內部經濟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衝擊,烏克蘭能否依靠歐盟順利擺脫困境。

目前來看,情況不容樂觀。歐盟方面,成功的瓦解了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關係,但是其與俄羅斯的關係也進一步惡化,不利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俄羅斯雖然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是它成功的拉攏到了克里米亞,為自己建立了緩衝區。

歐盟

儘管各方都各有得失,但是烏克蘭很顯然是受損失最嚴重的。危機看似結束,但是烏克蘭國內的裂縫卻難以彌合,國內腐敗、貪污和政治鬥爭依舊困擾著烏克蘭人民。國內經濟每況愈下,社會問題愈加深重。

烏克蘭,何時才能走出自己的道路?

烏克蘭的歷程對我們今天的發展極具借鑑意義。西方社會可能會將自己裝扮成美好的天使,用自由民主包裝自己,並用盡各種手段從內部瓦解對手。我們始終需要警惕西方社會的價值觀入侵,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發展道路,不能重蹈亞努科維奇的覆轍。

亞努科維奇,在今天的烏克蘭人民心中可能仍然是一個罪人。他並不是沒有失誤,但更多的是西方勢力的強大影響,亞努科維奇更多的是一個充滿悲情的人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BlWncB9wjdwRpvvO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