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微觀學社CEO陳平:生死時刻!傳統企業如何破局?

2019-11-16     微觀學社

網際網路環境下傳統企業轉型到底有多難?

大部分純線上的網際網路創業公司都死了,他們沒有線下經驗,變現能力極差,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大部分傳統線下企業,對網際網路的認識又太淺!

六千多萬家中小微傳統企業在網際網路的洪流中搖搖欲墜,網際網路時代對於傳統企業來說,看似是最壞的時代,但對於逆流而上者,卻也是最好的時代。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傳統企業只有與時俱進,順勢而動,才能不被這個時代淘汰。

微觀學社緊跟行業風向,加速疊代,不斷精進,現在,我們誠邀各位企業家同仁與陳平老師進行一對一線上問答,深度剖析網際網路潮流下企業如何轉型,徹底解決傳統企業的互聯轉型之痛。

以下是微觀問問第一期部分的回答:

內容來源:微觀問問第一期,陳平老師與企業家的一對一精彩問答。

在閱讀之前,請各位企業家先思考這幾個問題:

在零售巨頭紛紛布局下沉市場的當下,傳統中小型零售業的生路到底在哪?

如何急用互聯式思維布局傳統職業教育諮詢領域?

一、案例:零售巨頭的下沉之路

背景介紹:

這位前來諮詢陳平老師的企業老闆一直致力於傳統零售行業生意,近年來,隨著一些零售巨頭的加速下沉,對於傳統零售行業造成了猛烈衝擊,以下內容是企業老闆跟陳平老師的精彩問答,希望能夠給各位老闆一些新的思考。

企業家問:

目前,商超行業有很多的行業巨頭,比如:永輝,華潤,大潤發,好市多,沃爾瑪等等。

這些行業巨頭剛開始布局的是國家的一線二線城市,但在2019年,華潤,大潤發,人人樂,好又多竟然在我們漢中這種四五線城市大肆擴張,預計明年有不少於5家6000平方以上的賣場會落戶漢中(漢中市人口不到100萬),加上漢中原有的華潤,華盛等老牌銷售巨頭,將會讓漢中商超行業再次洗牌。

我們公司原來的賣場都在幾百平方,當這些大型賣場開業後我們勢必會舉步維艱。

所以,我們公司在今年10月份試探性的開了兩家主營生鮮的小超市。

這種小超市的優勢:選址機動靈活,更貼近百姓生活,因為只經營人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蔬菜,水果,米麵糧油和調味品,所以,客流量大。

另外,超市的位置都選擇在一樓,對於老年人來說不需要上下電梯,無形中也為中老年顧客提供了便利。

劣勢:金字塔尖的客戶被大型超市掠走,所以我們的毛利率進一步降低。另外生鮮超市的勞動量大,損耗率高,對管理要求更高。

所以,我想請問陳平老師,我們想將這種小生鮮超市做成連鎖,放棄目前公司經營的中型超市,這個思路能行得通嗎?

想了解下沉市場,就要徹底融進去

陳平老師答:

你現在的轉型的方向很正確。

你說得沒錯,大型的巨頭他們正在做渠道下沉,因為他們的市場份額在一二線也是有限的,所以他們也在做渠道的下沉,進入到三四五線城市。

那這個時候我們面對巨頭,明智的選擇就是避其鋒芒,積極尋找細分市場,快速占領。

零售巨頭的紛紛下沉並不可怕,要知道,對於整個中國下沉市場的份額是巨大的,因此,我們要尋找其差異化的價值所在。

社區小店就是一種差異化體現,為顧客提供更加便利的購物體驗。然後,就是我們經營的品種,要更加精確地滿足細分人群。

對於你說滿足的是年齡比較偏大的這個人群,我覺得也不一定,這可能跟所選的社區屬性有關。

因此,關鍵在於你擬定了一個品類,以生鮮為主來拉動其他領域。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的是,你的核心競爭力,跟這些大型的超市相比,你有什麼核心競爭力,把這個核心競爭力一定要不斷的強化。

我建議是,一定要用社群的思維做會員,由於是本土的企業,當地的老百姓對於品牌已經養成了習慣,肯定會有一些鐵桿粉絲級用戶。

通過會員體系,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增值、互動,讓這些鐵粉重複消費並進行裂變傳播。

最後,想要提醒都是:狠下決心做下沉,人家下沉到漢中,你就再往下沉,這都是未來的商業趨勢,用空間來贏取時間,狹路相逢勇者勝!

二、案例:職業教育的未來之路

背景介紹:

這位前來諮詢陳平老師的企業老闆一直從事於建築行業教育培訓,近年來,隨著職業資格考試培訓行業的日漸飽和,這位老闆的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做建築職業資格考試培訓與建築實操技能相結合的方式,去重塑建築行業教育培訓市場。
以下內容是企業老闆跟陳平老師的精彩問答,希望能夠給各位企業老闆一些思考。

企業家問:

陳老師好,我主要有三個問題:

問題1:我們公司主營業務是建築職業人技能提升培訓,但我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講技能實操的老師實在是太難招了,我們現在很吃力。

問題2:新媒體部門我們現在成立了,抖音,今日頭條也在做,但是效果特別差,完全不知道如何運營新媒體,很迷茫。

問題3:企業文化這塊,也不知道怎麼講會更好,或者怎麼才能讓大家深入?

