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為何討厭父親?爸爸沒有清楚表達愛意,3招贏得孩子的親近

2019-10-28     布丁媽媽私享會

「爸爸,你走開,我討厭你」小云云對著接近她的爸爸大喊,並且小云云迅速走向媽媽身邊。小云云的爸爸很鬱悶,不知道為什麼孩子這麼討厭自己,每一次想要跟孩子親近,結果孩子都是這樣對待自己。

小云云的媽媽也是很無奈的對小云云說,「這是爸爸,爸爸很愛云云呢,跟媽媽一樣喜歡跟云云一起玩」,但小云云依然將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不願意接近爸爸,依然窩在媽媽懷裡。

這個情況,各位爸爸媽媽有沒有見過,有的家庭中是孩子著不著就討厭爸爸,詢問原因也得不到很好地一個回答,被討厭的那一個只能很無奈的看著孩子自己玩耍,內心的痛苦也無從訴說。

為什麼孩子討厭爸爸?

按理來說,孩子與父母之間是最親近的,並且應該是具有很強烈的依賴性,但孩子卻恰好相反,表現出這種抗拒父母的親近,讓親近者無所適從。

孩子討厭父母,更多的時候是討厭爸爸,可能是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爸爸在日常中沒有做到對孩子的很好滿足:

孩子詢問時候,爸爸忙著打電話或者玩手機;

爸爸與孩子的親近時,孩子一哭鬧就開始急躁;

爸爸不能給孩子講故事;

孩子需要爸爸,但爸爸不以為意;

……

孩子是敏感的,也是容易滿足的,但如果爸爸自己都沒有做到對孩子的耐心和認真,怎麼能夠要求孩子給予爸爸更多的支持呢,無怪乎不親近。

爸爸帶孩子有什麼好處?

有研究表明,爸爸帶孩子,智商會更高,也有研究表明,孩子經常與父親玩耍,孩子反應會更靈活,並且教育專家也很贊同父親參與到育兒中,更容易將孩子品質培養的更好。

1.習慣培養

如果說媽媽是勤勞小能手,那爸爸就是「懶惰」的代言,但這種「放手懶惰」帶給孩子的反而是不可估計的好處。因為爸爸沒有動手,孩子就必須要學會自己動手,這種自理、自立的能力就很自然的過渡到了孩子身上。

父親教給孩子的是生活中每個人生存必須要掌握或者說習以為常的習慣,並且靠鼓勵孩子的主動性去完成,這與媽媽們帶孩子完全不同。這種情況更有助於孩子獨立,也有助於孩子獨立思考。

2.知識儲備

父親與母親因為男女自身的差異,自然對於事物的看待存在差異。男性更多的關注點在於外界的一些大局,比如對於體育、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要遠遠大於女性,父親帶孩子過程中,不自覺地就能夠將孩子的視野開闊,甚至還會因為這種開闊讓孩子產生更多的靈感,並對這些看似枯燥的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

3.全面發展

孩子成長講究全面發展,母親的溫婉,父親的剛毅,這些都是孩子成長必不可少的品質,但如果只有母親的陪伴,孩子就會缺少一些陽剛之氣,所以父親可以補充孩子缺少的那一部分堅強勇敢表現。

母親對孩子各種呵護,父親是對孩子進行各種鍛鍊,只要不觸碰底線,任由孩子折騰,這樣給了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能夠獲得更多有趣的生活經歷,這對於孩子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爸爸該如何與孩子親近?

孩子討厭爸爸,主要在於父親沒有真正的放下身心去陪伴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爸爸的那種愛意。但不管怎麼樣,爸爸不應該因為孩子的討厭就想要遠離孩子,反而更應該做的是接近孩子,慢慢的用心的走進孩子,獲得孩子更好的支持。

1.一家人團結有愛

家庭是孩子的基礎,也是孩子的依賴。父母恩愛,家庭美滿,哪怕添上一個孩子,也會讓夫妻關係更加親密,而不是因為孩子的問題產生重重矛盾而不解決,甚至變成對婚姻的質疑。

媽媽承擔著爸爸不能夠想像的重擔,不管是從孕育的過程還是到孩子真正的誕生,這一切媽媽都在努力堅持,甚至晚上的哄睡,孩子的各種依賴,孩子的情緒變化,等等,媽媽都可以很用心很耐心的安撫。

爸爸需要在媽媽做這些的時候請給於寬容與理解,並且願意為這個愛的結晶更加疼愛媽媽,一家人並不因為這種瑣碎的事情打擾本身的幸福。爸爸媽媽表現恩愛,孩子內心也會安全感十足,因為他得到的是雙倍的愛意,以及家庭的溫暖。

爸爸愛媽媽,並不僅僅是這種互相照顧,更重要的是不管任何場合都要給媽媽一些寬容與理解,更重要的是陪孩子一起玩耍,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比任何語言表示都要有力量有說服力,孩子也會在這種愛的潛移默化中更快的成長起來。

2.對孩子多些陪伴

前幾日出差,我與幾個朋友約,我們邊吃邊聊,差不多晚上八點左右,其中一個朋友說我先跟小可愛視個頻報個到,果然當著我們的面就跟孩子視頻,從孩子對他的那種態度,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出日常中朋友對孩子的那種親密,這不是演戲,是真實的孩子對朋友的依賴。

如果孩子對爸爸比較冷淡,爸爸就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是因為陪伴的太少,還是玩耍的太少,等等,找到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爸爸天生要比媽媽遲鈍一些,特別是這種對待孩子的感情方面,爸爸自身比較嚴厲或者自身要求嚴格,所以對於寶寶要求會過於嚴厲,請爸爸們在對孩子嚴厲的時候也要考慮一下孩子的年齡,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願意跟爸爸一起玩耍。

3.爸爸對孩子多些寬容

孩子受個體成長的影響,他們並不具有成年人的思維和思路,所以在面對一些事情的選擇或者實施的時候,爸爸不要太過於要求苛刻,畢竟孩子的想法有限,他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真的有些錯誤,爸爸也請用心的耐心的溫柔的指出,對他們多一些小寬容。

日常中,爸爸與孩子玩耍,除了一些打打鬧鬧,還可以玩耍一些孩子比較喜歡的遊戲,可能遊戲很幼稚,但只要孩子喜歡,爸爸又有什麼架子呢?親子關係融洽靠的就是互相之間的親近,互相之間的互動。

當然,爸爸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容易在寶寶本來玩耍很好或者很開心自己玩耍的時候,為了展示自己對孩子的有愛,動動孩子戳戳孩子,導致孩子不耐煩,甚至會大哭,回頭爸爸還會說孩子不懂事。其實這是爸爸不懂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在認真工作,別人跟你這樣鬧,你是不是很煩,同樣的道理,孩子也會很惱怒,但並不因為這件事不喜歡爸爸而已。

很多人會說,父親與兒子容易反向,事實上這與父親對待孩子的方式有關係,並非所有的情況都是反向,想要孩子粘著父親,父親也得有孩子可以粘的資本。

孩子願意與父親玩耍的時候,父親請忘記所有跟孩子投入的玩耍,但孩子獨立思考的時候,請父親放開你的手,讓他們獨立思考,給予他們成長的個人空間,這樣下去,孩子會敬重父親,同樣也會與父親成為一對好父子。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用愛分享育兒經驗。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hcwFm4BMH2_cNUgqh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