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印同時瞄準月球南極,太空競賽一觸即發,叢林法則也適用宇宙

2019-07-18     宇宙印象

中印等新生代的探測器開始出現在月球上,連私企的無人飛船也向月球進軍,這些因素都迫使美國要重返月球。但是美國重返月球的難度也不小,最大的因素在於沒有一款推力強勁的火箭。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79期 2024年美國要重返月球,今年年底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中國將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印度第一輛月球車已經在等待發射階段。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中美印三國將在2020年代對月球進行深度探索和開發,目標已經縮小到月球南極,新版太空競賽一觸即發。可以說NASA急急忙忙要重返月球,顯然與中國在探月工程上的巨大進步有很大關係,2010年前提出的星座計劃也試圖讓美國重返月球,但之後也不了了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美國沒有感到壓力和危機,嫦娥工程的快速推進讓美國有了緊迫感。

從全球角度看,能夠對美國形成壓力的也只有嫦娥工程,俄羅斯都揭不開鍋了,連使用了數十年的聯盟運載飛船都出現發射失敗,由此可見其管理水平正在不斷下滑。為了趕超中國,印度也在躍躍欲試,月船二號探測器已經進入發射程序。

1967年的《外太空條約》讓所有擁有航天事業的國家都加入了,包括前蘇聯和美國。外空條約制定之時就已經提出,殖民化是人類戰爭的來源,因此當大家在討論月球的法律定位時,顯然不能重蹈覆轍,不讓舊歐洲殖民的現象重演,或者至少不在外太空搶奪領土。月球上的資源爭奪戰則是月球領土爭奪的開始,極有可能引發新的世紀大戰。雖然大家都知道月球是屬於全人類,但叢林法則也適用宇宙,誰先來,誰就有優先開發權。月球南極有大量的水冰物質,可建立人類早期基地,足以解決水資源睏乏的原因。那麼誰先抵達月球南極有著重要意義,可獲得優秀開採權。

今天的情況與1969年有很大的不同,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阿波羅登月時期,只有美國人完成登月,因此NASA太空人完全可以說這不是美國人的一大步,而是人類的大一步。當時美國也通過其它方式對世界承諾,NASA與其它各國的科學家可以一起分享採集到的月球岩石,其它國家可以借用,或者前往美國進行科學分析和研究。即使是在冷戰期間,蘇聯的科學家也享有這樣的待遇。這不是NASA無私的做法,而是沒有哪個國家能對NASA形成競爭壓力。如今登月技術攻破,中印等新生代的探測器開始出現在月球上,連私企的無人飛船也向月球進軍,這些因素都迫使美國要重返月球。

但是美國重返月球的難度也不小,最大的因素在於沒有一款推力強勁的火箭。在冷戰結束之後,即便有星座計劃推動,NASA也沒有藉此獲得能夠登月的火箭。如今SLS火箭處於研發階段,要在2024年登月難度相當之大。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uyMFWwBmyVoG_1ZT8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