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柔順纏綿的甜燒白,《風味人間》依舊饞死人

2020-04-30     腹黑狗子說八卦


那個男人回來了;


那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男人回來了;


那個讓人又愛又恨,還讓人流口水的男人帶著他的新作品回來了;


別誤會,我說的是……


導演陳曉卿,帶著他的《風味人間》第二季回來了。

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柔順纏綿的甜燒白,《風味人間》依舊饞死人


在短暫的分別之後,《風味人間》第二季在上周末上檔,節目第一期導演把鏡頭放在了「甜」上,以「它藏身大千世界,又牽動滋味江湖。我們在日常點滴的歡愉中,縹緲世事的況味里,與甜一次又一次相逢」起調,講述了一章《甜蜜縹緲錄》。


這可真是不出手則已,出手就致命,短短五十分鐘,節目帶著我們看了喜馬拉山南麓晶瑩剔透野生蜂蜜:


將甜與咸融合的恰到好處的翡翠燒麥:


綿軟甜潤的千層油糕:



堪稱土耳其甜點皇冠上的明珠的巴克拉瓦:


柔順纏綿、又沙又糯的甜燒白:


自帶獨特甜味,口感彈韌,內心軟糯的雞頭米:


還有外皮爆香酥脆,肉質多汁鮮嫩的石爐焗金豬……種種:


與此同時,鏡頭也沒僅僅放在這些甜蜜的成品上,還為我們展現了「甜」的另一面。


為求野生蜂蜜,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爾獵蜜人不帶任何保險措施,只憑手工製作的藤梯和燃起的樹葉堆,懸在刀削斧砍般的山崖之上,與世界上最大蜂種之一展開博弈:


為做出令人拍手稱讚的揚州雙絕,點心師傅天還不亮就要趕到廚房;燒麥甜咸適中的每一分調味,油糕柔潤分明的每一層質感,都是師傅日日不落三十多年才練就的功力:


巴克拉瓦得從擀麵皮學起,直到能用一隻擀麵杖同時擀制十多張麵皮,還得把每張麵皮擀的薄如蟬翼,師父們才算真正認下這個徒弟,才會教授這道菜的核心熬糖調味。那又是一場大考驗,因為不再有精確到克的配方可尋,甜品師只能依靠自己對於糖色澤、粘度的了解自行判斷,而這樣的判斷力只能通過日復一日的練習才可以擁有:


雞頭米只有將熟未熟的時期最好吃,農夫們只有把握好時機下田,風雨無阻的採摘才能夠保證這味獨特的甜能夠順利登上餐桌;還有香甜酥脆的金豬,背後則是廚師在高溫的炙烤下流出的無數汗水與操勞:


到這兒故事講的差不多了,收尾之前節目話鋒一轉,以「經歷過苦,才懂得真正的甜」再次升華了「甜」的意義:


誒,這一集看下來,不僅看的口水直流,還想給他鼓鼓掌!就這,即便不看美食,光從從結構的角度考慮,貓老師都想給打個滿分!


事實證明,大部分觀眾和我想的一樣,如今《風味人間》第二季已經開分,靠著和第一季一樣高水準的拍攝&對美食的描繪&框架,目前分數賊高,足有9.4分,且相信只要後面不出大鍋,第二季的最終評分大概會和第一季一樣保持在9分以上:


說到這兒,貓老師下意識的想起了陳導後來「過繼」給別人的孩子《舌尖上的中國》(後簡稱舌尖),這個前途無量的IP在被「過繼」之後,評價跳水,從九分往上,直降到了3.8分。


還記得當時我和犬句醬有討論過,「除了被曝光疑似接廣告、虛假宣傳等事情之外,還有什麼決定性的因素讓《舌尖》的評價一落千丈」,當時沒有討論出一個明確的結果。


如今,看到《風味人間》才突然反應過來:或許相比《舌尖》,《風味人間》在意義上顯得淺薄許多,但它之所以能拿到高評分,正是因為這份特別的「淺薄」——食物原本就已是文化與風俗的產物,讓它綻放出花朵需要的只是一份平凡和純粹的土壤,而《風味人間》的「淺薄」恰好創造出了這份平凡與純粹。


回觀評價跳水的《舌尖》第三部正是做了相反的動作,放棄對於食物的用心勾勒,反而在文化上一再添墨,讓節目內容徹底失衡,也忽略了觀眾觀看美食紀錄片的訴求是什麼。


好啦,既然是要純粹的節目,我們也不多言了,還是一起來感受美食的力量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aZPyXEBfGB4SiUwJPG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