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好文案的第一步,是「說人話」

2019-07-24   青瓜傳媒

作為一個廣告人,寫過這麼多文案,榜姐覺得寫文案最最最忌諱的就是:不說人話!



不說人話的文案往往都是辭藻比較華麗,看起來高大上但絲毫看不出來要表達什麼,既沒有表達產品理念,又沒有表現產品賣點,只會增添人們的閱讀困難,而且讀完之後給人一種不知所云的感覺。

廣告文案的最終目的是促進銷售,是要面向大眾的,所以接地氣就顯得尤為重要。就像奧格威在《一個廣告人的自白》中說的那樣:你怎麼說,就怎麼寫,很自然地那種!就比如下面這些文案。




這些文案用詞接地氣,表達通俗易懂,就好像我們日常說話一樣。縱觀這些文案,使用的都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詞。這樣既能省去很多解釋成本,又能清晰地把產品功能講明白。這文案功底,榜姐不得不服!

其實這種方法對於我們寫文案時,同樣適用。多使用大家熟悉的詞,用最簡單的話把複雜的事講清楚。所以今天,榜姐為大家總結了4個方法,幫助大家找到那個「熟悉的詞」。

時間單位

生活在這樣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時間往往意味著一切。所以文案中運用時間單位,來說明產品效果,對消費者是一個強有力的暗示,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比如:

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OPPO



對於我們來說,手機可以說是最最最重要的東西了,手機電量不足會讓人覺得沒有安全感,用5分鐘和2小時的對比,突出了手機充電速度快的特點,讓人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句廣告語,也記住了oppo的特色。

每一天,為明天——蒙牛



每一天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明天更好。在灌雞湯的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遞喝了蒙牛,明天將會有更好的未來。用每一天和明天的時間概念,塑造蒙牛不斷努力,真誠態度的品牌形象。

巧用數字

數字不屬於中文語系,但人人都能明白它的意義;同時它又不屬於純符號,放在文字中也沒有造作之感。它是介於文字和符號之間的第三個存在,因此它可以在文案中大放異彩。

比如:

養活一個孩子需要XXX美元,而一個杜蕾斯保險套僅僅只要2.5美元——杜蕾斯



用小數字和大數字進行對比,讓消費者形成差距大的概念,到底是選擇買孩子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還是價格低低幾百倍的杜蕾斯,結果一目了然。

中國每賣10罐涼茶,7罐加多寶——加多寶



加多寶為了表現自己產品銷量好,打出來這句廣告語,不管數據是真是假,但加多寶成功地在消費者心中樹立了涼茶第一品牌的形象。

名詞類比

在讀書時,我們為了讓文章更加生動,有時候會運用類比的修辭手法,把一個複雜的東西,類比成大家熟悉的名詞。寫文案時,也是如此。

比如:

在時速六十英里時,這輛勞斯萊斯上的最大噪聲來自它的電子鐘——勞斯萊斯



為了表現勞斯萊斯汽車高速行駛時噪音小,奧格威用電子鐘走動時的聲音來類比,反向類比表現汽車的噪音低,難怪這則文案至今仍然被奉為經典。

別說你爬過的山,只有早高峰——MINI

這句文案利用了「早高峰」的喻體缺陷,人們都愛把早上的擁堵時刻比喻為早高峰,用爬山和早高峰類比,讓文案看起來有一定的反差感,讀起來比較有趣味性。

營造場景

所謂營造場景,就是言之有物,就是受眾在看完你的文案之後,能夠在腦海里刻畫出一個畫面、展現出一個具體的場景,讓人讀起來有親切感。

比如:

整個城市,就是我的咖啡館——CITYCAFE



文案來自city cafe,看完這個文案,榜姐腦海里立刻就能浮現出一個人坐在咖啡館裡,手裡捧著熱氣騰騰的咖啡,看著街上人潮洶湧的畫面,讓人產生熟悉的感覺,從而加深對品牌的好感度。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消費者每天要接受無數的廣告

所以在文案創作中

與其把文案寫的「高大上」,讓消費者不明所以

不如更接地氣一些

讓大家一眼就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