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 lzlove81 三軍演義
人世間的事,皆大不過生老病死、婚喪嫁娶,特別是生死二界。
這個月,有位隔壁班的大學同學離開了,年紀輕輕,縱然當年交集不多,知曉時亦是極度鬱悶。
想來,經歷過許多生與死,有不少灰色記憶。人生,這樣的記憶少不了。
壹
秋高氣爽的日子,國慶近了,70年大慶,舉國一片歡騰。
國慶節的前一天,相信大家都記得,9月30日,我們為紀念那些為國犧牲的烈士設置了一個節日。
說起烈士,絕大部分人覺得遙遠,這樣再好不過。英雄人物,誰也不願出現在自己身邊!
但世界總有英雄產生,總有事跡流傳。
在我的軍旅生涯中有過兩位兄弟,為了祖國,為了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成了烈士!9月29日,是老部隊的成立日,在這樣的日子裡,戰友們都記得曾經犧牲的兩位戰友吧。
陶淵明有幾句詩: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十月,他倆犧牲在不同年份的這一月,他們的親人永遠不會忘記,除此,該有很多人記著。哪怕曾經的兄弟在「已歌」,也一定在記憶的某一段里留著一個空間。
犧牲,時間無論如何久遠,都抹不了他們的青史留芳。
貳
第一位兄弟:羅元,湖南人,82年生,那年秋天他26歲。
與他只接觸了一年多,但在此後的若干年裡,那情景被不斷強化。
那次出海的前一晚,恰逢我這個宣傳幹事去夜巡,夜裡零點左右巡查到他的艇員隊。去他房間站了下,似乎是確認下那天的口令。他打著檯燈忙著,為第二天的演習出航做準備。我問了一句:哪天回?他答:三四天便回。我回說:回來踢球,他答應著送出門來。
短短几分鐘,他繼續加班,我繼續巡查。
他年紀輕輕當了潛艇副艇長,因上學早,更因確實優秀。我們年齡相仿,但他比我這剛畢業的研究生進步快太多,老成太多。
認識他是在籃球場上,踢足球的時候。單位的足球場是沙灘加草地,坑坑窪窪還挺深,大家長期在籃球場上踢。一來二去,踢球的也就那麼二十來個人,熟悉的很。
年輕氣盛的我們,都充滿了球星霸氣,他的球路比較烈,偶爾嘴裡蹦出個國罵,極瘦的個子動作靈活。他個性鮮明,為人做事很乾練,一如他的幹練形象,對工作極上心,業務精,管理起來很有辦法,是單位的希望之星。
叄
大約兩三天後,一大早上班,我就去給首長送件,進了房間,感覺首長有些不自在,搞文字工作的我,多少覺得氣氛有些異樣,但說不上,是一種什麼不同,放下了文件便離開了。
不久,部里通知各科負責人開會,恰是科長不在,我去了。
坐定之後,部領導問我們,都知道了吧?大約一半人知道,一半人如我。領導便將事情傳達,原來真是出了大事!
掉下去兩位,兩位里就有他,還有一位副參謀長。執行任務時,風大浪急,他倆正好在艦橋上值更,那種突出在艇體外的艦橋,是每一種潛艇都必帶的,只是小型潛艇艦橋更小,更容易出危險。
聽罷,心裡只有祝福著他們,希望能夠平安歸來,但事發時已是昨天傍晚的事了,過了十多個小時,不由得為他們捏把汗!
到了下午,傳來消息,另一位副參謀長被救了上來,十七個小時的自救之後,被兄弟艦艇幸運地救了上來。可一直沒有他的消息,凶多吉少。
再後來,確認了他犧牲的消息。
他是單位歷史上第一位烈士!
