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送別詩,就是抒發詩人離別之情的詩歌。由於交通不便,通信極不發達,古人往往一別就很難再相見,因此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文人墨客更是吟詩話別。如我們所熟知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都出自於送別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謝亭送別》,便是唐詩中很有名的一首送別詩。它出自於唐代詩人許渾之手,是許渾在安徽宣城送別友人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比較有意思的是,許渾的這首詩久負盛名,但他自己在唐代群星璀璨的詩人中卻只能算一位不知名詩人。那麼許渾的這首詩到底多著名呢?
明代《唐詩絕句類選》曾評價此詩說:「後二句可與《陽關》競美」,而《陽關》在唐人送別詩中公認稱最。另據民國《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梁》載,「滿天」句妙造自然,非淺學所能窺見。概括來說,即許渾的《謝亭送別》是千古名句,尤其最後7字更是神來之筆,令人叫絕。那麼許渾這首詩的最後7字究竟寫了啥呢?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我們先來看詩的首句「勞歌一曲解行舟」,即朋友聽罷一曲送別之歌,就匆匆解纜開船。「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送客時唱的歌,後來便成為了送別歌的代稱。所以這裡的送別地不是勞勞亭,而是題中所說的「謝亭」,也就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的謝公亭,它是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如李白就曾寫過「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次句「紅葉青山水急流」,說的是朋友乘舟出發後所見到的江上景色。即舉目四望,在江兩岸青山之間,層林盡染,楓葉奪目,只是水流迅疾,船行似箭。單從這句詩的景色來看,色彩格外鮮艷,它似乎與離別之景有些矛盾。但恰恰是有這樣的明麗之景,才能襯托後面「水急流」所帶來的離愁。景色越美,詩人與朋友歡聚的美好就越值得留戀,但奈何水流迅疾,徒增離別之愁。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遠」,即到了黃昏時分,詩人酒醒之後,發現朋友早已走遠。從這句詩,我們可以得知詩人朋友走了以後,詩人並沒有立即回去,而是就在謝亭喝了點酒,最後不勝酒力睡著了。雖然詩人沒有對設酒餞別時的情景做具體描寫,但是可以想像詩人與朋友一起飲酒時的歡樂氣氛,但朋友走後詩人卻只能獨自一人喝酒,自然又加深了離別之愁。
最後,「滿天風雨下西樓」,也就是說詩人在漫天風雨之中,獨自走下了西樓。這裡的「西樓」也就是謝亭,在古典詩詞中,「南浦 」、「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那麼這句詩為何歷來深受世人讚譽呢?主要是「滿天風雨」之景所具有的蕭瑟淒清氛圍,正好與當時詩人的心境相契合。它也非常有利於人們感受詩人與朋友離別後的黯然神傷。
而從寫法上來看,這句詩借景寓情,並且以景結情,比起尋常送別詩直抒別情來,無疑這首詩更具有言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以及更有感染力。另外,次句中的「紅葉青山」,是以明麗景色反襯別緒;結句則是以風雨淒淒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這是詩人表達技巧的高超之處。如此一來,許渾的這首送別詩,最後7字便可以說是神來之筆,令人叫絕。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