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訓練呼吸的方法,不但能夠增強呼吸系統器官的功能,加快機體的新陳代謝,而且能夠貫通經脈、活躍全身氣機,還可激發人的生理潛能,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和自我修復能力。
柔長呼吸法特點是吸氣和呼氣均要求柔緩細長。這裡的 「長」 除時限要求之外,還要求氣息的線路能到達腹臍乃至雙腳末端。其主要功能是可以形成神息相依、神氣相抱的態勢,從而激發丹田氣機。
如《丹經極論》:「於寂然大休息之場,恍兮無何有之鄉,灰心(無欲)冥冥,如雞抱蛋(專意),似魚在水(自然)。呼至於根,吸至於蒂,綿綿若存,再守胎中之一息也。」讓呼氣、吸氣均下達腹臍,並做到「綿綿若存」,這就是柔長的深呼吸。道家倡導的「踵息法」,其實就是指這種柔長的深呼吸。
《莊子》說:「古之真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性命圭旨》釋踵息時說,「常人呼吸皆隨咽喉而下,至中脘而回……至人呼吸則直貫明堂而上,至夾脊而流入命門,將以祖氣相連」,所以「踵者,真息深深之意」。丹經中常常提到的胎息,也是一種柔長深呼吸,只不過是一種極微細、微細到若有若無的柔長呼吸。
《胎息銘》說的「吐唯細細,納唯綿綿」,便是這種呼吸的描述。煉胎息,不僅要掌握呼吸柔長的要領,還要「固守虛無,以養神氣」。只有做到神氣相抱,才能神閉氣靜,妙生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