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⑤黑龍江:號外!大機會來了,看老工業基地如何重振雄風

2019-09-09   一帶一路報道

9月6日,國新辦舉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聚焦「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9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黑龍江專場新聞發布會

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在會上介紹,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2倍,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73倍,工業增加值增長325倍,黑龍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從「共和國工業搖籃」到「挺起民族工業脊樑」、從「簡單易貨貿易」到「全方位對外合作」、從「全國林木採伐基地」到「祖國北方生態屏障」、從「普遍貧窮」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

黑龍江進入計劃經濟較早、退出計劃經濟較晚,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是制約振興發展的癥結,全省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老工業基地振興處於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黑龍江,始終牽掛黑土地,三年兩次親臨黑龍江視察指導,賦予了黑龍江重振雄風、全面振興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重振工業雄風

黑龍江因工業輝煌而輝煌,重振黑龍江雄風就在於重振工業雄風。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推進工業強省建設、樹立大抓工業的鮮明導向,正在推動工業總量進位、結構優化、質效提升,以工業振興支撐黑龍江全面振興。

長安福特哈爾濱分公司的生產線

抓規劃。出台工業強省規劃、「數字龍江」發展規劃以及「百千萬」工程決定。同時運用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三長三短」的辨證方法,梳理了15個大的工業門類。「百千萬」工程指支持打造一批產值百億級的骨幹企業,抓一批可持續、有競爭力的千億級優勢產業,還要形成萬億級的產業集群,承載各類產業園區和高新技術園區,引導關聯企業縱向配套、橫向協作,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優產業。推進信息化、工業化「兩化融合」,做好「老字號」「原字號」「新字號」三篇大文章。2018年,全省「老字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7.6%,利潤增長了6%;「原字號」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1.8%,利潤增長了35.7%;「新字號」動能加快形成,食品、農副產品加工業保持10%以上的增長。目前,黑龍江省能源工業「一柱擎天」的局面得到了初步轉變。

黑龍江省擁有一大批高等科研院校


推創新。黑龍江省科技實力較強,擁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等院校,有獨立的科研院所226所,「兩院」院士40人,國家級專家4000多位,年均專利申請數量突破3.2萬件。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為中小科技型企業與市場對接創造條件。

強招商。把為企業做好服務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方面,聚焦經濟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特別是解決好物流短板。

黑龍江開通直達歐洲的國際貨運班列

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習近平主席6月訪問俄羅斯,和普京總統共同簽署了《中俄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兩國元首提出發展目標,兩國貿易額到2025年要達到2000億美元。

黑龍江和俄羅斯有2981公里的邊境線,在黑龍江25個開放口岸中,有17個是邊境口岸。與俄羅斯開展全方位合作,黑龍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黑龍江東寧口岸

推動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黑龍江藉助「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對接俄羅斯提出的「濱海一號大通道」以及歐亞經濟聯盟,推動「三橋一島」建設取得重大突破。5月31日,中俄合建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黑河—布拉戈維申斯克黑龍江(阿穆爾河)大橋順利合龍,預計年底通車。此外,百年口岸綏芬河和東寧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進行中。黑龍江省還將暢通東出西聯、南北貫通的國際大通道,用好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加強陸海聯通。

促進對外經貿合作提質增效。2018年,黑龍江省對俄進出口實現1220.6億元,占全國對俄貿易的近18%,排在全國首位。黑龍江省還將進一步鞏固能源、資源性商品進口優勢,發展自俄進口大豆等農產品深加工,提升橋頭區經濟水平,打造一批高質量境外園區,參與俄跨越式發展區和自由港建設等。另外,在邊境貿易方面,俄羅斯優質的高標準食品和農副產品,受到很多內地遊客青睞,邊境貿易富民效應明顯。同時,黑龍江還要不斷提高法治化投資營商環境,提升對外貿易合作質量。

充滿歐洲風情的哈爾濱中央大街

加強對外開放平台建設。中俄博覽會是國家級展會,一年在中國舉辦、一年在俄羅斯舉辦。中國舉辦年由黑龍江省承辦,今年的中俄博覽會在哈爾濱開幕。另外,黑龍江省還是中俄地方合作理事會中方主席單位。日前,黨中央、國務院批覆設立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對黑龍江省發展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黑龍江)自貿區涉及哈爾濱、黑河、綏芬河三個片區,實施範圍119.85平方公里。

來源:國新辦官網、人民網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編輯:雷露

審核:彭納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