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南溪中學走出去的驕子,今天的成就讓人羨慕

2019-10-28     視覺金寨

陳先郡,號鈞正堂、固廬,1980年生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法學博士。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八十年代書法家藝術委員會執委、中國楹聯學會楹聯書法藝術培訓中心導師。曾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第四、五、六屆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硬筆書法展評委。2008年被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授予「全國優秀中青年硬筆書法家」榮譽稱號,201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8年度被評為當代硬筆書壇榜樣人物,2019年入選由中國楹聯學會評選的「當代百名楹聯書法家」。北京大學青年創業就業導師。

其毛筆硬筆書法及論文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中國硬筆書協主辦的全國性書法展覽並獲獎,先後刻石於韓國論語碑林、六安茶谷、山西皇城相府碑林等,並被中央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李白紀念館、韓國論語碑林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等機構和藏家收藏。《中國書畫》《青少年書法》等書畫專業刊物曾專欄推介。公開出版有《歷代傳世家訓(行楷卷)》等。

與先郡學長重逢

二十年前,我在馬頭山下的金寨南溪中學讀書,枯燥單調的學習之餘,學校組織的作文或書法比賽總會吸引我的注意。那時,陳先郡在學校已經頗有名氣,書法比賽中時常嶄露頭角,作品頻繁出現在《中學生必讀》和《南溪中學校刊》上,讓我們無比驚羨。印象中,學長骨骼清瘦,目光炯炯有神,傍晚從學校食堂打飯回來,總是步履匆匆。

先郡學長比我們高三屆,在他考入大學之後,已然成了我們的勵志榜樣。

二十年後的初夏,我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學習,與幾位高中同學相聚,沒有想到會再次與先郡學長重逢。

二十年彈指揮間。先郡學長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讀完博士,工作業績出色,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前不久,作為勞模,他受邀參加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閱兵典禮儀式,讓家鄉人倍感自豪。書法創作並駕齊驅,藝術成就斐然,曾師從晏園王家新先生,其作品刻石於韓國論語碑林、六安茶谷等,部分作品被中央檔案館、文化部恭王府等機構和海內外私人藏家收藏。

金寨的青山綠水給予他豐盈的藝術滋養

每種藝術成就的背後,都凝結著藝術家的心血和汗水。在京聚會結束,先郡學長邀請幾位學弟到他的工作室飲茶。幾十平米的房子裡,翰墨飄香,溢滿書卷氣息。工作室陳設簡單而不失典雅,硯台、鎮尺、印章、筆架,擺列在長桌上,井然有序。書桌後的牆壁上,掛滿了各式字體的書法作品,蔚為壯觀,十分養眼。學長高興,沏了一壺老普洱茶後,立刻揮毫潑墨,洋洋洒洒,為大家寫下十餘幅墨寶。

優秀的文藝作品,一定傾注了作者飽滿的思想和情感,因而才能夠打動人、感染人,甚至塑造人。比如路遙之於小說《平凡的世界》,羅中立之於油畫《父親》。書法作品亦然。先郡學長出生於大別山深處農家,家鄉金寨的青山綠水給予他豐盈的藝術滋養,貧苦生活賜予他堅忍不拔的毅力,而純樸厚道的鄉風民俗、甘於奉獻的大別山精神又造就了他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熱情好客的性格。上世紀九十年代,南中學生們大都生活貧寒,家長老師的訓誡,無外乎好好讀書,跳出農門,走出大山之類。

關於讀書和書法,先郡學長在十三年前的一篇題為《我與書法的不解之緣》一文中有著較為詳細的描述。在一個近乎文化沙漠的家庭中,和眾多大山裡的孩子一樣,先郡學長肩負著全家人的希冀,祖父希望他能「寫對子」,這樸素的願望,乃是祖輩的榮耀,卻激發了農家子弟不斷攀登書法藝術的決心。勤奮的人,總會更幸運。老師的點撥、校友的鼓勵、書法家的指引,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刻苦努力,讓他的書道之路越走越遠。

原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胡抗美曾以《靜觀自得》為題,對陳先郡的書法給予肯定和讚揚。他說「先郡出生在農村,一般而言受農村滋養的人骨子裡都有淳樸與率真的美德,所以,他在書法上的努力方向是自然而然,不求『名家』『精美之光環』,但求作品品高質雅。」他的書法字體優美自然,筆畫之間乾淨利落,風骨神韻自成一家風範,可謂字如其人。

我想,這與先郡學長人生閱歷、社會經驗和知識儲備的積累分不開,更與大別山的滋養潤澤分不開。與文學作品一樣,書法的最高層級絕非技法層面,更是一種境界和思想。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同樣,書法的大格局、大視野和大思想,一定是來自自然,來自書法之外的修身養性。正如他自己所言:把書法當作工作之餘的娛樂,作為一種愛好,也未嘗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抱朴守拙,初心不忘

先郡學長在京城工作,時常心繫母校和故鄉。先後為合肥一六八中學、六安茶谷、金寨青山中學題寫作品,為洪學智將軍夫人撰寫壽聯。由於為人平和,大家喜歡與他交流工作和人生,而他總是竭盡全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2015年,當得知金寨縣白血病患兒王基至小朋友的遭遇後,先郡學長倡議發起,組織了一次書畫藝術品公益拍賣活動,並親自前往北京海軍總醫院看望王基至小朋友,移交善款十一萬多元。

書道漫漫。難能可貴的是,先郡學長把書法藝術與做人緊密結合,將個人命運、審美、價值取向與書法結為一體,讓書法傳達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內心與自然呼應。他抱朴守拙,初心不忘,用真功夫、真性情、真善美,來詮釋新時代藝術家的品格和魅力。

讀《道德經》,格外喜歡「上善若水」一詞。最好的善、最好的作品,就應該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與其爭長短。

書法如此,文學如此,人生亦如此。先郡學長贈送我的書法作品「文以載道」,是勉勵,也是教誨。

2019年9月5日 寫於蓼城

更多金寨資訊趣事請關注頭條號(視覺金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Qs-EG4BMH2_cNUgXE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