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玉為美,君子無故不離玉!孔子口中的玉德是什麼呢?

2019-10-04   張玉堂翡翠網

玉,作為一種文化標誌,在中國有8000多年的文化歷史了。

翡翠玉石是一種文化和精神載體,不僅體現在政治、道德、禮儀、情感等方面,甚至在文化、藝術、服飾、宗教等方面都有所表現。

翡翠玉石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玉文化中最為核心的就是「玉德」思想,也在儒家文化中的「君子」文化。

古有言:「君子以玉比德。」這是聖人孔子眼中的玉德,他主張以玉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所以,翡翠玉石曾經是封建社會約束人們的道德規範標準之一。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崇玉尚玉,對玉的鐘愛已經達到了五體投地的程度。

無論是祭祀神靈,還是彰顯權力,無論是推動生產,還是裝點生活,玉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翡翠玉石几乎成為了一種信仰,一種崇拜。

與中國的青銅文化和瓷文化相比,玉文化的歷史更加悠久,幾乎可以和石文化、陶文化、骨文化相媲美。

古人以玉為師,以玉為友。翡翠玉石文化不僅是中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最具特色的一支。

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孔子所說的玉德是什麼意思?

玉德之一:溫潤而澤,仁也。

澤是濡的意思,即儒家。

儒家憲章文武,崇尚「禮樂」和「仁 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在政治上主張「德治」和「仁治」。

翡翠玉石所具有的色澤,剛好符合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

看著翡翠玉石,能讓人感覺到其中的溫柔流淌。

玉德之二:縝密從栗,知也。

縝意為縝,栗、知的讀音為智。

整句話意為玉質內緊而外貌明智,即要求人們要像翡翠玉石般,擁有外表的明智而又有內在的優秀素質。

玉德之三:廉而不劌,義也。

翡翠玉石,堅硬、性質穩定。

孔子將翡翠玉石的特性比作人的義氣,這就是要求人們既要廉潔奉公,又要對周圍的親朋好友保持友好的態度,關鍵時刻拔刀相助,不傷義氣。

玉德之四:垂之如墜,禮也。

在人們的腰間、頸間自然垂落的翡翠玉石,飄飄然像佇立在水霧邊的翩翩君子。

把翡翠比作人的禮儀,意思就是我們要禮儀謙讓別人,要自尊自愛。

玉德之五:其終詘然,樂也。

終即終點,詘即屈,這句話意為玉器碰撞有聲。

翡翠玉石相互碰撞而發出清脆之聲,要求人們不怕困難,保持樂觀,像玉石的敲擊聲一樣,鏗鏘有力地活著。

玉德之六: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瑕是玉之瑕疵,瑜是玉中美者。身為大自然的產物,翡翠玉石多多少少都會有瑕疵存在。

人也是一樣,我們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敢於改正自己的缺點,做到自己有自知之明,光明正大。

玉德之七:孚尹旁達,信也。

孚即浮,尹音略同筠,筠是指竹子的青皮。

翡翠玉石,一般都被厚厚的石頭包裹著,但打開一看,裡面就藏著璀璨的寶石。

這就是要求人們要由表及里,內美和外美同樣重要。

我們要像翡翠玉石般,在擁有堅強的外表的同時,內心也要保持清澈、飽滿。

玉德之八:氣如白虹,天也。

氣即氣質,氣質如白虹有通天之靈氣。

翡翠玉石,是集天地靈氣成一體的產物,它們經過了數萬年的地殼運動而形成了、磨練了自身。

我們也要在生活的磨礪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成熟,變成一個氣質好、風度好的優雅之人。

玉德之九:精神貫于山川,地也。

精神,即為神采,神采能通地,翡翠玉石就是埋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而被發掘出來的。

在被發現之前,它們就只是一塊塊不起眼的石頭而已。

古人以玉為美,君子無故不離玉!孔子口中的玉德是什麼呢?

這句話就是要求人們的精神面貌要充實、自信,如山川大地。

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自己不斷地進步,總能遇見光輝的未來。

玉德之十:圭琢待達,德也。

圭璋為祀神之器,圭璋是升堂之用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希望人們能像圭璋一樣,有大志、干大事、立大業。

以上就是孔子眼中的十玉德。在封建社會時期,這十個玉德成了人們的道德規範標準。

如今的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習其可取之處並發揚光大。

翡翠玉器在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性,人人皆知。

玉文化綿延幾千年,至今魅力不減,生命力越來越旺盛,可以說,這是世界文明的奇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