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不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
它圓細、爽滑、柔韌,具有獨特的風味。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滷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
1、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滷牛膀、牛肝等,加滷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2、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3、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4、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恭城油茶
油茶的統—製作方法是以老葉紅茶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鹽加水煮沸,多數加生薑同煮,味濃而澀,澀中帶辣。恭城一帶還再加磨醉的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澀,並因煮的時間恰到好處,使恭城油茶被舉為各地油茶之冠,享譽桂北和廣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節,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客人到來則不分早晚,隨時煮好奉客,而且更為豐盛。
灕江啤酒魚
陽朔一道亮麗的飲食文化風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嚇一跳,大名如雷貫耳,如果不試一下就真的枉費到此一游。啤酒魚有點像川菜中火鍋魚的做法,先把魚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種調料燒制而成。燒的器具很特別,魚放在一個平底的盤子裡,盤子下面是一個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鍋直接將鍋放在爐火上面。這樣上面的魚不易燒糊且受熱均勻,入口果然鮮辣可口,無一絲魚本身的腥味。對了,一定要吃帶鱗的,正宗的啤酒魚,魚鱗都炸得非常脆,好吃極了。
黃竹筍是廣西桂林的一大特產
黃竹筍含有蛋白質、粗纖維、糖類、維生素和胺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機化合物,具有開胃消食、減肥、健美、防便秘等作用,是高蛋白、低澱粉、低脂肪的綠色食品。可火鍋燙吃,又可鹵燴煎炒,味香甜,鮮嫩可口,為四時客宴和家常小吃之佳肴。
打油茶桂林灌陽的最有名的小吃之一
灌陽的油茶也叫「炒米茶」,顧名思義「炒米茶」就是以炒米為主打食品。打油茶所需要的配料有:茶葉、花生、蔥花、酸辣椒、綠豆、米粉或麵條。
製作方法
1、用高溫把油燒熱,把炒米炸好,這是主料,必不可少的,把花生也炸好,蔥花切成一小段一小段,以供放在油茶里用。綠豆放在鍋里炒一炒,把腥味去掉。米粉或麵條煮熟,用涼開水泡好,不讓它結成塊。
2、把茶鍋——一種帶有茶嘴的煮茶工具放在爐子上,然後將茶葉放在鍋里,炒一炒,再放一些生薑以及炒好的綠豆放進鍋里,用一個「7」字型的木錘把鍋里的東西搗爛,然後放入豬油,放入水煮沸。再將炒米、蔥花、花生、米粉或麵條、酸辣椒等佐料放進盛茶水的小碗里,——一種特製的茶碗,比我們平時吃飯用的碗小一些,灌陽當地的人叫做甌子,然後再把茶水篩進小茶碗里,注意,不能把茶鍋里茶葉或其他配料弄到碗里去,因為下一鍋還需要再用這些料子來煮的。
桂林碗糕
碗糕、水糕又名「梆梆糕」,用灕江水浸泡粘米,磨成半液體狀(粘米以全州和灕江兩岸出產的粘稻米為好),加蔗糖後盛於淺黃色小粗碗中蒸製而成,以加水的多少而成為碗糕與水糕。碗糕稍干,吃時清甜鬆口;水糕較稀,吃時甜滑易咽。兩者的爽口、清香,還得之於灕江之水和「吃」灕江水長成的桂林粘米。碗糕是以小碗為模具,裝原料蒸製而成。顏色鵝黃,口感暄、松、綿、軟、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適合老人、兒童食用。
做法:原料:麵粉、白糖、雞蛋、泡打粉、青紅絲、瓜仁、葡萄乾
1、將麵粉過羅篩細待用。葡萄乾用清水洗凈。
2、將雞蛋磕入碗內,加水攪均勻,再加白糖、泡打粉及篩過的麵粉,用手徐徐攪拌至無疙瘩為止,即成碗糕糊。
3、小碗裡面抹上凈油,倒入半確定糕糊,上面擺上青紅絲、瓜仁、葡萄乾。
4、蒸鍋上火,加水燒開,將碗上屜,旺火蒸15分鐘便熟,出鍋將糕從碗中倒出即可。
桂林馬蹄糕
一提到桂林馬蹄糕,對不少市民而言,它不只是點心了,還蘊涵有許多童年的記憶。馬蹄糕是一種傳統小吃。以糖水拌合荸薺粉蒸製而成。荸薺,粵語別稱馬蹄,故名。其色茶黃,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斷,軟、滑、爽、韌兼備,味極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