肆
那時,他的愛人已經懷上了小寶寶,幾個月後,這位遺腹子平安降生。
與孩子住在一個院裡的戰友們,常見到這孩子,他在很多年裡都不知道爸爸已經遠去,他只知道爸爸去執行任務,他一直期待著爸爸回來。
單位的戰友們每隔兩到四周回家屬院休息一次,各家的孩子們都提前出現在大巴車前,等著好久未見的爸爸們陸續從車上下來,「爸爸!爸爸!」孩子們飛跑過去跟自己的爸爸擁成一團,那是喜悅的時刻。
戰友曾跟我說過,一次,他清楚地聽到,犧牲戰友的兒子看著滿車下來的叔叔們,喃喃自語道:我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啊……
孩子,你長大了就知道,你爸爸是個大英雄!孩子,祝福你!
伍
第二位兄弟:李益,熟識的一位大哥,79年生,湖南人。
2007年春天,我畢業來到小島上,報到後直接分到某個王牌艇的魚水雷部門當兵鍛鍊,當時的部門長正是他。他是我在部隊認識的頭幾個兄弟。
這座小島,此後的若干年與我相伴,與島上的幾百號兄弟,在以後多年裡慢慢熱絡起來。
文科生,第一次接觸潛艇的我,滿目的管路、閥門、開關……大概感覺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吧,充滿了新奇、陌生與挑戰,他對我照顧很多。
他不急不躁,不溫不火,脾氣總是不錯。干起工作來,一門心思,做事踏實認真。高高的個子下,沒有湖南人的霸蠻,對兄弟們和藹可親,上下和睦,評價很好。
陸
鍛鍊三個月後,我回到機關工作,小島很小,又是認識最早的幾位兄弟,與他接觸頗多。見了面總會聊上幾句,互相問下當下的情況。
一起喝過酒,一起散過步,一起出過海,一起侃大山。
幾年裡,他從部門長到副艇長,再到艇長,發展順利,而我一直在機關任職。有時候他也會想想是繼續幹下去,還是考慮轉身回到妻女身邊。畢竟因編制的限制,再往上走越來越難。
某一天,從他的艇員隊門口經過,看他站在那兒,便停下來與他閒聊,他關心地問我:你調得有點慢啊。我哈哈一笑,聊起家常。
轉眼,那是與他的最後一次聊天。
柒
不久後的2015年初夏,我隨艇修船移至廣州,與單位少了些聯繫,消息獲取也沒那麼及時。
幾個月後的國慶假期,值班中的我忽然得到島上傳來的消息,說李益艇長在防颱風航渡中壯烈犧牲!
同樣因風大浪急,從艦橋被巨浪拍下海!
我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打電話向認識的幾個兄弟求證!當得到確定回答後,實在悲痛!畢竟太熟悉了,一個極具親和力的大哥竟突然之間離去!
他一米八多的大個子,當摔下艦橋的時候,身上佩戴的安全帶斷裂,這引發了我們對安全帶質量的質疑。某種程度上,他的犧牲增進了制式安全帶質量的提高,也是為海軍事業做出了貢獻。
李益大哥身後留下一個女兒,曾見過孩子跟嫂子出現在島上幾次,爸爸離開的時候孩子十幾歲,想必她對爸爸已經種下一個英雄的形象,這是讓我們深感欣慰的。祝福你,孩子!
捌
羅元和李益,兩位湖南人,同樣犧牲於風大浪急的航渡過程中,同樣為了祖國的潛艇事業壯烈犧牲。
他們有著曾經豐富多彩的人生與經歷,有著美好的各種可能。
知道他們的人並不多,老部隊較早些的人會記得他們,不知道越來越多的後來人,是否還將他們的精神和故事傳誦。至於單位以外,恐怕知曉他們的人少之又少。
平白直敘,寫下幾段文字,只是我的生命歷程中簡單記下的他們的身影。希望後來的人,還有單位以外的人們認識他們,記得他們。
與為了國家和人民獻出生命的千千萬萬烈士們一樣,他們值得後人景仰,他們永垂不朽!
兩位兄弟,戰友們記得你們!祖國也會記得你們!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