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歷史悠久,宋代以「懷柔歸化」之意設懷化砦,懷化之名由此而來。不止「懷化」的命名如此有詩意,懷化的縣市區命名亦有不同的含義,幾乎每一個都意味深長,不禁讓人感嘆其意境之美。小編將每個名字的時間長度都進行了統計,最長的竟長達1400餘年。
漵浦(1394年)
說到漵浦,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漵浦和屈原有著一段人盡皆知的淵源。當時屈原流放到漵浦,在那裡創作了無數經典的文學作品。「思蒙」也是屈原命名的。而漵浦的名字,首次出現於屈原的《涉江》中「入漵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漵浦意為漵水之濱,漵水橫跨漵浦縣城,漵浦縣城的人都靠這水滋養,故以此名命之!水邊聽舊事,屈原吟離騷!
沅陵(1441年)
沅陵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縣。沅陵最開始叫沅陸縣,公元575年改為沅陵郡,因沅陵屬武陵山東南麓,沅水中游,故此命名。王昌齡曾作詩一首《送吳十九去沅陵》: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
辰溪(1427年)
辰溪縣歷史悠久。從已出土的文物證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那裡棲息繁衍。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載:「漢高祖置縣時,初名辰陵,後以地當辰水之陽,改名辰陽。」隋文帝開皇九年(589),辰陽縣治遷於沅水北岸(即今縣治),與辰陽之名不符,又適當辰水(又名辰溪)入沅水之口,故易縣名為辰溪。
芷江(280年)
清乾隆元年(1736年),置芷江縣。以「澧有蘭兮沅有芷」典故得名。這句出自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看來不僅漵浦與屈原有關聯,芷江也是很有淵源的。
靖州(913年)
額。。說到靖州,為什么小編想到靖王呢?花痴臉!其實靖州的名字一聽就非常有古韻了,靖州歷史悠久。夏商時期即為荊州西南要腹之地,宋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置靖州,歷代均為州、府、路所在地。楊晟臻納貢歸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誠州為靖州(靖州稱謂始於此)。1981年隨屬懷化地區。
會同(914年)
夏、商、西周屬荊州西南要服地;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地;兩漢、三國為鐔城縣地,屬武陵郡;東晉義熙年間,為舞陽縣地,梁為龍檦縣地,唐貞觀八年,析龍標縣置朗溪縣,屬巫州;宋崇寧元年(1102年)置三江縣,二年改為會同縣,縣名取自《周禮》:「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會同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歷代皆有名人出於此,當代更有戰功赫赫、名揚中外的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
麻陽(1396年)
麻陽(苗文:Zhes Gheul,意為山寨)因戌而名。陳天嘉三年,麻陽設立麻陽戍,麻陽戍在麻口,麻口就是今天的呂家坪鎮溪口,這個溪口也俗稱麻口,麻口在錦江水北,錦江水北為陽,所以麻口也就改稱為麻陽。唐武德三年,廢戌置縣(治今黃桑鄉舊縣村),以麻陽為縣名1300多年,沿襲迄今。
洪江(941年)
洪江歷史悠久。宋熙寧八年(1075午)設洪江鋪,洪江名因此由來。這裡是湖南湘資沅澧四大水域之一沅水的上游。又是貴州巫水和沅水交匯的交匯口,從貴州下來的巫水也流經此域。過去在沿河上游沒有修電站水庫時,洪江由於雨量充沛,降水時間長,地形起伏大,地表水系發育,有幹流沅水和巫水、公溪河3條一級支流,大小溪流41條。沅江因為聚集了幾條支流的河水,變成波瀾壯闊的大河,如同洪水滔滔,能載大船放大木排,所以取名洪江。
新晃(60年)
新晃古時號稱「夜郎國」,也稱晃州、晃線,以晃山得名。晃州廳志序言中載:「晃州古夜郎國,在楚為邊陲地,在黔為接壤區。」1913年改晃縣。1956年由晃縣及芷江縣部分地區合併設立新晃侗族自治縣。
中方(18年)
中方縣的前身是縣級懷化市,其建置變遷較為頻繁。據高坎壠出土文物證實,距今4500年前已有人類在此從事農業、漁獵和原始手工業生產。秦屬黔中郡地,以後歷朝都分別設郡、州、縣管轄。中方縣1998年正式建縣,以縣治中方鎮得名,是中國最年輕的縣。
通道(913年)
歷史上南北經濟、文化交往大都通過通道縣城(今縣溪鎮)孔道。宋崇寧二年(1103),官吏王祖道從羅蒙(通道始建縣名)籌劃治理廣西,安撫平定侗鄉907峒,集結六萬四千壯丁,開通道路一千二百里,「自以為漢唐以來所不臣之地,皆入版圖」。從此溝通湘、桂、黔毗鄰地帶,因此改羅蒙縣為通道縣,通道縣名始此。
接下來……
懷化作為一座古老的城市,也的確將古文化保存得很好,從縣城名字就可見一斑,幾乎都是很久遠的命名,也幾乎沒有變動。那麼,你覺得哪個縣的名字更有內涵呢?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