回歸產品,用產品來塑造企業文化

陳平老師答:

問題提了一籮筐,但這幾個問題,本質都是一致的,你現在做轉型,首先得明白職業教育的精準用戶是誰?換句話說,就是你到底是給誰做教育?其次,找到真正給他們解決問題的課程和老師。

所以,現在的關鍵在於找准用戶,做出產品的過程。

舉個例子:

對於微觀學社而言,並不是說,我們在網上講講課就有人來給我們合作的,更重要的是你在網上講課內容到底解決了哪一部分人真正剛需的問題,這個是一定要找出來的。

就像網際網路會計培訓機構,他為何能做的風生水起呢?

第一,他是找未來要做會計的人。

第二,他要做會計,他必須要學會什麼技能?這個是剛需,再把會講這個課的老師找出來,因此,像蔣會計這種網際網路會計培訓機構就起來了,包括英語職業教育培訓也是一樣的。

所以你要找准網際網路線上教育,他都有這個特徵,把這個問題回答清楚了,那麼你新媒體也就知道怎麼做了。

對於新媒體來說,它的關鍵不是抖音,也不是頭條,而是你的內容價值是什麼?你到底為誰提供服務?要不然你內容做不出來,做不好,更傳不出去,因為很簡單,我們的目標人群沒有找對,因此,沒有人會對我們感興趣。

用產品來塑造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能不能講得出來,能不能落地?這一切都要回歸於產品。

企業文化的魂是什麼?就是使命。

企業到底為誰解決問題,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如果脫離了這條價值去講企業文化,那他最多就是文章、口號、概念,這樣的文化是沒有生命力的。

所以呢,找到企業成長的根到底在哪裡?這是至關重要的。

企業家答:

聽完陳平老師的講解,我們現在想清楚了,我們現在做的是為建築工程從業的技術人員提供服務。

對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他大學沒有職業規劃,因此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不是特別清楚,也不知道自己人生中要考多少本證,在什麼階段考什麼證,從事什麼崗位,獲得什麼技能?

我們的使命就是幫助這一群體,把他們的職業規劃做起來,以後我們會按照畢業時間,考證周期,上崗時間為依據,給他對應不同的證書,以及不同的技能和管理的能力的提升的培訓。

對於輔導理論性職業資格考試的老師比較多,但是,老師在輔導技能這一塊,我們的確是遇到了困境。

我們現在的定位也很清晰,我們技能的培訓的精準用戶就是為建築行業培訓相關從業人員,包括測量工程師、實驗工程師、檢測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等相關崗位,進行針對性的技能輸出,培訓。

所以在這塊兒,我們現在除了需要一些大學的理論老師以外,我們可能更需要的是一些事建築業十幾甚至20多年的技術總工或技術負責人,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每個項目,每個環節,每個崗位上應該注重哪些能力,包括管理能力。

對於使命,我們現在也非常清楚了,我們就是幫助中國幾千萬的建築職業人能夠學到專業,實操的建築施工技術管理技能;然後,幫助人才和企業能夠精準的聯動起來,為工程企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

對於線下,我們先不搭理,就跟老師您剛才給我講的還是要聚焦做好一個子彈頭,把這個點先打爆。

陳平老師答:

對,就這樣沿著使命往外一點點往外擴展,這樣,企業的根就特別穩了,整個公司的人都知道我們在幹什麼,這就是集中優勢力量,飽和進攻。

當然,我理解你們的培訓老師是要找那些有實操經驗的,事實上,這種有經驗的實戰派人才是很多的。

關鍵在於你如何通過對這些老工程師進行包裝,訓練,讓那些老工程師們在50多歲時,怎樣把他一輩子的光輝呈現出來,那你可就厲害了,再對他們進行一些講課的訓練,他就離不開你啦。

企業家答:

老師,你說的對,我以前就沒有真正干過教育,所以現在感覺干教育,真正要做一個事業了,感覺好難好難,老師,您對建築業的老師資源沒有渠道?或者是給我推薦一下,我找一找。

陳平老師答:

關於這個問題,微觀弟子圈層里或許有人有這個資源,以後在圈層裡面互動的時候多去碰撞一下。

反正要做一個新的事業,尤其是開創新的事業時,剛起步肯定就像你所說的好難好難好難,但是如果你找對了路,堅持做出來了,那麼你就好牛逼,好牛逼好牛逼。

所以說,找對路徑決定最後成就。

企業家答:

好的,老師,我跟圈子多互動一下,多聯絡一下。

我剛才在boss直聘上發現有好多這樣的工程師,我接下來會深度去研究這一塊兒,我發現全國做建築職業技能提升並跟企業精準互聯的,確實並沒有幾家,大部分都是以考試,考證,為主要的。

所以說,這個行業還是有市場前景的,我相信我們肯定能突破這個難關的,謝謝老師的指導,非常感謝您,有您真好。

陳平老師《增長營》,28大專題,400節實用管理大課,涵蓋管理到營銷等各個方面,抓緊搶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OTcm4BMH2_cNUgUj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