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有7怕,都是因為它!遠離這些壞習慣,保護人體的內在屏障

2019-10-18   BTV養生堂

黏膜是附著在口腔、食管、胃、腸等器官表層,由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的膜狀結構,它在提升免疫力、預防疾病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器官的天然「保護膜」

對於免疫力較低的糖友來說,保護黏膜有助於增強人體的抗感染能力、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正在潛移默化地損害著黏膜健康,你知道嗎?

在餐桌上,我們常聽到一句話就是「趁熱吃」,然而這樣一句客氣話背後卻隱藏著癌症隱患。

食管黏膜的正常耐受溫度是40℃~50℃,超過這個範圍,就很容易引發破損、黏膜充血、蛋白變性、炎症等病變。

雖然黏膜上皮具有增生和修復功能,在受損後3~5天左右可以自行恢復,但如果長期反覆刺激就會導致黏膜慢性損傷,還可能誘發食管癌。曾有研究發現,連續25天進食高溫食物,食管上皮就會出現不典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變;飲用65℃以上的熱飲,也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此外,吃得過快時食物不能進行充分咀嚼,粗糙、大塊的食物顆粒很容易對食管黏膜造成物理性損傷,引起急性炎症,長期如此便會使急性炎症變成慢性炎症,良性細胞轉變為惡性細胞,誘發食管癌的發生。

建議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食物適當放涼至35~40℃左右再吃。食物放涼後再食用,不僅可以保護食管黏膜,還會產生抗性澱粉。抗性澱粉可以抑制大腸桿菌降低結直腸癌風險,預防腸道疾病;還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利於調整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

另外,吃飯時要充分咀嚼,一般吃早餐花費15~20分鐘午餐和晚餐花費30分鐘左右比較適宜,不要吃得太急。

水果蔬菜中所含有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促進食管黏膜修復,糖友們可以適當多吃。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導致很多人的飲食都不規律。早上不吃飯、晚上吃大餐,中飯時間不斷推遲,忙起來就用零食替代正餐……這些習慣都會擾亂胃液的分泌規律使胃黏膜受到損傷

胃黏膜一旦受損,具有腐蝕性的胃液就會侵犯到胃部肌肉,並引發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癌等症。

另外,胃黏膜與食管黏膜一樣都屬於消化系統,過燙、辛辣、過於油膩、過於粗糙以及冷飲、濃茶等食物也會對其產生刺激,所以糖友在飲食上需要格外注意。

建議

經過燒開後又晾涼的白開水,在中醫上被稱為太和湯,是一種「胃部養護劑」,糖友可以經常喝白開水來補充水分、保護胃黏膜。

中藥中的白芨具有生肌護膜的作用,黃芪有托瘡生肌的功效,取兩者各30克煎煮40分鐘左右代茶飲用,每天約200ml,可起到固護胃氣、提升免疫力的功效,糖友可諮詢醫師後選擇使用

腸黏膜能阻止消化道中的毒素、細菌進入血液具有免疫作用。但當食物攝入過多、吃撐了的時候,腸黏膜就會受到損害,難以發揮功效。

這是因為胃和十二指腸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情況下,正常分量的食物在這兩個器官就能被消化完,但吃得太多的時候,未能完全消化的食物就會進入腸道,從而磨損腸黏膜。

腸黏膜受損,不僅會給細菌可趁之機,易引發腸源性感染;同時還會影響腸道內的菌群平衡,進一步降低免疫力,影響血糖穩定

建議

糖友需控制好每日攝入的總能量,合理安排每餐飲食,儘量每頓只吃到7分飽

一些食材對腸黏膜也能起到保護作用。比如,胡蘿蔔中的胡蘿蔔素等有益成分可有效修復腸黏膜,並能增殖腸道內的有益菌;韭菜中富含的錳元素,不僅能促進消化酶的生成,還可生成大量維生素A,幫助腸道內壁修復;蘋果中的果膠也可提升益生菌,抗擊有害菌,輔助清除腸道垃圾。

此外,糖友還可以通過食用無糖酸奶,以及豆豉、泡菜、酸菜等發酵食品,來補充益生菌,維護腸道健康。不過合併有高血壓的糖友以及老糖友吃發酵食品時一定要控制好量,避免鹽分超標。

常言道「病從口入」,一個正常人的口腔約包含數十億的細菌,食物殘渣、弱鹼性唾液都為口腔菌群的繁衍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可以說,口腔是各種細菌、病毒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之一。

口腔內的菌群環境具有高度易變性,如果糖友不注意口腔衛生、長期吃過燙過硬的食物,那黏膜就會經常潰爛,引起口腔潰瘍、灼口綜合徵、口腔念珠菌病等口腔黏膜病,甚至誘發口腔癌。據統計,56%的糖尿病人都深受口腔黏膜病的影響。

建議

注重口腔衛生是保護口腔黏膜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堅持早晚刷牙,每次至少3分鐘;飯後勤漱口;每半年左右到醫院進行一次洗牙;本身患有齲齒的糖友,一定要及時修復或是拔除;佩戴假牙的糖友,除了自身的口腔清潔之外,還要注意假牙的清洗、保養。

咬舌、咬唇、咬頰等習慣的糖友,應及時改正,因為這也屬於一種慢性刺激,會導致口腔黏膜上皮增生,長久以往很可能誘發腫瘤。

正常的口腔黏膜應該是光滑的、濕潤的、柔軟的、粉紅的、有彈性的,如果糖友自查時發現自己的情況不符,或是口腔內出現了白膜、潰瘍、紅斑、口角炎,那就需要及時就診。

鼻黏膜上具有獨特的纖毛黏液,它們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細菌並將其排出體外濕潤呼入的空氣,在天冷時還能為空氣「加溫」。此外,鼻黏膜上還有嗅細胞和嗅腺,它們在不同化學分子的刺激下可產生不同的嗅覺

因受秋燥影響,天氣越來越干,鼻黏膜上的黏液分泌相對減少,對病原體的吸附能力減弱,還易導致乾燥出血;再加上用力挖鼻孔、擤鼻涕等不當行為,非常容易造成鼻竇炎、嗅覺障礙甚至鼻咽癌等症。

建議

鼻黏膜喜歡濕潤的環境,所以糖友需要保證喝足水在秋季天氣乾燥時更要適當多飲,每天約2000ml左右為宜;含水分多的蔬果如黃瓜、蘋果、梨、橘子、西紅柿等也要適當多吃。

儘量避免挖鼻子、揉鼻子等動作,以防鼻黏膜破損引發感染,鼻癢、鼻乾的時候可以用棉簽蘸溫水清洗使用專業鼻腔沖洗液沖洗

擤鼻涕的時候也不要太用力,可以先按住一側鼻腔,輕輕擤出另一側的鼻涕,如此交替清理。

健康說

如果說皮膚是抗擊感染的「外在防線」,那麼黏膜就可以說是人體的「內在屏障」,它們一同阻擋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守護著人體健康。這兩處,糖友都要注意好好保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