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女孩被關浴室30個小時,她是如何自救的?

2021-03-07     周沖的影像聲色

原標題:獨居女孩被關浴室30個小時,她是如何自救的?

任何生命都是把保護自己當作到至高無上的目的,這是生命世界裡的原則。

——池田大作

除夕夜。

凌晨1點。

樂樂拿著衣服,走進衛生間,準備洗澡。

並像往常一樣,把門鎖上。

這一鎖。

換來的,竟是長達30個小時的禁錮。

在這僅有2平米的空間裡,樂樂從慌張 、焦慮,逐漸變成絕望……

她以為,她要死在這裡。

一場就地過年,差點要了她的命。

樂樂是幸運的。

住在她樓下的林建,聽見了她的呼救。

林建也是原地過年的一員。

年初二早上7點多,他被一陣「噹噹當——」的聲音吵醒。

氣炸!

什麼人那麼沒有公德心?

他原本想捂住耳朵,繼續睡個回籠覺,結果又隱約聽到一把哽咽的女聲。

「救命……」

林建不敢輕舉妄動。

足足在牆邊聽了20多分鐘。

「我是15樓XX住戶,除夕晚上洗澡,被關在浴室出不去。」

……

圖:極晝工作室

林建當機立斷。

他衝到樂樂家門前,與她進行了對話。

「敲水管的是不是你?」「我被睏了,求求你相信我,救救我……」

林建報了警。

派出所讓他找開鎖師傅,並找了幾家開鎖公司的電話給他。

因為是春節,大部分師傅都回了老家,他打了3通電話,才終於找到可以上門的師傅。

最終,樂樂重見天日。

樂樂的幸運,源於她有很強的自救意識。

自小,她就很獨立。

在《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中,她曾透露,自己小時候有段時間,沒有和父母在一起。

「當時的情況不允許,我也經歷了一些痛苦。」

樂樂輕描淡寫。

但看得出來,她過去的經歷,一定程度上,促使她後來選擇了獨居。

圖:中國新聞周刊

而在《極晝工作室》的稿件里,樂樂還提到一個關鍵。

她是四川人。

曾經歷過汶川地震。

在那之後,身為班長的她,每周五都會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讀防震減災與自救的知識。

正是這些知識救了她。

被關在衛生間後,樂樂的第一反應不是怕。

而是:想辦法。

圖:極晝工作室

她立馬分析眼前的問題。

1、沒帶手機;

2、穿的是拖鞋;

3、地板很濕很滑。

這意味著,她無法打電話求助,也無法用蠻力踢開衛生間的門。

該怎麼辦?

她先嘗試狂轉動球形門鎖,失敗。

又找出刮眉刀,沿著門縫,瘋狂刮擦鎖舌,還是失敗。

後來,她拆下花灑,把門中間的玻璃砸碎,伸出胳膊,反覆擰外側鎖孔的鑰匙,依舊失敗。

圖:極晝工作室

衛生間僅有的通風口,就是門上的百葉孔。

樂樂剛洗完澡。

加上心急,她開始覺得有些暈眩。

但她告訴自己:「不要放棄,一定能出去的!」

被困時是深夜。

樂樂嘗試過大喊「救命」,但周圍鴉雀無聲,沒人回應。

她拼了命想,還有什麼方法?

此時,她眼前掃過遠處的手機,想到了Siri。

「Siri,報警!」

可惜,手機太遠了,她的聲音不夠大,並沒有喚醒Siri。

漸漸地,她越來越疲憊。

她決定保留體力,等到天亮後,人流多起來時,再繼續求救。

第二天7點。

她開始新一輪的呼救。

這一次,真的有人路過,聽見了她的求助。

「我被困在衛生間了,救救我……」

外面的人群很警惕。

「一個人洗澡為什麼鎖門?」

「洗澡為什麼不帶手機?」

「你說你睏了,怎麼聲音還這麼大?」

樂樂焦躁萬分,不停地解釋自己的情況,因為害怕對方離去,聲音變得越來越大。

絕望的是,外面的人還是走了。

圖:極晝工作室

她沒有灰心。

環顧四周後,她把眼光集中在衛生間的管道上。

這是老式的樓房,房東也沒有做過隔音處理,於是她決定擊打管道,引起樓上的人的注意。

「只有他們的生活被打擾,才會意識到要上來看看。」

樂樂的想法是對的。

很快,她就引來了林建的注意。

進行簡單的對話後,林建報了警。

找來了開鎖師傅。

樂樂憑藉一己之力,證明了即便獨居遇到危險,只要有足夠的自救知識,也能化險為夷。

令我意外的是,這件事還引發了蝴蝶效應。

樂樂獲救後,告訴了朋友。

朋友碰巧是新媒體人,於是把她的經歷寫了出來,希望能讓獨居女孩引以為戒。

樂樂後來上了熱搜。

她的事情,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正如樂樂所言:「希望下一個女生不會被困這麼久了。」

這是一個偶發事件,

卻讓社會關注到了獨居人士,和他們的生活需求。

不管怎麼看,都很美好。

在我看來,這已經是自救的優秀範本。

樂樂做的每一步行為,都充分展示了,一個獨居女孩該有的應變能力。

然而,還是有許多人吹毛求疵。

說她沒常識。

指責她不該關門。

還有人引到「不該單身」的話題上。

「有男朋友不至於這麼慘。」

「這就是單身的缺點。「

「有男朋友就沒這檔子事了。」

excuse me??

