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氣就"爆發"?讓孩子了解"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有用

2020-06-20     鯨魚奶媽

原標題:一生氣就"爆發"?讓孩子了解"踢貓效應",比你說教更有用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這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家長給我私信說,孩子的脾氣很暴躁,在情緒控制方面不是很強,有的時候只要心情稍有不爽就會爆發,而且還是不分時間和地點的。

就像前幾天帶孩子超市採購,孩子想要一個玩具車,但是家裡真的已經有很多玩具了,過年的時候剛給孩子買了新的玩具,於是就拒絕了孩子的請求,者讓孩子一下子委屈的哭了出來,超市裡的人被孩子的哭聲吸引,自己也很難為情,態度就有些強硬的禁止孩子耍潑,誰知道孩子直接躺在地上無理取鬧,好言相勸不同,自己最後只能訓斥了孩子然後直接把孩子拽走。

原以為孩子會放棄了反抗,回家的路上還算平靜的,誰曉得人小脾氣是真的大,憋著的一股氣回到家又開始發泄,居然膽大包天的把一個瓷具杯子摔向地面,看著滿地的碎渣,我第一時間是擔心孩子有沒有被劃傷,後面檢查沒傷口便就事論事的看待孩子這一系列過分的表現。

孩子其實也嚇懵了,好像剛才摔東西真的只是一時的衝動,在看到我的憤怒神情後他也恐懼了,捂著臉哭著說:媽媽,媽媽我錯了,我知道錯了。

看到孩子這樣,作家長的真的也就只能批評一兩句然後講大道理,可以根本治標不治本,孩子一生氣就爆發,這樣的性格在自己家好能包容,換作外人就真的不一定了。

那麼針對這樣的情況,到底要怎樣有效的進行引導和糾正呢?

在這裡推薦讓孩子了解"踢貓效應",比家長說教更有用。

一:什麼是踢貓效應?

一位男士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因此他受到來看公司領導的批評,這讓他感到很憤怒,一肚子怨氣無法排除,壓抑在心中。等回到家後,情緒不好的他看到孩子又不聽勸告的在地上摸爬滾打,於是借著這一個機會把玩鬧的孩子說了一頓,自己心中的怒火也發泄了大半,但是被訓斥的孩子卻感覺心裡委屈,憤怒的踹了旁邊的貓,貓兒受到了驚嚇一下子就竄到街上,導致路過的司機為了躲避小貓急忙轉彎剎車,卻難以避免的將過路的人撞傷了。

這就是心理學"踢貓效應"的概括來源,就是指將比自己弱小的個體作為發泄對象,將壓抑情緒發泄在其身上,以至於造成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情緒是使得我們人更具生動的一種情感表現,我的情緒表現有很多種,也是受到不同放入條件所激發出來的。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環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當一個人的情緒變壞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比自己更弱的下級進負面情緒的發泄。正如上面故事所說:上司看到男士的工作出現錯誤影響了業務進程,所以批評了男士,而男士受到了上司的批評感到很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積壓在心裡讓他更為暴躁,當看到比自己能力弱的孩子後,便藉由孩子作為出氣筒,對孩子進行了負面情緒的發泄,孩子無緣無故受到訓斥,心裡也很委屈,但是又無法反抗於父親,當他看到比自己更弱一級的貓咪時,便選擇將貓咪當成了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二:踢貓效應所帶來的不良社會現象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的不良情緒會隨著社會等級的強弱依次傳遞,當人們產生不良情緒的時候,潛意識裡會選擇自己可以掌控,甚至是比自己弱小和無法還擊的人身上去發泄。

而這樣的負面連鎖反應最終導致的後果也是不良的,在我們生活中,"恃強凌弱"的現象有很多,例如近期再次引發輿論關注的校園欺凌事件,其實就是典型的事例表現,很多參與到欺凌事件的施虐者所選擇的欺凌對象都是比自己能力弱的,而被欺凌者有可能在長期備受欺凌的情況下,產生心理上的扭曲,自身負面情緒無法發泄,可能會選擇極端的方法來逃避再次受到欺凌,亦或是尋找比自己更弱一級的人物來進行負面情緒發泄。

孩子一生氣就爆發,情緒控制能力不強,這就很容易表現出巨大的破壞能力,不僅會導致情感關係出現矛盾和分歧,同時也會讓孩子越來越控制不住自己,直接選擇用暴力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還有的家長會對孩子進行說教,告誡還選擇抑制自身的負面情緒,可能會以更強硬的態度對孩子進行恐嚇,從而使得孩子不敢發泄情緒,這樣的做法雖然可以取得表面上的顯著效果,但是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可能會因為負面情緒的長期壓制,從而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不利於成長發展,還可能做出更具有破壞性質的行為。

三:讓孩子理解踢貓效應的意義何在

踢貓效應中所反映出了就是憤怒等負面情緒的連鎖影響反應,其實就是因為情緒發泄者沒有合理的對負面情緒進行發泄,沒有顧及到被發泄者的感受,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的產生,致使情況越來越糟。

當孩子情緒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出現暴動行為的時候,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的衝動行為多帶來的傷害是多麼的嚴重,而當錯誤已經造成的時候,他們也是手足無措的,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在情緒失控的時候真的是十頭牛都拉不住,但是情緒緩過去的時候自己也萬分的後悔。

而不同性格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情緒失控行為所採取的的行為也不同,有的可以引導孩子慢慢的冷靜下來,有的卻是火上澆油一般導致情況更加嚴重,最後出現了"兩敗俱傷"的情況。

這也是要求,家長要想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身情緒,首先要自己了解到踢貓效應所導致的不良影響,當能控制好自身情緒的時候,再試著去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引導孩子了解踢貓效應。

四:了解踢貓效應學會合理髮泄

1.讓孩子了解踢貓效應

家長在了解踢貓效應後,再通過生動形象的方法來幫助孩子了解踢貓效應,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衝動行為可能會侵犯到他人的利益,可能會讓他人感到難過和憤怒,這不僅會破壞兩人之間的情感,也會導致這個錯誤傳遞下去。

2.了解孩子情緒波動的原因

所有問題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孩子情緒出現波動也是受到了外界的影響,所以家長在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時,在保證自身不受影響下,努力地去安撫孩子,讓孩子深呼吸或者轉移注意力,當情緒穩定下來,家長就要主動詢問和了解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原因是為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

3.引導孩子學會合理髮泄

孩子在發泄情緒的時候如果採取了不正確的方法,將比自己弱的人當做出氣筒,這樣的錯誤行為就需要家長去進行引導和糾正,家長要告訴孩子負面情緒每個人都會有,但是如果採取暴力的發泄方式,那勢必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如果真的感到很壓抑,可以採取一些合理的方式進行發泄,比如運動或者轉移注意力,或者主動找人進傾訴和心理輔導諮詢。

孩子有脾氣是正常的,他們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而很多時候都會通過情緒發泄來進行表達,這就需要家長來進行引導,幫助孩子懂得控制自身的情緒。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zALD0XIBnkjnB-0zAq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