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臨朐全域旅遊徵文選登
「一個永遠18度的小鎮」
朱昌宇
因工作關係,春節前曾在冶源有過半天的停駐,走馬觀花地看了冶源的主要旅遊資源,也深切地感受到當地政府對發展全域旅遊的迫切心情。便作此管窺之文。
近幾年來雖然受中日關係影響,但是國人赴日旅遊人數卻仍呈攀升之勢。那麼,他們去旅遊看什麼呢。據統計,排在第一位的不是為了去看富士山等名山名泉,也不是購買馬桶蓋,而是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去感受日本的風物---------所謂風物,其實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全域旅遊」的發展目標與結果---------全天候、全空間、全產業的體驗,收穫的是一種撲面而來的異域休閒之美假。從這個視角出發,全域旅遊建設的出發基點是面,而不是點。所謂的面,包括橫向的面(全域)與縱向的面(全程,包括合適主體的後期運營),所謂的點,是在面這個視角之下的點。
很遺憾的是,我們冶源鎮此前在旅遊上的投入不可謂不巨大,但是實施之後的效果卻差強人意。核心的問題我認為有兩點,一是旅遊規划上仍然是從旅遊行業的出發進行景點式的投入與改造,還是在於從一個一個孤立的景點出發,而不是面的視角去做規劃,不是從後期市場化運營的角度去做規劃與投入。二是沒有考慮到產業的導入,浙江的小鎮為什麼這麼火,核心還是產業的成功導入。我的觀點是一個沒有把旅遊消費留在當地的全域旅遊就是做慈善。(可喜的是新的領導班子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現在旅遊工作的出發點已經不再是找一個名氣大經驗足的旅遊規劃院了,而是定位與策劃了)
在我心目中的冶源全域旅遊規劃定位,我建議的slogan是:
一個永遠18度的小鎮
1、18度的老龍灣。毫無疑問,一個泉水永遠18度的老龍灣景區是冶源的明星產品。它泉水面積足夠大,水質足夠清,園林足夠秀,文物足夠多,但是它不應僅僅是一個有圍牆的公園,不應是僅僅依靠公園門票的有限收入來作裹腹之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18度的水如何「燒開」;
2、18度的大健康產業。大健康產業應該置放於全域旅遊開發的首位度產業。冶源與縣城的空間關係適宜,山、丘、河、湖、平原地貌豐富,區域氣候小環境優勢突出,冶鑄文化、齊文化歷史資源可以挖掘,溫泉特色明顯,書畫、紅石、錦鯉可供陶冶把玩,本身景區南側就有療養院舊址,老龍灣溫泉可以通過工程設施流動起來,打造魯中罕有的溫泉spa、溫泉醫院、溫泉別墅群的溫泉養生福地。同時,山體不高、與老龍灣自然連為一體並可近眺巨浪湖的的海浮山可以稍加投入近作為體育健身公園。來冶源,給遊客帶來的是生理與精神的18歲,自然,這些消費就留了下來。
3、18度的空間結構。整體小鎮的旅遊空間也是18的造型。「1」字是從臨朐縣城的濱河西路順延過來,到了我們冶源後,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濱水空間冶理。而這個線路上有成規模的村民養殖紅鯉魚,建議將此段建設成為錦鯉大道,這將是從縣城來的客人過來冶源旅遊的主通道,當他們看到這一個個藝術化改造的小水塔,就知道冶源,到了。至於8字,自然就是巨浪湖水庫與老龍灣兩潭碧水,中間通過海浮山連為一體。而從老龍流出的那條小溪流水,將與旁邊的民居、葡萄園成為這個空間結構下的毛細血管與細胞群。
4、18度一樣可以穿越。如果說18度代表的是現代與時尚,其實還有2800可以做些文章,去看了琴口村,感覺到沿路的山形連綿之秀與琴口的石宅炊煙之美,這裡特別適合打造一個先齊文化的古村,發展民宿,與冶源鎮國道邊的沿街外立面整體文化改造、紅絲石街區相串連,讓來此旅遊的人仿佛在看大地的裸眼3D,整體代入到 2800年前的齊時舊鎮。在山東大地行走,文化通感上總是魯盛而齊微,其實,齊立在前而民富於魯。
當然,我承認,規劃怎是美好的,紙上的,難的是推動與實現。因為資源是政府的,屬於國有資產,但是全域旅遊是長線大額投入,因此,ppp模式是當前發展全域旅遊的最好方式。與政府的一己之力相比,它的優勢在於能夠解決全域旅遊的核心問題:產業導入與後期特許運營。因為我們冶源鎮的旅遊資源「變現力」較強,更適合大型企業參與到共同開發中來。此時,政府要做的就是前期基礎工作與招商選企了。
朱昌宇,現就職於中鋁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