敢情你家對象是開鎖佬??

令我最詫異的是,樂樂甚至受到了人身威脅。

2月26日。

她收到了一個來歷不明的快遞。

裡面是一張紙條,寫著:「我在看著你。」

她的經歷被傳開後,私人信息被曝光,煩不勝煩+恐懼令她只能被迫決定,搬離現在的家。

圖:極晝工作室

明明是受害者。

樂樂卻成了「無腦」、「無知」、「無愛」的三大代表。

獨居被困,仿佛就是原罪。

掙脫不了,在他們口中,甚至是巨嬰表現。

但真是如此嗎?

寫這篇文章前,我特意搜集了相關案例,發現獨居被困的案例不要太多。

就在今年3月3月。

杭州一個姓李的男士,就被困在自家浴室里。

這位男士比樂樂運氣好。

有帶手機去浴室玩的習慣,最終報了警。

警察來到了,男士幾近崩潰,三魂都不見了七魄。

圖:錢江晚報

別說獨居,有時即便是住酒店,都有可能遇見被困的情況。

去年8月。

男演員張若昀就反鎖在酒店陽台。

並且沒帶手機。

無計可施,他只能站在陽台,瘋狂大吼求救。

樂樂的故事很快傳開。

在各大平台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共鳴。

足見樂樂的經歷不是單一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些網友都對樂樂稱讚有加。

並表示:「如果是我,壓根不可能像她那麼冷靜處理。」

到這,我想和大家說一個數據。

據民政部的統計顯示:

2018年,我國的獨居成年人口是7700萬;

而到了2021年,保守估計會攀上9200萬。

信息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獨居已是不可逆現象。

面對獨居帶來的危機,我們應該思考的,不該是如何消除獨居人群,而是如何解決獨居可能面臨的問題。

那麼,獨居被困到底該怎麼辦?

南京藍天救援隊組長,楊兢給出了3個方案:

1、毛巾法。

如果被困的地方有窗戶,毛巾是好幫手。

拿著毛巾,在窗戶來回晃動,可以加大被發現的可能性,提高獲救的機率。

2、梳子法。

很多時候,門鎖打不開是因為我們不懂原理。

但實際,一把梳子就能解決。

遇到門反鎖、鎖芯壞了,可能嘗試用梳子在門鎖附近的門縫來回滑動。

楊兢隊長現場模擬時,一滑下來,鎖就開了。

證明並不難操作。

3、敲擊法。

如果像樂樂那樣,被困在沒有窗的衛生間,手邊又沒有梳子。

那麼,敲擊法是最好用的。

敲擊哪裡?

靠近馬桶附近,或直接敲打馬桶的水箱。

因為,這兩個地方最接近大樓的通用管道,也最容易被他人發現。

敲擊的時間最好選在「擾民時段」。

也就是,睡覺時間。

因為,那段時間是整棟樓最安靜的時候,也最容易激起民憤。

樂樂就是這樣引來了林建。

才能絕處逢生。

面對輿論,樂樂說:

「對於這個社會、或者周圍人的看法,我不會很在意。作為個體,我會完全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去生活。」

獨居當然不是罪。

但風險的存在,也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現實。

如何減少意外?

意外來臨,如何面對?

這裡有一份獨居小提醒,請大家收藏。

1,租到房子,馬上要換鎖。

2,家中常備醫藥箱,以備不時之需。

3,準備好一個聲控報警裝備,確保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能喚醒並報警。

4,有一份穩定工作。萬一你出了事,公司會追查原因,聯繫不上會找過來,幫你脫困。

獨居的自衛方式,女孩都需要不斷學習。

除此之外,隱私安全也要注意。

我發現,多個網絡傳播的文本,都有疑似樂樂的真名和其他隱私信息。看得人不寒而慄!

這世界充滿了未知,也有太多不可控。

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只能一邊修行,一邊披上盔甲,保護好自己的軟肋,護佑好一己之身,繼續行走江湖。

人生風煙滾滾,我們必須從中經過。

作者:有鴨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OpdDXgB9wjdwRpvI_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