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或誕生20個大都市區,江蘇哪些城市的機會比較大?

2019-11-21     直擊科學

日前,《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提出「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實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組織體系」。

這是繼今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第五次會議提出「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後,中央層面再次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出規劃部署。

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趙堅表示,其實,中國已經進入大都市區的發展階段,大都市區市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參考日本的經驗,中國未來應該有20個大都市區。

大都市區是國際上進行城市統計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單元,是城鎮化發展到較高階段時產生的城市空間組織形式,它的本質特徵是城鄉之間的密切聯繫,一般半徑不大於200公里。

大都市區現象並不是個案,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都出現了大都市區形成和發展現象。大巴黎地區、大倫敦地區等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大都市區。早在1940年,美國就已經有140個大都市區,人口接近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另外,日本的工業也具有明顯的以大都市區發展為主導的特徵。

截至2018年末,中國總人口約14億,其中,城鎮人口約有10億。中國很多城市的區域面積(3萬平方公里以上)和人口(1000萬以上/容易培育300萬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例如,徐州、桂林、宜昌等城市為中心的區域,都是培育新的大都市區的理想區域。

但是,中國還有很多城市的行政區劃面積與人口規模不相符,城市人口規模大,行政區劃面積反而小,使得城市不能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發展。這種限制體現在財政收入分配、交通線路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等方面。

作為縣級市的崑山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行政區劃與其發展不匹配。崑山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32.06億元,約占蘇州全市GDP的五分之一。而且,崑山離上海、南通等城市較近,地理位置優越。惠州也是一個典型的案例,惠州與深圳與東莞等地的聯繫非常緊密,但是現有的行政區劃割裂了它與周邊城市的發展。

所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國務院2017年「解凍」了撤縣設市的審批。在2019年全國民政工作視頻會議上,優化行政區劃設置被列入了各級民政部門2019年各項重點工作之列。可見,國家近幾年也十分重視各地的行政區劃調整工作。

目前,全國已經有很多城市都加入到行政區劃調整的行列中。2019年,安徽廣德、湖南邵東、河南長垣、陝西子長、黑龍江嫩江、四川射洪等地撤縣設市。

另外,撤縣設區成為很多城市進行區劃調整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撤縣設區的地方有一百多個,且多分布在上海、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城市。

江蘇也在積極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撤縣改區是江蘇省這十年來區劃調整的主要形式。

撤縣設區,對於輻射能力強的省會城市來說,能夠擴大發展空間,增加其成為大都市區的可能性。對於被撤的縣來說,也是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國未來或誕生20個大都市區。那麼,江蘇哪些地方有機會?

來源:江蘇城市論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skG4BMH2_cNUg9E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