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疫情對我國數字經濟投資的影響及對策

2020-02-13     數智網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蔓延,對經濟發展、社會生產帶來較大衝擊。數字經濟投資因其在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效果明顯,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數字經濟投資包含了所有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關的投資活動,對推動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數字經濟投資可分為三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投資,即用於信息通信產業技術研發、生產等活動的資金;二是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指用於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提升的資金;三是數字化治理投資,指用於構建數字化治理體系,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的投資。

一、數字經濟投資發展態勢

數字產業化投資快速增長,民間投資成為主導力量。伴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通信產業受到資本青睞。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6%,高於製造業7.1個百分點,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6%,高於第三產業32.1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主導作用進一步顯現。自2006年以來,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占比已超過50%,2018年占比達到78.2%。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占比已連續兩年超過50%,2018年占比達到52.4%。

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穩步增長,製造業轉型投資潛力大。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發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主戰場,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投資需求巨大。從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ICT投入來看,2017年,三次產業ICT投入分別為107億、6.9萬億和3.2萬億,占行業總投入比重分別為0.1%、5.4%、3.6%,分別較2012年提升了0.05、1和0.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數字化轉型投入大且增長最快,成為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增長的關鍵動力。

二、短期看疫情對數字經濟投資的影響

從短期來看,疫情增加了經濟的不確定性,衝擊了市場投資信心,造成投資需求緊縮,尤其是一季度數字經濟投資將受到較大衝擊。

疫情導致數字經濟投資規模出現萎縮。為滿足疫情防控需要,口罩、醫用手套、消毒用品等醫療防護用品以及醫藥製品行業快速發展,成為大量資金的首選。而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等非直接抗「疫」行業,由於受到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市場恐慌情緒的影響,短期內投資規模將大幅度縮減。

疫情延緩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進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本來就面臨「不想轉」、「不能轉」、「不會轉」、「不敢轉」的問題,用於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投資規模有限。當前大部分企業復工推遲導致企業利潤下降,企業有限的流動資金將用於維持生產、發放員工工資等,進行數位技術創新、數字化改造的投入短期內會出現下降。

疫情使得數字經濟民間投資收益下降。民間投資具有周期性波動特點,其波動趨勢與國民經濟波動趨勢基本一致。疫情的蔓延將打斷中國經濟的弱企穩態勢,經濟增速破6是大機率事件。在此背景下,民間投資,尤其中小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將受到較大衝擊。中小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主要投資於在線零售、在線餐飲等服務行業,而這些行業均為受疫情影響較重而蕭條的行業,例如嘉禾一品線上外賣下降了70%,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投資積極性也將受到抑制。

疫情挫傷企業家信心,影響數字經濟企業直接融資。從歷史來看,「非典」疫情導致2003年二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大幅回落至不景氣區間。此次疫情,傳染速度更快,傳染範圍更廣,對企業家信心的衝擊也不可避免。同時,疫情也影響了數字經濟企業的證券市場融資。2月3日,鼠年春節的首個交易日,滬指開盤大跌8.73%。疫情期間,數字經濟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發行新股將受到抑制,制約數字經濟企業的直接融資。

疫情衝擊數字經濟外商直接投資積極性。疫情蔓延,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吸引外資也將受到衝擊,許多國家採取了對中國的出入境管制措施,一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受到限制,外貿強省的招商引資工作短期內也將陷入停滯。但疫情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是短期的,評價一個地區投資潛力主要看市場總規模、市場成長性以及政治環境,從這三方面來看,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地區之一。

三、長期看疫情對數字經濟投資的影響

從長期來看,投資決策的滯後性,使得疫情對投資的影響會逐漸顯現,但這個趨勢不會持久,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信心將重新回歸,數字經濟投資也將回歸正軌。

數字經濟投資規模將持續擴大。當前,5G、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發展趨勢未變,汽車、裝備等支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依然強勁,對數字經濟投資的拉動力度不減。同時,疫情之後的政策重點將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數字經濟作為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動力,始終是政策焦點之一,數字經濟投資也將持續釋放其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數字經濟投資最活躍領域。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帶動了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辦公、遠程醫療等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改變了社會運轉模式和人們行為模式。隨著疫情緩解,經濟社會生產恢復正常,教育、醫療、辦公等龐大的在線化市場需求,將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湧入,有望催生出像微信、滴滴等一樣的超級應用。

產業數字化轉型或推動數字經濟投資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疫情導致大量企業復工延遲,面對招工難、用工貴的現狀,很多製造企業不得不採取舉措,通過引進生產設備、改革用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工人技能等解決難題。例如,蘇泊爾應對招工難問題,通過自動化升級,建設人機混線工作環境,減少人工成本。此次疫情或成為傳統企業進行數字化改造提升的助推器,企業受勞動力短缺限制被迫採用數字化手段維持生產,從而打破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敢轉」、「不會轉」、「不能轉」等僵局,從而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投資實現跨越式發展。

數字化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將開啟數字經濟投資新方向。此次疫情是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人人互聯」的背景下發生的,廣大網民和網絡媒體每天24小時關注疫情動向,防疫物資供應、防疫物資調配等均暴露在公眾視野之內,政府應急能力、治理能力正在全面接受社會輿論監督。未來,強化數字經濟投資,利用數字化手段,完善政府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投資需求將更加凸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r8WPXAB3uTiws8Kwl-N.html





演講前瞻

20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