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全市國土綠化提升現場推進會在大足召開,重慶正在制定實施方案,將沿長江打造「兩岸青山千里林帶」,以解決長江及主要支流兩岸造林綠化質量不高和生態屏障功能脆弱等問題。
為加快建設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重慶啟動了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力爭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左右。圍繞這一目標,各區縣加快國土綠化步伐,今年1-11月,共完成營造林任務568.1萬畝,年底可如期完成全年640萬畝的營造林任務。
「但是,在長江及主要支流兩岸,由於土壤瘠薄等原因,還存在造林綠化質量不高、生態屏障功能脆弱等問題。」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最後一道關口,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承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重慶決定沿長江打造「兩岸青山千里林帶」。
據介紹,「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包括長江幹流重慶段及三峽庫區淹沒區175米水位線以上至第一層山脊可視範圍內,第一層山脊不明顯地段,可在175米水位線以上水平推進1000米範圍內,總面積約730萬畝,涉及22個區縣。
忠縣利用水土保持項目發展柑橘產業,涵養三峽庫區水源,形成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景。市水利局供圖
「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總體布局為「三段」「四帶」。其中,「三段」具體是:
峽谷生態景觀段(包括雲陽、奉節、巫山、巫溪4個縣),結合生態旅遊重點打造三峽紅葉景觀與脆李、臍橙等生態林。
巫山紅葉 巫山縣委宣傳部供圖
深丘生態產業段(包括長壽、涪陵、武隆、豐都、忠縣、石柱、萬州、開州8個區縣),結合生態產業重點布局柑橘、筍竹等特色經果林,兼顧生態景觀林打造。
都市生態屏障段(包括永川、江津、巴南、大渡口、九龍坡、南岸、江北、北碚、沙坪壩、渝北10個區),結合城鎮污染防控措施重點提升城市生態屏障功能,兼顧景觀品質與特色經果林發展。
彩雲湖生態公園 張坤琨 攝
「與過去造林不同的是,此項工程營造林標準相對較高,提升生態景觀效果是主攻方向之一。」該負責人說,以巫山為例,巫山紅葉名氣響亮,因此將在適宜地區大量補植紅葉樹種,以形成更大規模的生態景觀帶。
「我們力爭到2022年,項目區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6%,2025年提高到58%,2030年達到60%以上,在長江兩岸形成『層林疊翠、四季花漾、瓜果飄香』的美麗生態林帶、綠色發展示範帶。」該負責人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yZEuCG8BMH2_cNUgg_Dk.html