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一天送了247單!宅家的你,要謝謝路上奔忙的他

2020-02-09     每日商報

已經過了元宵了。

疫情影響下,宅,成了這個春節大部分人的日常。

買菜、採購日常生活用品,也變得和往常不一樣。

好些群里開始討論如何去菜場買菜,如何定鬧鐘在網上買菜看誰手快。

APP上買好的菜陸續送到了小區門口。

32歲的徐新建是杭州千島湖人,這一年多來是每日優鮮的一名配送員。

到2月8日,是他連續上班的第14天,每天要送130到140單。而京東配送員李德豐一樣很忙,最多的一天,他送了247單。


多了一些寬容和理解

催單的客人變少了

2月8日中午一點左右,徐新建在打鐵關站點等著同事們撿單、打包,即將開始新一輪的配送。這天上午,他已經送了60單左右,這是平日裡一天正常的工作量。

一個個袋子繼續往電動車上裝,踏板處、車頭以及車架上的筐。

他已經連續上班14天了。除夕他趕回老家吃了年夜飯,大年初一在家歇了一天就匆匆趕回杭州上班,直到元宵。

「這是來之前沒有想到的。」原本春節期間單子的單價翻倍,他說為了多掙點錢,所以就早一點回來上班了。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平台訂單量暴增。

他們站點,從一天200單左右上漲到了800單左右,一下子,大家變得忙碌了起來。在徐新建配送之前,打包的同事,也忙的暈頭轉向。

「前面根本就撿不出來,太多了,單子太多了。」為此,徐新建說,「7號那天下午三點,我們APP關掉了,要不然會一直出單。」他說實在是「撿不出來」。

「受到疫情影響吧,大家都願意呆在家。」徐新建說,誰又想在這個時候出來呢?「可是我們不出來又怎麼辦?很多人都等著我們送。」這段時間,徐新建的工作壓力有些大,有些比如河南的同事暫緩回杭,站點的配送員從7、8個減到了4、5個。他能做的,下班後早點休息,上班的時候做好消毒,帶好口罩,每天量體溫。

最近,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徐新建說大概有9小時在路上,剩下的時間吃飯,然後等著同事打包。常常晚上8、9點鐘,還在等著配送。

這麼多天裡,徐新建看到的杭州是空蕩蕩的,說起前兩天的雨,他說讓自己心情有些不好,「車上東西有些沉,濕答答的。」

隨著天氣漸漸好轉,徐新建的聲音也輕快了起來,他說最近幾天,催單的少了,「原本一小時送達,現在肯定是不行了,這種非常時期,好像更加能相互理解了,大家都變得好說話了。」

從禮品變成了米麵糧油

最多一天他送了247單

41歲的李德豐是新杭州人,老家湖南。父母和哥哥一家也都搬到了杭州定居,所以這個春節他一直在上班。

他大概是前年的春節前成了京東快遞的一名快遞員。

李德豐說,上一個春節,大年初一也就50單左右,今年有一百多個單子,大概是去年的三倍。

最近幾天,李德豐說有一天送了247單,「雖然和雙十一的時候一天三四百個單子沒法比,也已經很多了,沒有少於100單的。」

李德豐發現,大家買的東西有很大變化。去年春節,他一件件往客戶家裡送的是禮包、玩具、休閒零食、禮盒。今年,則換成了水、米、油、生鮮、蔬菜這些東西。

李德豐形容兩個春節都是把車開在路上,只是心情是不一樣的。

「去年是半車東西,晃蕩晃蕩就出去了,今年東西都很沉。」李德豐把這些稱為「大傢伙」,有時候擔心車子的輪子會不會被壓扁。所以他會開得更加小心。

受到疫情影響,快遞和外賣都只能送到門口,這樣一來,李德豐說派件的速度反而快了不少,要不然人手少派送的壓力也大。

而且,他說好多人都買好多:「以前也會碰見買一些生活用品,只是很少見到一下子買這麼多」。

元宵節這天,傍晚6點左右,李德豐已經工作了近10小時,派送完了手上的單,長時間佩戴口罩的臉上,有了明顯的勒痕,甚至耳朵有些變形。

李德豐認真而努力,他說他和同事們都在努力送,讓大家不要著急。

「你給自己家裡送過東西嗎?你們家裡最近是怎麼買東西的?」小時新聞記者問李德豐,「我老婆在網上買好去小區門口拿的吧。我最近忙得都沒時間管家裡,都是我老婆在管。」李德豐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家裡,妻子和孩子在等著他回家吃飯。


來源:錢江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LQFKXAB3uTiws8KLc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