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小縣城到副中心城市的華麗轉身

2019-09-24     西安封面

9月23日,西安市「奮鬥新時代 闊步新征程」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舉行,集中展示鄠邑區70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鄠邑區黨政主要負責人介紹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鄠邑各項事業的發展成果,並答記者問。

鄠邑區南依秦嶺、北臨渭水,素有「關中山水最佳處」的美譽。2017年9月撤縣設區,總面積1279.42平方公里,總人口61.27萬,是遠近聞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鼓舞之鄉、中國圍棋之鄉、全國文明城區、國家衛生城區。

70年來,鄠邑區從封閉落後走向開放進步,從貧窮滄桑走向富裕美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鄠邑區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決策部署,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

70年來,全區經濟規模由小到大,經濟實力由弱到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生產總值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0.12億元增長到1978年的2.13億元,再到2018年的217.26億;地方財政收入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4.2萬元增長到1978年的0.11億元,再到2018年的11.7億元;2018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73.99億元,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到1978年近三十年累計投資的39倍。鄠邑區步入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呈現出量質雙升的良好態勢。

70年來,全區產業從無到有,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工業粗放經營到集約發展、低端服務向中高端服務邁進的歷史性轉變。設施農業面積突破20萬畝,現代農業占比達到8%。逐步建立了涵蓋30多個行業門類的工業體系,形成了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為主體的三個百億優勢產業集群,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80.58億元。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97.57億元。

70年來,鄠邑區率先在全國實現「大地園田化」,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了由「小縣城」向副中心城市的華麗轉身。城市建成區達到35.85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2.25%。全區公路總里程接近1700公里,鎮(街)村班車通達率100%,環山旅遊路、西漢高速、西成高鐵穿境而過,九縱九橫道路成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1萬多處,移動手機和光纖網絡實現區域全覆蓋。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70年來,鄠邑區樹牢綠色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紮實做好森林資源保護、造林綠化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整治工作。拆除秦嶺北麓各類違建527宗57萬平方米,完成179宗「大棚房」問題整治。實施散亂污企業清零整治,生活垃圾村收集、鎮轉運、區集中處理實現全覆蓋,加強河道治理,實施澇河渼陂湖水系生態修復。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50.16%,是陝西省重點林業區縣之一。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設立市民之家,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壓縮40%以上,13個部門、155個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建成雙創載體38個,發展各類市場主體15192戶,民營經濟占比達到59.8%。

70年來,鄠邑區恪守發展為民的根本導向,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909元和12415元,居民消費實現從「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需求向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層次消費轉變,貧困發生率低於0.14%。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和失業保險實現從無到有,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70年來,鄠邑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破解民生難題,切實增進人民福祉。適齡兒童入學率、普惠性幼兒園占比、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100%、91.48%、100%、92%。現有各類醫療機構450家,床位3080張,從業人員4634人,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達38.2%。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形成,戶縣農民畫成為全區對外宣傳的金字招牌,10個項目成功入選非遺名錄。現有國家級和省級雙創載體4個,科技引領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建設生態鄠邑美麗鄠邑

下一步,鄠邑區將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緊緊抓住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機遇,加快「保護大秦嶺、融入大西安、建設副中心」步伐,實施「東進、西跨、中優、南控、北通」城市發展戰略,通過「三步走」,努力構建「一中心兩軸三帶多組團」發展框架。重點從三方面抓起:

持續鞏固提升秦嶺北麓違建整治成果,堅持依法治山、規劃控山、網格管山、常態巡山、鐵腕護山,切實做到整治到位、修復到位、保護到位,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充分利用區域內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資源稟賦,繼續實施「九縱九橫三美三化」新鄠邑田園化行動,加快「綠山、整田、護林、理水、改院」力度,把每一條公路建成風景線,把每個村莊建成小公園,唱響「關中山水最佳處」品牌,當好大西安休閒旅遊觀光的「後花園」。

緊跟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從空間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快與主城區無縫銜接、融合發展,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便捷的交通條件,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當好大西安新興產業拓展區和西南增長極。

來源: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駱妍 夏麗娜

編輯:芥末花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wb1ZW0BJleJMoPMfe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