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被母親打擊,她連續整容300次":打壓式教育對孩子真的好嗎?

2019-08-02     小姨媽呱唧呱唧

前不久,日本某檔綜藝的特別節目登上了熱搜。原因是節目裡進行了一項實驗:測試一個內向、不自信的女生,在被人連續誇獎了50天後能否變好看?

你們覺得能嗎?如果真的可以,我們這些長相平凡的女生是不是也算找到了不用挨刀子,就能完成巴啦啦大變身的魔法了?

不管結果如何,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過程是如何進行的。

01

這個叫做kyouka的21歲女生,出場時一副框架眼鏡外加大大的口罩,走路含胸低頭,努力把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由內而外散發著不自信的氣息。

節目組為了讓她更自然的與人交流,特意安排她去上義大利課。首先,由她自由選擇一位自己喜歡的老師,接著50天「誇誇實驗」就開始啦。

這位帥氣男老師對於讚美絲毫不吝嗇,kyouka身上任何東西在他眼裡都成了完美的讚美對象,「你的眼鏡很可愛啊」,「黑色頭髮和紅色眼鏡也非常搭」。

一開始聽到這些,kyouka慌亂無措,只是搖著手說「沒有沒有」,慢慢的,她開始微笑著接受這份善意的讚美。

在老師的鼓勵下,kyouka開始參與更多的集體活動,製作義大利菜、聚餐……每次嘗試耳邊都會伴隨著那句「你做的真的很不錯」。

實驗到了31天的時候,她終於能克服自己對口罩的長期依賴,不戴著它也能大大方方出門了。因為老師和她的朋友們都說「你摘下口罩後很可愛」。

時間再往後,kyouka開始主動買時尚雜誌、學習化妝,甚至會主動去逛街換眼鏡、再去理髮店換髮型。

終於到了第50天,節目把每天實驗結束後拍的照片串聯起來連續播放,我們是真的肉眼可見她的狀態和顏值都在變好,開頭和結束的照片放在一起,甚至不像是一個人。

必須說,這種變化其實有化妝造型的加持,也有拍攝角度的調整,真要較真起來,kyouka絕對算不上是變得更好看。但讓我意外的是,這次網友幾乎一致的沒挑刺。

有條留言讓我印象深刻:比起變美,更重要的是變自信了吧,有人願意給到這份鼓勵是很幸運的事情啊。

其實,被誇贊之後變得自信,願意去做出改變,主動讓自己變得更好,這本身就是件再好不過的事情,又何必糾結到底是化了妝還是找了角度呢?

02

今年3月,一種不管你說什麼做什麼,都會被大家圍起來誇獎的「誇誇群」在全網爆火。但在被過度娛樂化解讀之前,它其實源起於豆瓣上一個互相取暖的小角落。

「相互表揚小組」成立於2014年,截止到目前成員已經超過10萬人。在火爆之前,這裡經常出現的帖子是關於「遇到挫折和困難或者心情不好求安慰」,也有不少抑鬱症患者在這裡尋求溫暖。

每當一個新帖子發出來,跟帖里並非是誇張的彩虹屁,而是充滿同理心的鼓勵和表揚。這些來跟帖的人同樣有自己的人生難題,挫折與無奈,但只要心情不錯的時候就來當一次別人的太陽,這樣,當自己陷入低潮的時候,又會反過來得到別人給的溫暖。

這樣的良性循環才是「誇誇群」最初的樣子,而它之所以能吸引到這麼多年輕人加入,不過是因為——生活的打擊太多了,可不可以不要只看到我的失敗與不足。

在中國家庭里,不少孩子是在打擊教育模式下長大的,甚至在整個童年時期都沒有得到過父母的一句表揚。

綜藝《少年說》里,引發最多討論的就是那個13歲的初一女孩,她抱怨媽媽:「為什麼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我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偏偏那個「別人家的孩子」還是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學霸閨蜜。

但媽媽聽完,給出的回答是這樣的:「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斷地打擊你,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受點打擊可能就會有點飄」。

在日本,一個叫做椿朋海的女生全身上下動了300次整形手術。而這種對整容近乎病態的依賴正是源於母親的評價。

小時候開家庭聚會,許久沒見的親戚見了她,寒暄道:「哎呀,都長這麼大了。」母親馬上接話:「她是個可憐的孩子,長得那麼丑。」很難想像這樣的話是從親生母親口中說出來的。

但是還不止於此,整個童年時期,母親都在她耳邊不停的念叨「長得太醜了」。這讓椿朋海從小就對自己的容貌產生了極度的自卑心理。到了18歲,她果斷的選擇了整容,並且持續了整整22年。

在這樣長期的打擊教育和負面評價下,一個人的自信早就消磨殆盡了,真的很難在遇到挫折時還有那份勇氣鼓勵自己:只要我再努力一下,我一定可以挺過去的。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外力去幫我們恢復和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美國心理學者Levine等人就發現:人們感受到的善意,並不會因為它隱藏在謊言里就打折扣。看似不成立的彩虹屁,裡面包含著的都是真實的情感支持。

03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互懟不生氣」成了最流行的朋友相處方式。但這種模式里,有個很微妙的平衡點,即兩個人之間一定要有你來我往的互相「懟」且雙方都能做到不生氣。

一旦平衡被打破,這段友情就會千瘡百孔。正如《我們是真正的朋友》收官時引發的熱搜討論:大S有沒有「欺負」阿雅?

節目裡,阿雅誇大S是高級臉,大S回說:「你是我們姐妹中看起來最不高級的」;

阿雅吃飯時跟姐妹們分享自己的偶像劉德華,大S立刻打斷「閉嘴」;

大S好不容易夸一次阿雅,「你這條牛仔褲很好看」,但會馬上補上一句「好適合腿短的人穿」。

說實話,一路看著《康熙來了》長大的我,從前真沒發覺大小S是在欺負阿雅。就像有人提問的那樣:阿雅不是一路被損過來的嗎?為什麼現在大家突然為她抱不平?

但看到下面這條高贊評論後,我才恍然大悟:「因為以前的觀眾的帶入視角是大小S ,隨著時間的變化,經歷了挫折和成長後才發現,原來我們都是阿雅。」

是啊,被生活捶打之後的我們,太清楚自己有什麼不足,也明白很多事情不過是求個安慰,真正要扛過去的還是自己。

在那些遭遇挫折、沮喪、無助的時刻,我們不想要被懟來激發鬥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擁抱,一句「你很棒了」,這樣的溫暖才是成人世界朋友存在的意義。

就像小羊姐說的:「 節目播完了,大家才回過神來,成年人的世界好像不應該這樣。 每個人都要長大。那些存在感特彆強、刀子嘴豆腐心的朋友,倒不是塑料姐妹,只是過了30歲,我們再也不想委屈自己與她們交往。」

也許大S們真的沒有惡意,但經歷的事情多了之後,我們會發現毒舌的快樂少了一些,傷害倒是多了很多。到頭來,人與人之間的讚美和溫暖才是更珍貴的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ANFWmwBUcHTFCnfRC9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