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時,他們是一群被所有人保護的孩子;17年後的今天,他們是保護大家健康的「戰士」。身份的轉換讓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在了這場抗「疫」戰爭的前線,和病毒做鬥爭。網上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哪來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人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模樣,治病救人跟死神搶人罷了。」
三名90後醫生的抗疫故事
結束了發熱門診14天的工作,徐玉珍、邢博萍、程崗三名90後醫生撤離一線,開始在指定地點進行隔離,十幾天後,他們才能與家人團聚。作為亳州市人民醫院第一批抽調到發熱門診工作的年輕醫生,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們沒有退縮,義不容辭奔向防控疫情第一線。
程崗:推遲婚禮堅守抗疫一線
大年初一,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程崗接到任務,下班後直接到發熱門診工作。他沒有多想,簡單收拾一下便進入了新的崗位。
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的醫生共15人,根據排班,他和徐玉珍、邢博萍一班。程崗是三人中第一個到武漢返鄉人員發熱門診值班的醫生。
程崗說,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二兩天的患者非常多,第一天值班他就從下午5點20分一直工作到第二天上午8點,十四個半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1990年出生的程崗本打算過了年與女友結婚,因為疫情,只能推遲婚禮。「特殊時期,職責所在,女朋友和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程崗說,能成為第一批進入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他覺得很光榮。
徐玉珍:在亳州抗疫的湖北姑娘
2018年,因為愛情,28歲的徐玉珍從湖北十堰來到了亳州,成為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一名醫生。疫情來襲,家鄉湖北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作為一個湖北姑娘,徐玉珍很想回到家鄉奉獻自己的力量,但亳州也出現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他們也等待著醫務人員去救治,所以當接到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的指令後,她義無反顧。
徐玉珍從大年三十早上開始進入發熱門診,因缺少經驗,她早晨喝了粥,為了節省防護服,一直忍受著憋尿的痛苦。在未吃午飯,連續工作了6個小時後,她實在忍不住了。後來工作時間她再也沒敢喝過粥和水。
與程崗一樣,徐玉珍也是打算過了年與男友舉行婚禮,但無奈只能延期。「婚禮晚一點舉行沒關係,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就好。」徐玉珍說,她的父母很早就從十堰城區回到了山區老家,那裡疫情不是很嚴重,這讓她在工作中又少了一份擔心。
邢博萍:口乾舌燥卻不敢喝水
邢博萍出生於1991年,是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的醫生。大年初一,他開始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第一天值班是在普通發熱門診,普通門診面臨的風險比武漢返鄉人員發熱門診低,但工作量卻相對要大。他說,第一天他就接診了200餘名患者。
與護士相比,醫生不需要來回奔跑,但需要不停地說話,了解患者的病史,還要安撫他們的情緒,回答他們一系列的疑問。邢博萍說,不停講話就會口乾舌燥,但為了節省防護服卻不敢喝一口水。
十幾天無法回家,邢博萍與女友也只能靠偶爾的電話傳情。女友曾到醫院來給他送過一次東西,他們也只能遠遠地互相看一眼。「謝謝她的理解,等疫情過去之後,我一定好好陪陪她。」邢博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