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憂參半,利弊共存!因疫情導致升溫的「雲端教學」路在何方?

2020-04-16     吉報調查

2020年4月,全國各地高三初三陸續開學。學生們終於走出家門,回到熟悉的校園。疫情下,線上教育成為了線下教育的有力補充,也順勢催化了教育的深度變革。線上線下充分融合,正在成為學校及培訓機構的重要選擇。然而非常時期的非常舉措,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啟發?線上教育的這架「高速列車」,未來的行駛方向又是哪裡?

傍晚,初三的李同學正在家中電腦前回看白天的課程。兩個多月的網課教學讓她的學習生活緊張而忙碌。在她看來,「隔空」接受各學科老師的衝刺指導和自主安排學習時間,也達到了較好的複習效果。「我感覺這種形式並沒有影響到我們的複習進度,反而更培養了我們的自覺性。」

代同學今年讀大二,每天「徜徉」於學校的網課中,享受著不同於黑板教學帶來的樂趣。「上網課的時候,大家的狀態是最舒服的。放鬆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可能會更好,更活躍。」

還有一部分同學,在對比線上線下教學課程體驗後,顯示出對校園課堂的懷念。「上網課老師和學生不能面對面及時溝通,對知識的涉及還是有一些不清楚。」「網課只能循環播放,記憶不怎麼深刻,而且沒有課堂上那種氛圍。」「我更喜歡在學校上課,不用費眼睛看電腦。」

對於學生家長而言,除了對孩子健康的顧慮,在線教育的教學效果同樣令他們擔憂。白天孩子自己在家,網課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網絡、遊戲等「誘惑」

「孩子在家裡不如在課堂上的行為習慣好,很多家庭里父母白天都要工作,孩子就只能扔給老人,對家長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就算家長有足夠精力陪同孩子一起「學習」,效果也並不理想。高年級的知識點對於不少家長都很有難度,沒辦法進行監督輔導

「孩子看著電腦,究竟學沒學,學進去多少都不知道,有的時候我們家長也很困惑。」

作為網課的「輸出端」 ,學校將課堂從教室搬到「雲端」,老師從講台前,走進了螢幕中。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不少老師也措手不及

羅老師是長春市某高中一年級的英語教師。在她十六年的豐富工作經驗中,給學生上網課,還是一塊空白。第一次網上教學時,突髮狀況頻出——網絡卡頓、學生沒有麥克風、板書拍攝不夠清楚等等。她足足花了一周的時間,才漸漸捋順了網絡教學的各種問題,讓課程步入正軌。

「最開始特別不習慣,但現在我覺得效果還是可以的,因為多媒體資源在通過網絡給學生呈現的時候,其實要比在課堂上更方便。」

「雲端課堂」開設了一段時間後,羅老師還有了意外的收穫——學生們和她的接觸更加親密,更加頻繁了。這對於學科學習、興趣愛好的培養等方面,發揮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原來在學校課間時間短,學生可能還來不及提問,就上第二節課了。」現在網上教學以後,很多學生會主動加她的微信,有問題可以隨時溝通。雖然空間上相隔甚遠,但網絡卻把羅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拉得更近了

在羅老師看來,網課讓像她這樣習慣於課堂教學的老師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了自己的工作,發現了很多此前從未注意的問題,是一次全新的、有價值的嘗試和體驗。但同時,她也發現了網上教學的很多不足。

「你不能直接跟孩子們有面對面的交流,只能是憑感覺。考試的時候,孩子在自己家裡答題,肯定跟在考場上感覺不一樣。」

線上教育,學生的自制力成為了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長春市第一實驗中海小學課程建設部主任周瑩認為,疫情下的線上教育,是對每一位教育參與者的考驗。面對困難,學生和家長應該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共同努力解決問題。

「疫情之下網上教學,每個老師都面對考驗,學生和家長也面對考驗。學生考驗的自控能力、學習能力,家長考驗陪伴的耐心和指導的方法。」

同樣活躍在網絡課堂中的,還有各類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開辦網課相比,培訓機構更希望在這場轉戰網際網路的戰疫中,端好手中的飯碗

國內某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王主任介紹,公司原本就有相關的網絡課程服務,在疫情發生後,直接給老師進行培訓,加快了培訓機構改革方向。

然而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儘管培訓機構這次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開啟了學費打折優惠,但仍有一部分家長選擇退費。

與之相比,長春市石夢非硬筆書法培訓學校,卻在疫情期間呈現出報名學習的學生數量不降反升的態勢。

據學校在線課程負責人王牧晗透露,去年學校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線上課程,這次疫情期只是加速了線上授課的推出。

線上跟線下兩種教育模式完全不同,需要專門針對線上來開發一種全新的教學體系。完全把線下的教學方式照搬到線上,效果不一定好。」

眼下,吉林省高三學年剛剛複課,隨著疫情的不斷好轉,校園裡將陸續恢復朗朗讀書聲。而對於線上教育未來發展究竟該何去何從,無論是教育從業者,還是學生及家長,都有著深刻的思考和期許。

大學二年級學生代同學:「我希望網課都能留有回放,方便學生回顧知識點。網課也應該自己的創新跟特色,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做出屬於自己的東西,而不是試圖模擬真正的課堂而已。」

學生家長表示,對於自制力不強的孩子,如果能在細節上完善會更好。比如強制開攝像頭、增加提問回答的互動環節等。

某英語培訓機構負責人王女士認為,下一階段,培訓機構將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發展模式為學生提供服務。

長春市石夢非硬筆書法培訓學校學校在線課程負責人王牧晗則十分看好線上教育的發展前景,他認為,線上教育無論是在教學服務,招生渠道,以及招生規模上,都將對線下教育起到很好的補充和拓展。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期,其實有兩個條件已經很成熟了。一個是移動網際網路,另一個是家長的年齡。教育其實是父母的決策過程,網際網路的原住民開始有小孩了,那麼在線教育的嘗試就開始大量發生了,接受程度要比以前好很多,未來在線教育的市場會更大。」

長春市第一實驗中海小學課程建設部主任周瑩表示,教育部提出到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中小學校常態化按需應用,其中就包括「名校網絡課堂」。對此,學校將會把線上教育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作為一種補充和儲備,以應對學生多種學習方式的需求及各種突發的情況。

「首先作為教師要豐富各種技能,才能適應多樣化的的學習需求;第二要加強團隊的合作和分工,網上教學資源共享;第三就是要換位思考,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感受,也要考慮學生背後的家長,減輕家長的負擔。」

喜憂參半,利弊共存!因疫情導致升溫的「雲端教學」路在何方?

時代的車輪終於把這一新潮卻早已不新穎的教學方式加速推向了人們的生活,線上教育這把雙刃劍也已清晰地展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雖然在應急情況下網課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完成得並不圓滿,但是線上教學已經顯露出它對於傳統線下教學的支持補充作用。

在未來,線上教學勢必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讓現有的教育系統更加完善。當「停課不停學」的新鮮感過去,線上教育會煥發全新活力,用更加從容的姿態服務於學生、老師和家長。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作者:李婷 吳爽

編輯:劉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ZNdgXEBnkjnB-0zdVO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