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宣判,請全體起立。」
法槌聲響,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首例生物基因技術藥物專利申請複審行政案件公開宣判,在旁聽群眾的注視下,本案審判長王闖莊嚴宣讀判決結果,維持一審判決,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作出審查決定。自此,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2019年「集中宣判周」活動完美收官。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的設立,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推進公正司法的重大改革舉措,是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重大制度創新。
司法引領,增加中國科技創新動力
智慧財產權法庭自成立以來一直備受關注,本次的「集中宣判周」活動將具有標誌性意義的6起案件集中公開宣判,是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正面回應了社會各界對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期待,充分彰顯了深化司法改革,強化激勵和保護創新的職責使命,向全世界提交了一份技術類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中國答卷。
集中宣判的案件中,既有專利案件,又有植物新品種案件;既有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領域案件,又有醫療器械等民生領域案件;既有裁判規則創新,又有訴訟程序創新。有關案件的妥善裁判和審理創新,是智慧財產權法庭作為司法改革探索者、科技創新助推者、技術類案件審判主導者、公平競爭維護者、國際規則引領者的重要舉措和探索。
全國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旁聽了本次庭審,他表示,本次集中宣判活動對提高中國司法審判的國際影響力和通過司法判決引導法律權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也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司法保障提供了有力措施。通過發揮典型案例對司法的引領作用,提升了人們對智慧財產權的認識,提升了企業對智慧財產權的運用,讓國際社會放下有色眼鏡去看中國智慧財產權的成就,增加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動力,提升了中國制度自信和中國話語權。
立足一線,彰顯技術保護中國水平
本次「集中宣判周」活動的收官之作是上訴人國家知識產權局與被上訴人伊拉茲馬斯大學鹿特丹醫學中心、羅傑·金登·克雷格發明專利申請駁回複審行政糾紛一案。本案的承辦法官朱理表示,這一案件涉及的單克隆抗體技術,是目前發展最快的生物分子藥物領域技術,在抗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療效,擁有非常巨大的市場。
「該案到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審理,表明智慧財產權法庭已經處於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最前沿。」
「本次集中宣判的6起案件,彰顯了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在審判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的中國水平。」馬一德說,「集中宣判在我國以司法為主導提升中國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和運用能力方面做了很好的借鑑,通過司法判例來引導人民法院判決的說理,從而樹立司法的權威。」
前來參加旁聽的智慧財產權律師閆曄感慨良多,對於目前我國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發展成就感到由衷自豪,他說:「十年前,我們做專利訴訟去的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後來到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今年,能到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參加旁聽,作為專利律師,我感覺非常光榮。之前做訴訟時,國外的申請人最大的擔憂就是他們的技術能不能夠在法庭上被很好地理解,讓事實得到查明。我們在出庭時也感覺到這方面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當事人掌握的有些技術非常專業或者處於尖端,法官的法律知識深厚但技術知識和專業人士總有一點差距的,雙方在交流的時候會遇到障礙。隨著這幾年智慧財產權法院的成立、技術調查官制度的建立,我們感覺專利訴訟在中國越來越順暢,現在我們對當事人會說中國的專利審判會使你的訴求得到保護,中國的審判能力是沒有問題的。我們非常欣喜,感到趕上了好時代,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案例都是我們的指導案例。」
集中公開,展現司法保護中國力量
公開公正是人民群眾對法院的期待。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特別是重大案件不僅公開審理,也公開宣判,對以透明促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網絡預約旁聽的李慧敏是第一次走進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她為法庭的專業性所震撼。13日前來旁聽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陸迅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說:「旁聽庭審讓我感受到了智慧財產權法庭審判的專業性和客觀性。在本案中,法官既需要掌握關於生物基因的自然科學知識,也要精通專利法,經過全面謹慎現實的評估作出終審,難度是非常大的。通過這次旁聽,我對我們國家的智慧財產權行業和智慧財產權法的研究和發展充滿了自信與期待。」
《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執行主編李雪表示,本次案件涉及到外國主體,二審過程全程網絡直播,對外國創新主體感受中國司法的公平公正公開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在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程度和研究深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和法庭的幾位法官平常也請教過一些問題,他們經常後半夜的時候還在加班。只有這些付出才能呈現出如此精彩的案例,不僅國內在關注智慧財產權法庭,國際也在關注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每一個研究方向,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法官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
對於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標誌性案件的集中宣判,對進一步統一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標準、提高審判質效、提升司法公信力具有不可估量地作用。「集中宣判案件其實是把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的法官的審判水平集體亮相,向國際展示了中國法官在審理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的審判能力。」馬一德說,「放在陽光下讓全世界的人看中國的智慧財產權法官對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審判的法律運用能力、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國際全球觀能力,是彰顯我國多年來對智慧財產權保護取得巨大成就的集中考驗。」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為時代主題,智慧財產權作為創新發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支撐,承載著重要的使命。智慧財產權法庭在這一歷史命題下,將繼往開來,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昂揚的姿態、奮發的精神,進一步統一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標準、提升智慧財產權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財產權戰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